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植物得了白粉病用啥药治
2024-10-24 00:00:24 责编:小OO
文档

药剂防治冬季用波美4°~5°石硫合剂或5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喷树干、枝条。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硫菌灵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间隔10~15天一次,连喷2次。也可用1%~2%硫酸钾或5%多硫化钡喷叶背,能抑制病害蔓延。

白粉病菌落在叶片上即可发芽侵入,1天叶片表面就可长出菌丝体,5天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的病斑,7天病斑老熟并产生分生抱子飞散传播。此时病菌繁殖数量快,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发生初期进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白粉病发病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在30%~100%范围内孢子均能发芽,相对湿度70%~80%最适。条件适宜时,成熟的分生孢子经2小时即发芽,形成菌丝,25℃经72小时又产生分生孢子,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后,隔3~5小时又形成一批。

扩展资料:

白粉病多发生于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或老叶片背面,枝梢嫩叶受害较轻。发病初期叶背出现圆形白粉状小霉斑,后扩大连片,白粉严重时布满叶背,叶面与病斑对应处可见淡黄褐斑,后期自色霉斑中出现黄色小颗粒物,渐由黄变褐,最后变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白粉病病菌以闭囊果在桑树干或病叶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至桑叶上侵入,经8~10天潜育产生白色病斑,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至晚秋形成闭囊壳越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粉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