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陇西民歌有哪些
2024-10-22 23:37:32 责编:小OO
文档


陇西民歌种类繁多,山歌儿是其主要形式之一。山歌儿是陇西城乡民众喜爱的民歌形式,唱法多样,曲调优美。渭河以南的城川(南山)山歌儿曲调优美,动听;渭河以北的北路山歌儿则具有男声高亢、女声悠扬的特点。山歌儿的句式多变,有七字、八字乃至十字句式,反映了劳动人民喜怒哀乐的情感。

麦歌儿是从临夏花儿“下四川”移植流传过来的另一种形式,是陇西农民在拔夏田时唱的民歌。麦歌儿的唱词是上下两句一首,以一人领唱,众人唱和。曲调优美流畅,反映了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夯歌则是在抗日战争初期,陇西民工在修飞机场公路及后来修天兰铁路时所唱的打夯号子,当时人们管它叫“筑路歌”。夯歌是一句一段的唱词,由一人分两次领唱,众人随着打夯的节奏唱和。其旋律清脆嘹亮,众和铿锵有力,是新型的劳动赞歌。

民间小调是陇西民众在劳动或劳动休闲时所唱的小曲,尤其在中青年妇女做针线活时哼唱的民间音乐调式。这些小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如《王哥哥》、《孟姜女》、《当兵人实可怜》、《山丹丹红花儿开》、《吊辫子》等。

秧歌小调是陇西民众在农历春节过后到元宵节期间的歌舞形式之一,用于庆贺丰收祭祀神灵,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一般四人一组,表演时少年打着手灯,蜡花姐儿手持红绸柔绢,舞动折扇,跳、扭、唱秧歌小调,祝福年节快乐,祝告神灵保佑。

迷胡则是陇西秧歌剧,是胡人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迷胡以胡琴为主要乐器演奏,演唱曲调和青海弦子曲、陕西“眉户”大体相似。迷胡内容包括唱腔和曲牌,如马头调、银纽丝、采花调等,曲牌有柳青、八谱儿、满天星等。

综上所述,陇西民歌是流传于陇西一带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展现了当地民众丰富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其创作手法常采用比兴的形式,如以风吹窗棂纸的响声对比少年轻松对花儿的思念之情。方言、土语的巧妙运用,使这些民歌更加生动、感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