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
2024-08-18 04:51:14 责编:小OO
文档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是为了保障蓄滞洪区能够正常运用,确保受洪灾地区的防洪安全,合理补偿蓄滞洪区内居民因蓄滞洪遭受损失的一部法规,于2000年5月23日在第28次常务会议上通过,同年5月27日由发布并施行。

财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全国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对所辖区域内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实施监督、指导。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地方各级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管理。上一级应当对下一级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实施监督。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有关部门在本级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的有关工作。

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县级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含事处,下同)对区内居民的承包土地、住房、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户进行登记,并由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布;在规定时间内村(居)民无异议的,由县、乡、村分级建档立卡。以村或者居民委员会为单位进行财产登记时,应当有村(居)民委员会干部、村(居)民代表参加。

蓄滞洪区内具有常住户口的居民(以下简称区内居民),在蓄滞洪区运用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获得补偿。区内居民除依照本办法获得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外,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与其他洪水灾区灾民同样的救助和社会捐助。

【法律依据】: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附录所列国家蓄滞洪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需要修改,并相应调整国家蓄滞洪区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办法附录提出修订意见,报批准、公布。
第三条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蓄滞洪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二)有利于蓄滞洪区恢复农业生产;
(三)与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第四条 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各级地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有计划地组织人口外迁。
第五条 蓄滞洪区运用前,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各级地方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蓄滞洪区内人员、财产的转移和保护工作,尽量减少蓄滞洪造成的损失。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