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有哪些昆虫具有趋光性?
2024-10-24 00:01:30 责编:小OO
文档

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是趋光的,的甚至是避光的,比如蛾类就是趋光的,而蟑螂就更喜欢在黑夜中做坏事情了,此外,昆虫是对光波感应的,在我们看来就是颜色.,例如,我们用黄板涂上黏液来捕杀蚜虫。 昆虫通过视觉或感光器官,趋向光源的行为,称趋光性,反之则为负趋光性。如夜出活动的夜蛾、螟蛾、蝼蛄等对灯光的正趋光性,而许多白昼活动的蝶类、蚜虫等为负趋光性。此外,各种昆虫对光的强弱和光波长短的反应不同。根据这个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昆虫的趋光性。 实验目的: 1、学生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很少,对许多生活现象不了解; 2、对于一些不常见的昆虫了解更少。 3、通过实验,验证昆虫的趋光性有不同. 实验仪器及用品: 蜜蜂、金龟子、黄粉虫、蚂蚁、蟑螂、蝴蝶各二十只,实验箱,带闪光灯的照相机(可选),手套,黑布,不透光的塑料薄膜,纱网实验说明:准备一个较大的纸盒,在纸盒上,盖上纱网(透明),防止昆虫飞掉。盖上纸盒长的三分之一为宽的黑布,提供无光环境。中间的三分之一用不透光的塑料薄膜盖上,另外的三分之一不处理,提供有光环境。注意:纸盒是全干或全湿的,不能有干有湿,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 实验步骤: 1、将昆虫放在纸盒中的塑料薄膜下,再将纸盒放在阳光下,观察昆虫的移动,要以大多数的昆虫来衡量,静置五分钟之后用照相机拍摄结果或迅速打开观察窗观察结果(尽量保持真实状态),记录每处各种昆虫数量。 2、重复实验二次。 3、然后换用剩余昆虫重复以上操作,最后分别计算出每处各种昆虫数量和.注意:选用的昆虫是健康的。 盒子高度不能太高。实验现象:蜜蜂和金龟子由中部向光源运动,集中于靠近光源一侧;蝴蝶与蚂蚁靠近与远离光源两侧数目相近;黄粉虫与蟑螂大多数聚集于纱网远离光源一侧. 实验结论: 1、蜜蜂与金龟子具有趋向光源的特性。 2、蚂蚁与蝴蝶趋光性不明显. 3、蟑螂与黄粉虫具有远离光源的特性 实验后期处理: 将金龟子、蟑螂、黄粉虫沸水烫死后处理(害虫).蝴蝶、蚂蚁、蜜蜂(益虫)放归自然. 创新点及意义: 1、以往的实验只是大体证实了昆虫的趋光性,而本实验证实了昆虫的趋光性是不同的(有无不明显) 2、用照相机拍下实验结果使实验更准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