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什么是架立筋?通长筋与架立筋的区别?
2024-10-25 03:11:32 责编:小OO
文档


架立筋一般出现在梁的上部,由于梁多为下部手拉,上部受压,所以上部钢筋较下部少,采用多支箍筋时上部无法固定,需而外架设钢筋与箍筋绑扎,架立筋不做受力考虑,例如,梁下部4根筋,上部2根筋,绑箍筋时上部要加两根。

1、梁往往并非一跨,而是多跨.贯通筋就是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机械连接,质量确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

2、梁的集中标注中必注贯通筋,贯通筋是纵筋,是梁最重要的受力筋。

3、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三分之一处截断,不是贯通筋。

4、非贯通筋应原位标注,多数时候也是受力筋。

5、梁的箍筋为多肢,上下筋不能满足肢数要求时,需要增加架立筋.架立筋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图纸上不需要标注。

6、梁的侧面有时需要增加构造筋,抗扭钢筋等等,集中标注必注。

拓展资料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的梁来说,集中标注中上部纵筋的通长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够了,例:2Ф22。但是,当该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就不能都标注为通长筋的形式,必须把"架立筋"也标注上,这时的上部纵筋的应该标注"2Ф22+(2Ф12)"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为架立筋。

一般的说,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两边的筋是通过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们说的 挑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那肢箍筋没法绑了,所以出现了架立筋。

也可以说不受力的角筋是架立筋。

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2.6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当梁上部既有支座负筋又有架立筋的时候,搭接长度为150mm。

"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通长筋是"抗震构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主要应用: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是起连接作用。简言之,通长筋是“抗震构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