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鱼是根据背鳍第一棘的皮瓣,在生物学上叫做“拟饵”。有些栖息在黑暗深海中的安康鱼还有能发光的拟饵,就象竹竿上挑着的小灯笼,时明时暗,闪闪烁烁。
这样的诱饵从不损坏,不用更换,让其他鱼误以为是小虫。安康钓鱼的手段非常狡诈。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用能随意转动的眼睛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在拟饵的诱惑下,一旦发现小鱼接近诱饵,就张开大嘴将小鱼吸进嘴里。安康的嘴里长着两排向内倒伏的尖牙,小鱼一旦被安康咬住就难逃厄运。
扩展资料:
一、发光原因
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
这是化学发光的特殊例子,即只发光不发热。有的鱼能发射白光和蓝光,另一些鱼能发射红、黄、绿和鬼火般的微光,还有些鱼能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种鱼具有大的发光颊器官,能发出蓝光和淡红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发光点则发出黄光。
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有四点:诱捕食物,吸引异性,种群联系,迷惑敌人等,这与烽火猎头等大猎头猎取人才的道理有些类似,即使用各种方法取得猎杀行动的成功。
二、安康鱼胸鳍特征
胸鳍宽大,臂状;腹鳍小,胸位,彼此分离;尾鳍后缘圆形。背鳍最前3鳍棘分离,第一棘位于吻背面且顶端有皮瓣(也叫皮质穗),瓣内寄生着一些发光的细菌,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鳞中等大,头和鳃盖均有鳞,无侧线。背鳍两个,不连接;尾部柱形,尾巴短小。臀鳍有8~11根鳍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康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发光的鱼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