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献中,“亶时”一词常出现,它有着特定的含义。在《诗·大雅·生民》中,有这样一句话:“上帝居歆,胡臭亶时。”这里的“亶时”被解释为“诚善”。马瑞辰对此进行了通释,指出“亶时”就是“诚善”的意思。这种解释方式反映了古人对于词义的精准把握。
在《仪礼·士冠礼》中,也有提到“亶时”。具体而言,该文献中有这样的句子:“旨酒既清,嘉荐亶时。”这里的“亶时”同样是指“诚善”。从文句来看,它用来形容供奉的食品和美酒,意味着这些物品是真正的、美好的。
“亶时”的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单一,它不仅用来形容食物和饮品的质量,还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在《诗经》等古代典籍中,它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以及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真正的、美好的。
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高度认可,以及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于“亶时”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上。这种观念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提醒我们无论在哪个时代,追求真诚和善良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使用“亶时”这个词,但其背后的内涵依然值得我们借鉴。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和善良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原则。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家人,真诚相待、善良相待都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社会层面,追求公平正义、诚实守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亶时”的含义是“诚善”,它在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反映了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道德品质的重视。这种观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坚守真诚和善良的原则。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