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杭州现在可以正常进入吗
2024-08-27 09:07:19 责编:小OO
文档


法律分析:
浙江省近日发布《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其中提到了大家最关心的杭州地铁三期和规划四期建设、沪杭城际、杭州下沙至长安城际铁路、沪乍杭铁路、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等。
关于杭州地铁四期规划,明确提出,拟建线路共13条(新线7条、延伸线6条),全长299.8公里。
沪杭城际(沪乍高铁复线)设计为双线,电化。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全长202公里,其中浙江境内100公里。
杭州下沙至长安城际铁路起自杭州地铁1号线文海南路站,终于海宁汽车西站,途经杭州下沙、海宁许村、长安,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全长约22.7公里。
2019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启动长安至杭州下沙轨道交通规划研究,连接海宁长安镇和下沙大学城北。
按照2018年海宁方面规划的线路方案,这条连接线从萧山国际机场向北引出,过钱塘江后经奥特莱斯,到海宁(高铁)西站。
基本按照北起仰山路与青年路交叉口,经仰山路、长安路(规划)、天明路(规划)、海航路(规划)、启航路、安澜路、建设路、文海北路,至文海南路与学府街交叉口的走向设计。
全线初步规划设站20座,主要有中心广场站、东方学院站、海杭路站、启潮路站、白沙路站、启辉路站、奥特莱斯站、银海街站等。
当时初步设计的线路总长为19公里左右,现在的公告中显示,总长达到22.7公里左右,线路长度有所增加,辐射的范围也会增加。
如按照地铁模式建设,长安镇不仅能通过杭海城际连通杭州,也可以通过长安至下沙地铁连通杭州。
而长安至下沙地铁线经过的沿江区域,或许有机会成为类似“钱江新城二期”的开发热土,成为海宁拥江发展、打造国际住宅和商务区的前沿地。
沪乍杭铁路设计为三线,电化。设计速度160-350公里/小时,客专全长192.7公里,其中浙江境内141.6公里;货线全长74.2公里,其中浙江境内57.6公里。总投资437亿元。
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以地铁10号线新兴路站为起点,途经余杭仁和、德清城区,终于德清高铁站,全长约36.1公里(德清境内约24.5公里、杭州余杭境内约11.6公里),设站13座。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2020年6月,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启动国际招标,当时的招标公告上,杭德城际铁路全长约35公里,起于杭州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新兴路站,终于宁杭高铁德清站。其中,余杭区内约11.5公里,德清境内约23.1公里。这次“十四五”规划意见中可以看见,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又变长了1公里。
一直以来,杭德城际铁路备受杭州、德清两地市民的关注。它的线路走向,站点分布又是怎么样的?
杭德城际铁路由杭州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终点站——新兴路站(逸盛路与港虹西路交叉口)引出,向北下穿G25长深高速后,沿仁和大道敷设,穿越仁和街道中心折向西沿启航路敷设,穿越东苕溪后,平行于长深高速公路进入德清县,之后沿规划杭德快速路敷设,穿越德清中心城区,止于宁杭高铁德清站。
将来,杭州地铁10号线可以和杭德城际铁路换乘。而10号线又能和杭州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换乘,也就是说,从市区任何一个地铁站坐上地铁,或可一路换乘,直达德清。
全线共设站12座,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站3座,换乘站2座。据相关轨道规划专家透露,目前规划的12个站点,分别为新兴路站、云会站、仁和南站、仁和站、仁和北站、三合站、地理信息小镇站、科技新城站、永安街站、北湖东街站、环城北路站、德清高铁站(具体以项目批复时为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二十九条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