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非自愿性失业包括哪五种类型
2024-10-24 19:10:45 责编:小OO
文档


非自愿性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工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蔽性失业。具体如下:

1、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由于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产特征而造成的季节性失业。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或建筑部门,或一些加工业如制糖业。

2、工资性失业

按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则通过工资的调节,便能实现人人都有工作。如果劳动需求小于供给,则工资下降直至全部工人被雇佣,从而不会出现失业。但由于人的本性不愿使工资收入下降,而工会存在及最低工资法工资下降,从而使工资具升不能降的工资刚性。

3、周期性失业

来自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4、隐蔽性失业

指表面上虽然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劳动力。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后而产量并没有下降时,就可以认为是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扩展资料:

非自愿性失业的产生原因

如果工资品的价格较货币工资稍微上涨,劳动者愿意在当时的货币工资下提供劳动供给,而在同一时间的总劳动需求都大于就业量,那么就有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

非自愿性失业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要存在着有效需要不足,工人即使愿意接受降低了工资率,仍然不会有雇主雇佣他们。换言之,假定产品没有销路,哪怕工资率再低,并且工人愿意按低工资被雇佣,厂商也不会增雇工人。

因此,要消除非自愿性失业,关键在于提高有效需求,非自愿性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认为,只有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才能真正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自愿性失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