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蒲公英最佳播种季节是哪个季节?
2024-10-23 23:30:16 责编:小OO
文档

蒲公英在4-9月间均可播种

巨大型“铭贤1号”蒲公英植物学特征及培育
铭贤1号蒲公英肉质根较粗壮;叶基生,叶狭倒披针形,先端急尖或盾圆,边缘有倒向羽状缺裂,长20-65cm,最长可达80cm以上,宽50-100mm左右;花由叶丛中抽出,头状花序,直径25-40mm;总苞宽钟状,长13-25mm,绿色,先端渐尖长4-10mm;舌状花,亮黄色;花葶多数,可达百余枝,花葶高20-70cm;瘦果浅黄褐色,长3-4mm;中部以上有大量小尖刺,其余部分为小瘤状突起,顶端突然缢缩为长0.4-0.6mm的喙基,喙长7-12mm,冠毛白色,长6-8mm,种子千粒重为0.68g;花期始于4月上旬,5月上旬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延续15天左右,全年均有零星开花,在9-10月间也有一次较集中的果期。
1.选地与整地。蒲公英适应性很强,在大部分土壤中均可成活,但人工栽培应选用向阳、肥沃、可灌溉的沙壤土地。土地深翻25-30cm,每10000m²施有机肥30000-40000kg,整细整平,做畦待播。
2.播种与育苗。蒲公英在4-9月间均可播种。种子无休眠特性,且采收后生活力下降较快,最好在5月下旬选用刚刚采收的新种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采用条播,浇足底水后按行距25-30cm开浅沟,亩用种500g,播后耙平地面即可。育苗时需专用育苗畦,撒播用种5g/m2,覆土0.5cm以下,7-15天内出苗。及早清除杂草。
3.定植。育苗畦内苗高达到10cm以上、幼苗4片真叶以上时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作药用与食用栽培时株行距一般为25cm×25cm,较好的地块还可以减小密度。作观赏用时可定植于较深的花盘,也可根据绿化带形状适当调整密度来定植。定植后浇定植水和缓苗蒲公英水,然后中耕锄草。
4.田间管理。直播苗在苗期要及时拔除杂草,拔草可随间苗一同进行。2次间苗后按株行距25cm×25cm定苗。当年不采收地上部分,应促进生长,利于根部营养的积累。追肥2次,以速效氮肥为主。第二年即可开花结籽,在开花前与结籽后各浇水追肥1次,这时蒲公英叶子已完全覆盖地面,只要拔除田间个别大草即可。作观赏用时,应及时去除枯黄叶片和不整齐的花葶,在盛花期要去掉种子已成熟的花葶,在果期应去掉刚刚开放的花。每年的晚秋,地上部分枯黄后应及时清理掉,以防病菌与害虫在栽培地中越冬。
5.病虫害防治。蒲公英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病害。感染病菌大部分是由于地下害虫咬伤根部引起感染所致。蒲公英根系为肉质直根系,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是在种植蒲公英的地块提前一年秋翻晒土及冬灌,可杀灭虫卵、幼虫及部分越冬蛹;也可用糖醋液、马粪和灯光诱虫,清晨集中捕杀;将豆饼或麦麸5kg炒香,或用秕谷5kg煮熟晾至半干,再用90%晶体敌百虫150g对水将毒饵拌潮,亩用毒饵1.5-2.5kg,撒在地里或苗床上;地下害虫为害严重时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1-1.5kg与15-30kg细土混匀后撒入地面并耕耙,或于定植前沟施毒土。以人药为目的栽培时不使用化学药剂杀虫。
6.收获。播种当年不采收叶片,第二年开始采收。以药用为目的,收获全草时可于春秋植株开花初期挖取全株。作蔬菜栽培时不收全株,在叶片长至30cm以上时可刈割叶片和在开花初期收花葶,去掉烂损叶片,分级包装即可上市。每年可刈割4-5茬,每亩产量可达3500-4000kg。在5月份蒲公英种子大量成熟,应及时采收,否则很容易被风吹散。采收时最好用吸尘器采收,效率极显著高于手工采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