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身的上有蜱虫怎么办?
2024-10-23 23:30:26 责编:小OO
文档

【对人体的危害】
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吧,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钻到大脑就完了,死了好几个了
2、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
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电视播出有两例例患者,第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
蜱螫伤临床特点:
一、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
三、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治疗】
1、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2、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他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4、蜱螫伤预防治疗:
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个人防护: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对于蜱这种昆虫,是近年才了解的。看过国外的电视节目,将其列为了十大恐怖动物之一,原以为这种昆虫澳大利亚才有。央视播出了《致命蜱虫》的电视节目后,了解到中国也有这种昆虫。上网一查,原来从东北到海南都是蜱虫的分布区。只不过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吴克敬老师告诉我们,他应四川作协邀请去四姑娘山旅游时,见到的日本游客身着防护服,询问后才知道是为了防蜱。看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还不够。原本到大自然中去,是为了享受生活,也许会因为无知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蜱有850种,世界性分布,分为软蜱、硬蜱二类。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中。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在吸血时,会分泌神经毒,有时使宿主麻痹或死亡;并会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疾病,造成死亡或形成后遗症。虽然现在仍无好的方法治疗,被蜱叮咬后也一定要及时求医。

蜱没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0倍。蜱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如被蜱虫叮咬,用燃烧的烟头烫、用手指弹等,虽然可以将蜱虫从身体中分离,但并不科学,都会刺激蜱分泌更多的病毒,会增加森林脑炎可能。硬拔就更不可取了,不仅会刺激蜱分泌更多的病毒,还会使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中。到医院进行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蜱虫可以致命,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远离户外活动了,关键是要做好防护工作。在进入森林草地时应着防护服或穿长袖衣裤、戴防护帽,扎紧裤脚和领口,颈领要加围巾。离开时应对服装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将蜱虫带回家。

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蜱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观看央视的《致命蜱虫》,以方便大家浏览、掌握相知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