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一般包括
2024-08-18 04:53:45 责编:小OO
文档

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一般包括单位和个人两种。单位主要指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主要指负有管理或操作职责的人员。犯罪主体必须具备过失或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一般包括单位和个人两种。其中,单位主要指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个人主要指负有管理或操作职责的人员,如企业的法人代表、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犯罪主体必须具备过失或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对于单位而言,需要具备“应当知道”犯罪后果的过错成分,即单位作为主体应当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并采取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否则将承担刑事责任。对于个人而言,需要具备明知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仍然不履行其应尽的安全管理或操作职责,或者明知已经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而不报告或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的过错成分。需要强调的是,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不局限于企业内部人员,还包括可能对企业安全造成威胁的外部人员,如承包商、供应商等。

重大责任事故罪中的“过失犯”和“故意犯”有何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中,“过失犯”是指作为单位或个人,由于疏忽、马虎或缺乏技能,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因此导致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而“故意犯”则是指将重大责任事故作为其行为目的,或者明知可能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而故意不采取预防措施,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情况。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一般包括单位和个人两种,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时必须具备过失或故意的主观故意。重大责任事故罪主要针对的是采取不安全生产管理或操作措施,导致人员伤亡和严重后果的情况。企业和个人在实际生产、经营或操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其责任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以杜绝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一)违反规定或者有关规定,采取不安全的生产管理措施,造成重大事故,致人死亡、重伤、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二)违反规定或者有关规定,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有毒有害物质等活动中,采取不安全的管理措施,致人死亡、重伤、轻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