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褐斑病,是一种典型的真菌性病害,初期的症状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褐斑病黑色,直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枯叶或土壤里越冬,借助风雨传播夏初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高温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作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来临的时候,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是要尽量避免傍晚灌水。
在出现枯斑时,应在早晨尽早去掉露水,才有助于减轻病情。适当修剪后的残枝要及时清除,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化学防治。
扩展资料:
褐斑病发病盛期主要在夏季。当气温升至大约30℃,同时空气湿度很高(降雨、有露、吐水或潮湿天气等),且夜间温度高于20℃时、造成病害猖獗。
另外,枯草层较厚的老草菌源量大,发病重。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田间郁闭、气候温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长,组织柔嫩,冻害,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褐斑病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