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影里的口嚼酒存在过吗?
2024-10-24 19:09:56 责编:小OO
文档


电影里的口嚼酒真的存在过

——《你的名字》 

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在中国票房大卖,影片里宫水家族贡献给产灵之神的贡品口嚼酒,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在《你的名字》中,口嚼酒也是结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水、米、酒与灵魂的联结。祭典上,身穿巫女装的三叶和四叶将水、米咀嚼后密封发酵,存有酿制者的半身,也就是灵魂。服下口嚼酒的泷即承接了三叶的灵魂,与本应在三年前灾难中死去的三叶发生了灵体交换,改写了命运。 

 

某宝有售,有意的绅士可自行搜索 

其实,《你的名字》中的口嚼酒是确实存在的,是源自古代的一种酿酒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嚼米为曲”利用口水中的酶来酿酒的。 

在日本历史上,这种嚼米的工作一般由经常担任神职工作的妇女特别是处女承担。把富含淀粉的谷物、根茎或果实在口中咀嚼,然后再吐出来放置木柜内,令其发酵后,便得到了“醴(lǐ)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有“口嚼酒”吗? 

日本都有的东西,我大天朝怎会没有。但是,为什么它消失了呢? 

这就要从中国人酿酒的历史说起。 

要知道,在陶器刚被发明的时候,别的文明都用陶器作为储存粮食的器皿,而华夏文明除了将其作为储存粮食的器皿之外,还做了.......锅(对,你没看错,就是锅),成为各文明中第一个掌握“煮”这项烹饪技能的文明。可见吃货文明源远流长。 

俗话说,“吃好喝好”,自然而然古人就需要一种取代水的饮品,这便是醴酒。 

许多人或许对“醴酒”感到陌生,我们可以在此做简要介绍。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可见最初酒和醴并非完全相同。 

 

金文 

醴,字从酉(yǒu),音从豊(lǐ),标准的形声字。酉,形似装满的酒坛,意为粮食发酵、谷物。“豊”读作lǐ时,表示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二曰醴齐。 

《注》醴,犹体也。成而滓汁相将,如今恬酒。 

《前汉·楚元王传》记载“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并标注“醴,甘酒也。少多米,一宿而熟”。 

可见,“醴酒”就是用谷物发芽的方式来酿制的甜酒。 

我国古有“曲法酿酒、蘖(niè)法酿醴”之说。 

蘖(niè),意为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也指植物的芽。 

蘖法,是指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用“蘖”酿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较低,古人把它称之为“醴酒”。 

现代啤酒就是用此方法,所以某种意义上讲,醴酒大概就是中国古代的“谷物酿的啤酒”。 

曲法,则是指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利用酒曲上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和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催化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用酒曲酿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较高,发展到现在也就是我们见到的黄酒。 

“口嚼酒”为什么消失了? 

由于种种难以考证的原因,在漫长的岁月中,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也许是因为“醴”过于“淡薄”(酒精含量一般在4%左右),难以像更为醇厚的“酒”那样(古人用“曲”酿制的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15-20度之间),承载千百年来人们浓烈的感情吧! 

中世纪欧洲人爱喝酒的原因竟然是…… 

说到这里,我想稍微跑下题,稍微提一句说说欧洲的酒。 

喜欢看中世纪背景题材影视作品的朋友,相信一定会注意到,欧洲贵族几乎葡萄酒杯不离手,一言不合就干杯。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性嗜酒,而是因为喝酒比喝水干净。 

因为葡萄酒之类的果酒,如果酿造过程一旦有细菌侵入,那酿出来的酒就会苦而酸,相信并不会有贵族愿意喝这种东西,酿酒师们为了自己的脑袋和钱袋,加强酿酒环境的卫生条件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欧洲出名的酒庄一般远离城市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远离污秽满街的城市以及严重污染的河水。这也是为何欧洲自古多霍乱,而古代中国却罕见霍乱的原因之一。 

饮酒要适量 

“不来拳啊,一个点啊,哥俩好啊,三三元啊,四季财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七个巧啊,八匹马啊,九九九啊,满堂彩啊”这类行酒令相信大家并不少见,作为能把喝酒喝成文化的大天朝,出门在外不喝酒,着实有些困难。 

酒壮怂人胆,在向女神表白前,先来几瓶二锅头,勇敢的迈出第一步,然后……第二天醒了,也不知道女神到底答应没答应,自己有没有做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种种担忧岂不是很难受?更难受的还在后面呢,宿醉之后头痛欲裂,胃里火热翻腾的感觉,一想又没有女朋友,连个熬粥养胃的人都没有,有经历的人都懂得。饮酒过度,导致胃穿孔胃出血而入院的比比皆是。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突发疾病,让喝最后一杯“梦想成真”。如果再酒后驾驶,那酒便成了害人害己的至毒之物。 

所以说,小饮怡情,大饮伤身,强饮灰飞烟灭,还望各位好自为之,量力而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