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什么是sp,sp2,sp2杂化?怎样判别?
2024-10-24 22:28:33 责编:小OO
文档


1、sp杂化:sp杂化是指由原子的一个ns和一个n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每个sp杂化轨道各含有1/2s成分和1/2p成分,两个轨道的伸展方向恰好相反,互成180度夹角,形成σ键。直线型。

2、sp2杂化:原子以一个ns和两个np轨道杂化,形成三个能量相同sp2杂化轨道,每个杂化轨道各含1/3s成分和2/3p成分。三个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度。

3、判别

根据公式计算杂化类型。判断公式为k=m+n。

当k=2,sp杂化;k=3,sp2杂化;k=4,sp3杂化。

其中n值为ABn中的n,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中心原子,就是分子形成是被当做中心的原子,例如硫化氢的中心原子为硫原子。其中,m的计算方法:m=(e-nd)/2。

m:孤电子对数(指未成键电子)

e: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

n: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d: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收的电子数。

例如,硫化氢中,k=m+n=(6-2*1)/2+2=4,因此硫化氢为SP3杂化。

扩展资料

分子的杂化理论如下:

核外电子在一般状态下总是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即基态。而在某些外加作用下,电子也可以吸收能量变为一个较活跃的状态,即激发态。

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在能量相近的两个电子亚层中的单个原子中,能量较低的一个或多个电子会激发而变为激发态,进人能量较高的电子亚层中,即所谓的跃迁现象,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能量较高的电子亚层。

此时,这一个与多个原来处于较低能量的电子亚层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增加到和原来能量较高的电子亚层中的电子相同。这样,这些电子的轨道便混杂在一起,这便是杂化,而这些电子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杂化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杂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