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理解经济学里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024-10-25 03:49:21 责编:小OO
文档


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名义货币收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价格下降后,你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你就可以买得更多得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另一种是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收入效应的效应反应:

造成中国消费长期低迷的症结不是老百姓热衷储蓄"不愿花钱",而是居民收入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如工资水平作为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标,其在经济指标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从之前的53%下降到41.4%,远低于美国的57%。世行认为,中国消费下降可以用居民收入占经济比重的变化来解释,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谓过高的储蓄率上并不准确。

消费理论

引起消费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长期以来,我国治理消费低迷的措施全然集中于"替代效应",亦即出台令消费变得"更便宜",而储蓄"更贵"(如低利率、加征利息税等)。这些措施目的是要引导储蓄向当期消费转化。但是,根据经济学家宋国青的研究,我国个人储蓄一共只有20万亿,仅相当于一年的GDP总额。再有效的刺激个人消费的措施最多也就能鼓励居民多消费其中的15%,为3万亿,在一年GDP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太大。

"替代效应"机制

同时,消费与储蓄的"替代效应"机制需要利率与贴现率互相才能成立,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利率与贴现率是高度正相关的,这被解释为利率的一种"心理暗示作用",因为,贴现率是基于消费者主观偏好的相对虚幻的因素,而利率则现实可见,低利率常常引致国民形成低贴现率,从而使得低利率刺激消费的"替代效应"难以实现。

劳动力收入

相对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应是消费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源泉,不过就一个国家增加居民收入而言,并不是意味着是要过多地干预企业与职员的工资合议。世行提出的建议更为可取,世行的报告显示,中国现今仍有40%以上的劳动力在从事生产率较低的农业,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其他经济部门的1/6左右。这部分农业劳动力有一半为剩余劳动力,若重新配置到其他行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就业类型的转变可能给这些劳动力的收入带来质的变化,这可能是未来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的最重要途径。

不过,世行的这一建议在我国可能会遇到崭新的情况,之前的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动力在于两地收入差距,基本符合"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揭示的原理;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在我国进一步的劳动力转移中,收入差距因素正在转变为一股阻碍的力量:并不是越穷的地方,劳动力转移率会越高。因为农民在原住地的低收入不仅意味着转移出来的机会成本低,有转移激励,还意味着他们对于改变就业境遇的初期投入(交通费用,初期在城市中的安置费用)的能力弱。

意义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一般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力度已经很大;但是,在特别欠发达地区,奇低的收入使得农民无力进行劳动力转移的初期投资,从而使得这部分劳动力仍滞留农村。贫困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抑制作用实际上并非只发生在我国,发展经济学家班纳吉和坎伯对印度、巴纳姆和萨伯特对坦桑尼亚的研究均发现了这一点。这个发现具有重要的含义,那就是国家对于农村贫困者的劳动力转移进行补贴,不仅符合公平的原则,而且在经济上还是有效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