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闭关锁国了多少年
2024-10-13 01:57:18 责编:小OO
文档

明朝前期,明朝的对外确立于洪武、永乐两朝,并长期沿袭。明初,倭寇侵扰频繁,使朱元璋的对日外交陷入困境,导致明朝和日本关系疏远。洪武四年,朱元璋宣布禁海,禁止民间私自出海。到三十年,再次申明禁止民间出海与外国互市。这一封闭对明初、经济产生了影响。永乐时,一方面继续实行海禁,另一方面实行较为开放的,郑和下西洋是这一时期的壮举。然而,自宣德九年郑和归来后,明朝海外声誉大不如前,海外使者、通商客旅稀落。明中期以后,海禁时紧时松,出现了倭患。隆庆以后,部分开放海禁,私人海外贸易得以发展,禁海基本瓦解。清朝初期,1757年,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只准广州一处停泊贸易。乾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只准在广东的虎门一处停泊贸易。1759年,颁布《防范外夷条规》,建立了“公行”机构。清实行闭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然而,这种自卫措施非常被动,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东方的一大强国。然而,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年产铁量、造船业和航海业等都远落后于西方。前期,闭关的目的是隔绝人民与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顺治初年,清廷沿袭明朝成规,不许外国商船进入广州,只准于澳门交易。顺治十二年,清下令禁止官民人等擅自出海贸易。顺治十八年,清廷下达“迁海令”,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康熙十七年,康熙帝下令复行南洋海禁,严禁与南洋往来贸易。至乾隆时,清再次厉行对外贸易。清实行闭关,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