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蝴蝶的生活习性和本领有什么?
2024-10-23 23:37:34 责编:小OO
文档

饮水

水是生物有机体在新陈代谢作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因此我们常常能看到蝴蝶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每当烈日临空的炎夏正午,在洼陷的山路上,在溪边,就有各式各样的蝴蝶成群聚集在那里吸水。

取食

蝴蝶的寿命,长短不一。寿命长的可达11个月,寿命短约的只有2~3星期。在这段时期内,雄蝶忙着寻觅雌蝶交尾,雌蝶找寻寄主产卵,活动频繁,因此必须向大自然界充分摄取养料。才能顺利完成它们传种接代的神圣使命。
蝶类不是专门探花吸蜜的昆虫。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摄食对象也大不相同,并且绝大部分是专食性的。例如,有的种类不仅吸食花蜜,而且嗜吸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有些蝴蝶则不吸花蜜而嗜食其他烂果或蛀树渗出的汁液,甚至人畜鸟兽的粪便,这说明蝶类食性是广泛的。

活动

蝴蝶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高低,是随着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的。因此蝴蝶的生命活动,直接受着外界温度的支配,温度低了,就停止活动。
每当早春或深秋的清晨,在田野里,常可见到一些蝴蝶张开了翅膀,面向太阳取暖,等到体温上升到各自需要的活动始点时,它们才会开始活动。这种现象若到3000-4000米的高山上去观察,可以看得格外清楚。当太阳从云层里穿出而光热照射到大地上时,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蝴蝶活跃地四处翩飞。假如太阳忽被云层遮蔽起来,那末它们就立刻停止了活动,瞬之间,竟然完全看不到一个蝴蝶的影踪。当太阳重新照射时,它们又活跃如前,象这样有规律地一次又一次地重演着,非常有趣。知道了蝶类是一种变温动物,就不难解释上述现象了。
各种蝴蝶生命活动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同一种类的雌雄个体之间,习性也可能不同,雌蝶通常都徘徊在寄主植物生长地的附近,活动范围比较狭窄,这种习性在高山地带显示得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植物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是密切相关的。至于雄蝶则四处翩飞,觅寻配偶,即使在山地,它们的活动范围、也要广阔得多。
山峰之颤,是多种蝴蝶的聚汇场所,山隘孔道是多种蝴蝶飞行的必经之路;此外深沟峡谷的隘道,也是蝴蝶出没最多的地方。这里还应该看到,也有许多蝴蝶的活动范围是非常狭小的,它们好象是不愿离开家门一步似的,局限在一个小天地内生活。不到它们的家园人们就不容易看到它们的影踪,如疏毛薮环蝶。因此当我们到一个新地区去从事蝶类的采集调查时,一定先要考虑上述种种因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蝶类的活动,主要依靠飞翔。飞翔的习性,每视种数而有异;从飞翔的姿态来说,有平直前进的,有舞姿前进的,也有曲线前进的种种不同的飞翔方式。从飞翔的速度来说,有快到目不能辨的,也有慢到徒手可捉的。还有些种类能作滑翔飞行,有些种类能作定位飞翔,更有一些种类,力能振翅飞翔,随风飘舞,而远涉重洋。
此外还有一些种类能在林中长时间地在空中飞翔,忽东忽西,犹如蜂蝇临空飞舞一样,仅能看见一些迹影。再有一种俗名叫“异天蝶”的六斑剑凤蝶,当其一受惊扰时,即腾空上飞,直上云霄,迅即飞到人们眼力所不及的高空中去,看来煞是有趣。

栖息

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时,它们就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栖息环境,依虫种而有不同,一般的种类都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有些种类则喜欢栖息在悬岩峭壁上面。
一般的蝶类是单独栖息的,但是也有些种类例如许多种斑蝶则是喜欢群聚在一起栖息的。其中褐脉棕斑蝶属著名的大量群栖的种类。
在蝶类昼间活动的过程中,个别种类还有它们独特的栖息习性。例如喙凤蝶在林空,象蜻蜓那样的徘徊飞翔了一段时间后,就栖落到树梢休息,隔一回儿再飞,除取食以外,从不下地,所以不易捕捉到这类蝴蝶。还有一些蝴蝶(例如翠灰蝶)具有领域性地喜欢栖息在山路隘道的灌木叶片上,看到其他蝴蝶飞过,就飞过去追赶,一回儿,仍归原处栖息,以后再见其他蝴蝶飞过,又同样飞过去追赶,这样一次又一次有规律地飞栖活动,目的是半路拦截同类的雌蝶,以求伺机交尾。所以,有时即使我们挥网兜未捕获而惊跑了这类蝴蝶也不要紧,等一回儿,它们仍旧会飞回原地,给你重行兜捕的机会,因此捕捉这类蝴蝶很容易成功。
最后,谈一下枯叶蛱蝶的生活习性。枯叶蛱蝶通常生活在树木茂盛的山岳地带,常见其出没于悬崖峭壁下葱郁的混交林间。雄蝶在活动时,常常飞栖到伸出在溪涧流水上空2米多高的阔叶树叶上,等候雌蝶飞过而追逐交尾,这时挥网兜捕,极易成功。如若漏网立即飞入丛林,栖止于藤蔓或树木枝干上,它飞翔迅速,行动敏捷,更凭借其翅里酷肖枯叶而隐匿起来,一时极难发现其栖息所在。它的栖息姿态是头端向下,尾部朝天,常静止在无叶的粗干上。

蝴蝶的迁移飞行

历史上记载过不少蝴蝶的迁移飞行。据威廉斯1930年统计已达1273次。在世界上已知有214种蝴蝶有迁移飞行的习性。
蝴蝶迁飞的群体有大有小,数量多时高达千百万。迁飞的种群组成,有单一的,也有混杂的。迁飞的距离,有短有长,距离短的,仅在地小范围内迁飞;距离远的,常常飞越洲或者横渡重洋,如威氏在1935年报告一则奇闻时说,褐脉棕斑蝶从墨西哥远距离飞迁到加拿大及阿拉斯加,共飞行了4000千米。
在我国历史上有关蝶类迁飞的记录并不很多。根据历史文献上的记载,从1603~1933年仅得五次。发生在滇,桂二省境内,最近一次是1933年。据6月16日上海新闻报的记载,“1933年5月2日正午天阴,云南昆明,距市东方40里之大板桥镇忽有白蝶数千万漫空蔽野,由东面飞来遍布于该镇之田亩林木及屋角墙壁等处,白茫茫毫无空隙。??此蝶群休息二小时后,又行飞起??径往西方省城飞去??。该镇人云,此蝶类纯系白质,大小翅上各有黑斑一、二小点。其数约有千百余万,并无他种色彩者搀人其中??。”
近年来报上也多次报道有关蝴蝶迁飞的现象,最近一次为1988年8月2日《日报》刊登了蝴蝶迁飞的报道:“甘肃榆中县兴隆山风景区7月19日至21日连续3次出现“蝶雪”现象。据当地目击者说,三次“蝶雪”都出现在上午10时至下午1时间,漫天飞雪般的蝴蝶铺天盖地,由兴隆山向马衔山飞去。蝴蝶呈黄白色间有黑色斑点。最大的一群出现在19日上午10时,近百米宽的兴隆峡被蝶群充斥,蝶阵前后长约5千米,浩浩荡荡过了近3小时,有人用草帽一下就扣住几十只。”
遗憾的是在我国蝶类迁飞史中,从没有抓到过一只迁飞中的蝴蝶实物标本,因此难以作出具有科学价值的报道。笔者在此寄望全国的蝶类爱好者,今后如果遇到此种现象,一定要跟踪摄像,并且捕捉到参与飞迁的蝴蝶标本,才能填补我国蝶类迁飞史上的这一空白。

交尾

一般蝶类的雄蝶比雌蝶要早一点羽化。之后,雄蝶到处飞翔,觅寻羽化不久的雌蝶,捷足先登地追逐交尾。一只栖息在叶上的雌蝶,如果是已经交尾过的,当雄蝶飞临时,它就平展四翅而将腹部高高翘起,绝不起飞,这是雌蝶不接受交尾的表示,因此雄蝶绕飞一阵,也就只好舍之他去;反之即行交尾。有时一只不需要交尾的雌蝶,当其在空中飞翔时,可能遇到好几只雄蝶追逐求爱,紧逼和绕圈飞舞,难解难分,一起上升到高空,这时雌蝶突然挟翅而下,急速降落,这种逃循使雄蝶如堕迷途,不知雌蝶所在,因而雌蝶得以脱身。雌蝶的这种“逃婚”本能颇为有趣。
还有一些蝶类如绢蝶科的大部分种类,雌蝶在交尾之后,在交尾囊开口处的基部,生长出各种各样的交配后的衍生物(封瓣)一枚,成为阻止再交尾的障碍物,虫各一型。是鉴别虫种的一大特征。
蝴蝶交尾的方式,是尾部相接而头部分向两端,如小褐斑凤蝶,在交尾过程中,如遇惊扰则雌蝶主动飞翔,而雄蝶则安静地倒悬在下方,任其拖着飞逃。

产卵

蝶类产卵各有其所,绝不乱产,最为常见的是将卵产在叶片的反面。一般是每产一粒,如柑橘凤蝶。也有产卵成片的,如绢粉蝶。许多蝴蝶在植物上产的卵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特殊的排列方式,如朴喙蝶的卵产在朴树的嫩芽上;豆荚灰蝶的卵产在扁豆花蕾的基部;黄边酱蛱蝶产大量的卵在杨树细枝上,并且排列得很有规律,绕成一环;更有趣的是蒙蛱蝶的卵往往4~5粒、多至十数粒垒积成串。
此外有一些蝶类将卵产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物体上,无尾银蚬蝶就是一例。而最有趣的产卵方式,要算是枯叶蛱蝶,有时雌蝶产卵不直接产在寄主植物——马蓝等的叶片上,而将卵间接地产在寄主植物上方半米左右处的树枝上,当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以后,不久,就会吐一游丝下降,依靠风力吹动荡漾而达到寄主植物的叶面上,象这种颇有“远见”的产卵习性,在蝶类中也并不多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