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谁是汉朝首席科学家,2000年前发明“时钟”天文学领先时代1500年?
2024-12-18 11:34:30 责编:小OO
文档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王侯将相,他们或在政治、或在文学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然而,有一个人物与众不同,他不爱武功,独爱科学。在他61年的人生旅程中,他不仅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机械时钟,还在天文、地理、数学、文学、机械、绘画和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贡献足以使他被尊称为“汉朝首席科学家”。这个人就是张衡。
张衡在2000年前发明的机械时钟,被记载于《晋书·天文》中。这种时钟利用漏水之力,在殿内驱动,星辰的出没与天象相应。它的运作原理是通过转动瑞轮冥荚,随月亮的盈亏而开合,以此显示时间。据说在帝尧时代,有一种草叫“蓂荚”,它的叶子在每月的前15天每天生长一片,后15天每天脱落一片,帝尧以此草来观测时间。张衡受此启发,制造了一个机械的“蓂荚”。这个机械装置以水力驱动15个齿轮,使得15片“蓂荚叶”随月亮的盈亏而自动开合。这种发明在动力机制和表现形式上,与今天的钟表无异。要知道,欧洲直到1335年才制造出首个机械打点钟。张衡的这一发明,可以说是古代的时钟。
在 天文学方面,张衡的成就更是领先了时代1500年。《浑仪注》中描述了他的“浑天说”:天像一个大鸡蛋,天体圆如弹丸,地如蛋黄,居于蛋壳之内。天表里有水,天包地如壳裹黄。张衡根据星辰的运动规律提出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天地之间如同鸡蛋般,天为蛋壳,地为蛋黄,而星辰则分布在一个更大的“天球”上,这个天球会随时间变化而沿固定轨迹运动,人们观察到的星辰运动便来源于此。这一理论与现代天文学的球面天文学几乎一致,而球面天文学源于欧洲16世纪的“天球说”,张衡的浑天说比之早了1500多年。
张衡的浑天仪是根据浑天说发明的,它包括浑仪和浑象两部分。浑仪是一种观测仪器,通过窥管、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部件的配合,可以确定星球坐标,测量星球运行轨迹。浑象则是能体现星辰运行规律的仪器,与今天的天球仪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张衡的浑象是可动的。据史载,在汉顺帝时期,为了检验浑象的准确性,曾有人亲自查看。在一个巨大的铜球上,刻有密密麻麻的星宿,几道铜弧围绕着星宿之外,这些铜弧上标注着赤道、黄道等字样。仪器上有两个漏壶上下相连,流下的水推动着大铜球缓慢转动,星辰的运行就这样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当夜,检查人员将每个时辰的星象与浑仪对比,结果发现分毫不差。
除了浑天仪和水力蓂荚,张衡还发明了能连续飞行三天的木鸟,以及可以探测地震方向的地动仪。在没有现代科学理论支持的时代,张衡是如何发明出这些神奇的机械,实在是令人惊叹。
最后,我想说,由于中国文化特有的特性,许多历史上优秀的发明都未能流传至今,因此有些人质疑史书的真实性。比如,地动仪最近被移出了教科书。如果浑天仪没有被留存下来,谁会相信2000年前的古人竟然能发现星球的运行轨迹,谁又能想象到2000年前就有人掌握了星球坐标测量的技术?如果长城没有被留存下来,谁会相信一个民族会用2000多年的时间来建造同一个工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