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茶企可以出产初制茶吗
2024-08-03 20:05:20 责编:小OO
文档

,就是当时的生产大队将各生产小队社员采摘来的茶叶,用作初制加工的地方。

  通常清明前后一直到初秋,小门的茶叶初制厂一直加工鲜茶叶,历经三个季节,当然三个季节中数春茶质量最好价值也最高。茶叶加工季节,三面环山的整个小门岙就沉浸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之中,这种清香袭人的氛围,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曾在茶叶初制厂从事季节性劳动,当时我只有十几岁,暑假常常跟着母亲在茶厂玩耍,因此对茶叶初制厂的记忆特别深刻。

  初制茶厂只生产两种茶叶,分绿茶与红茶,红茶居多。清明前后新采的茶叶品质好,一般用于制作绿茶。茶叶加工,杀青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它通过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和酶氧化,获得茶叶的色、香、味,揉捻杀青后的茶叶,发酵后用烘干机烘燥。绿茶特别香,所以我常常拱着头贴着茶袋闻,浓浓茶香令人心旷神怡。而红茶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就是将新鲜茶叶,在晒场上晾晒,待茶叶瘪下时,再用箩筐装好,送到揉捻机上揉捻杀青,待茶叶揉出粘粘的茶浆,堆放发酵后,再拿到晒场上晒燥,然后用烘干机将浆叶烘干,装上茶袋。这样,初制工序就算完成了,初制茶通常装运到当地供销社或绍兴茶厂再作精制,然后内销或出口。

  揉捻机是茶厂的主角,有了揉捻机,男人们可以从繁重的双脚揉茶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刚开始时,小门没有通大电网,靠发电机发电来作动力,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小门才用上大电网。茶叶初制厂有十几台揉捻机,揉捻机的磨盘像小圆桌般大,叫做莲花座,盘面上有铜制的被茶叶磨得铮亮的扇形龙骨,停机时我常用手去摸,光滑光滑的。还有用于贮鲜茶揉捻的粗大的揉桶,顶上有压板,再加上螺杆和螺母,揉捻机的长脚下有个出茶斗,随着揉捻完成的茶叶通过斗取出,因此顶上的螺母需要经常拧紧,以压着余下的茶叶揉出。我在茶厂玩,最怕的是揉捻机上的曲柄,因为它常作S型的来回旋转,个头不高的我,行走其间,曲柄一不小心会碰上头,脑袋上就会起个乌青大包。

  当时,家住小门中岭脚的秀夫伯是茶厂的技术师傅兼负责人,听说他是村子里最早去绍兴茶厂学茶叶加工技术的人,也是第一个用揉捻机加工茶叶的人。他是从小门乡村走出去的著名作家李建树先生的父亲,还写过一篇《茶叶初制所》文章:茶叶揉捻机就放在我家老屋的堂前,我爬上去仔细观察了一番,原来主体是用实木做成的像八仙桌一般大的一个磨盘,盘面上呈放射状钉着好几根弯成“S”型的粗铁条,正中间则固定着一根很粗的立柱,立柱上套着一只如水桶般粗大的茶桶。茶桶内可放进四五十斤鲜茶叶,放入茶叶之后转动螺母让桶盖紧紧地压实里面的茶叶,然后叫来四五个力气大的男劳力面对面地站定,用双手推着茶桶在磨盘上绕着立柱连续地回转研磨,桶内的茶叶因为受到挤压和研磨很快就被揉出了汁水,并自然卷曲成条条茶丝。

  李建树先生的老家在小门中岭脚下,是村子里“喝第一口水”的地方,周边不是山就是水,盛产果茶竹木。的家境又相对好些,他的父亲有一定文化程度,所以成为村里机制茶“第一人”。因此,这里也成了村子茶叶机制产业的源头。

  当然,茶叶初制也有烦心事,就是天公不作美,采茶季节常常下雨,茶叶无处晒,堆积在一起的鲜茶,因水分大过夜就会发热发红烂掉,因此只能昼夜开着烘干机烘,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耗电成本高。

  历史上,茶叶初制厂不仅是家乡的一个支柱产业,也培养出了好多茶师,至今这些茶师仍在从事季节性制茶,成为其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