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2024-10-06 04:38:25 责编:小OO
文档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视作基础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各部门的兴衰与民生福祉。各国均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视为首要任务,以提升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新技术的融入成为了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策略。高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不仅扩展了传统机械的边界,还催生了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和材料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现代设备,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以美国为例,自二战后,机械制造业一直是其国家战略的重点。从50年代开始,美国通过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和培养专业人才,瞄准全球市场,试图主导制造业。早期的数控机床和计算机群控技术虽然推动了生产自动化,但未能持久有效。70年代,美国转向学习和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采用成组技术实现了中小批量生产的柔性化和自动化。然而,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市场灵活性和人力资源的作用,使得美国在竞争中一度落后,机械制造业曾面临质疑。

经过十年的反思和转变,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将国际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更紧密地结合,强调人的因素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中的重要性。这一转变标志着机械工业从单纯依赖规模和效率转向了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动态的新型模式,避免了“夕阳工业”的命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