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安徽省宣城市泾县什么时候撤县并市?
2024-10-24 20:17:12 责编:小OO
文档


我受县委托,现将我县“撤县设市”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为转变我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根据县委、领导的指示,县民政局于2月12日专程到省民政厅以及厅区划地名处,就“撤县设市”的工作进行了咨询和了解,并将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向县委常委会议作了专题汇报,2月23日,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正式启动我县“撤县设市”工作。 一、“撤县设市”的、背景及形势 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决定将已经冻结了16年的“撤县设市”审批工作,解冻为有序推进“撤县设市”。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作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我县处于规划中的“皖江城市带”的区域之中。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全省地级市有16个,县级市仅6 个,其中包括原地级市巢湖市,结构极不合理。同时,与周边省相比,县级市数量上有明显的差距(山东省31个县级市、浙江省22个、江苏省27个、河南省22个、湖北省24个),因此,、省有意借这次县改市的契机,调整我省县级市的布局设置结构,支持有条件的县积极申报县改市工作。 目前,省正在制定“撤县设市”规划,对初步符合条件的县(区),根据相应指标和布局需要,已按先后顺序排出20个“撤县设市”名单,我县在其列。 从各地申报的情况看,全国已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申报材料已报排队待审批,其中,我省仅有一个“潜山县”。另有6个县在省排队等候审批(其中包括宣城市的“广德县”)。 二、我县“撤县设市”的条件 (一)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2013年,我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亿元,三产业结构比为22.0:44.3:33.7,人均GDP达20312元人民币,财政收入11.3亿元 。 全县35.58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7.2万人,县所在地泾川镇从事非农产业人口5.4万人,全县从业人员24.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3万人,第二产业6.1万人,第三产业9.3万人。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107户,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2.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6亿元。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2399万美元。其中,出口10581万美元。 (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全县各类学校158所,在校学生3.8万人,建有宣城市工业学校和省级优秀民办学校英特学校,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科技创新企业1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多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0个,其中二甲医院2所,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3张、卫生技术人员3.4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竞相发展,基本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社会保障体系健全。 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入选“中国绿色发展十强县”,全省首家”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省旅游经济强县,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 (三)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100﹪,道路铺装率10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县城区域面积10.6平方公里。建有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7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1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到32﹪,全境林木绿化率.2﹪。 (四)放宽条件独具优势 根据咨询的情况,目前民政部正在制定“撤县设市”的新标准,预计今年中旬将出台。按照征求意见中的“撤县设市”新标准,我县的GDP等经济指标排名不占优势。但是,新标准有放宽条件。即:一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境内有“4A”级景区两处以上的可放宽;二是历史上属老区的可放宽。 我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11处,泾县是著名的“宣纸之乡”,国家宣纸发源地,宣纸制作技艺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开放景区12个,其中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5个,2013年接待旅游501.17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16.63亿元。2010-2013连续四年荣获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奖。 目前,我县已列入批准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旅游产业将得到更大得发展空间。 同时,我县历史上是新四军军部、东南局所在地,皖南事变发生地,属老区。 三、“撤县设市”意义 我们认为,“撤县设市”:一是有利于我县经济转型,加快我县经济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将进一步明确我县城市功能定位,提升规划标准,从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城市品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县城的综合承载功能。三是有利于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带动二产、三产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并进。四是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知名度,使我县旅游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优势。五是“撤县设市”后,将会得到、省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并提高资金扶持标准,城市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六是“撤县设市”也是县委近几届领导班子和全体泾县人民的迫切愿望。 四、申报程序 县组织县民政及有关部门制定方案,然后由市至省逐级向上一级提出请示,直至。转经民政部审核并征求有关部委意见,并由民政部草拟批复稿报,批准后,由民政部批复于省。 五、计划及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成立由县委任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民政局、住建委、财政局、农委、国土资源局、旅游局、党史办、档案局(县志办)、统计局、经信委、商务局、、泾川镇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撤县设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列会,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撤县建市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撤县建市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细化各阶段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将各阶段、各环节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落实到具体负责人。 三是抓好申报工作。成立申报材料撰写工作小组,从基础条件、经济实力、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和老区条件等方面,阐述论证开展撤县建市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积极与市和上级民政部门对接,加快上报撤县建市申报材料速度。 四是广泛宣传发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的契机,发挥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撤县建市的重大意义,引导全县各级党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撤县建市工作中来,在全县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和撤县建市工作的强大合力。 六、设市建议名称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常委会初步研究的意见是:暂定名为“泾县市”。 之前,还提出了三个建议名称,在此也一并汇报,以供参考。 1、泾州市。因甘肃省辖区内已有“泾川县”,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统一行政区域范围内行政区域名称不能重名的原则,故我县改市名称,不能使用“泾川市”。 “州”字与“川”相近。“州”字本意是“住到河边”。(在河边建筑有城墙抵挡洪水的城市),和“住在水中”(在平地和洼地上建筑有城墙抵挡洪水的城市)。这种河边居住形式叫“州”,有水边设城之意,正好与我县城区地理地貌相近。 2、泾水市。青弋江古称泾水,据《后汉书.明帝经》记载,“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这也是“泾县”地名的由来。 3、泾市。直接由县名而来,保持延续。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