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神话故事有哪些四年级上册
2024-10-13 06:54:59 责编:小OO
文档


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
1、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最早记载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相传远古一位叫盘古的巨人,一觉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时看到四周一团漆黑,于是他张开手掌劈向黑暗,用神力开辟出人类生存的天地空间,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用肌肉变成沃土良田,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洁白的玉石和宝藏。盘古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神话中的英雄。
2、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上古神话,关于它的起源,有鱼鸟转换说、立杆测晷说、巫女祈雨说、农业祭祀说等多种说法。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山海经·北次三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根据《山海经·北次三经》的记载,上古时期,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死,死后怨恨不解,化为飞鸟精卫,其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它飞到西山衔取木石,再投到东海,常年坚持不懈;另一个是在南朝任昉《述异记》卷上: “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之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 今东海精卫誓水处犹存,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精卫填海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 神话、复仇神话以及道德意识神话,反映了原始先民对征服自然的渴望、对鸟图腾的信仰,以及对灵魂长生不灭的渴望等。精卫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文学意象,常以精卫填海称誉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同命运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3、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英语:Prometheus,名字的含义是“先见之明”)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最智慧的提坦神(又称“泰坦”、“狄坦”)之一。历史上文学作品中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演变,经历了僭越者、盗火者、启蒙者、反抗者、者和殉道者等形象历程。公元前八世纪,在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神谱》中,主神宙斯构建了宇宙的政治秩序,普罗米修斯用牛骨和盗取火种“欺骗”了宙斯两次,形成了僭越者的形象。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在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笔下,普罗米修斯面对最高统治者宙斯的报复,他依然反抗暴力,无畏强权,普罗米修斯成了抗暴英雄。十九世纪西方近代浪漫主义文学里,普罗米修斯作为殉难知识人的形象基本定格。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作家根据中国时代的需要,再造了普罗米修斯现代主义者创造的盗火者形象。
4、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传说人类繁衍起来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突然打起仗来,从天上打到地上,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将不周山撞崩裂了,导致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此时地裂开了,山林烧起来了,洪水从地底下喷出来了,龙蛇等猛兽也开始吞噬人类。女娲目睹后,十分不忍,于是将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熔化成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做柱子,将半边天支起来。除此之外,女娲还将残害人类的黑龙擒杀,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将他们烧成灰,埋塞在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的努力,天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等猛兽也不到人间伤害人类了。此次以后,人类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神,被尊奉为人类的母亲,配偶是伏羲,生于陇西成纪,教给人类婚姻,以及造乐器笙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