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7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1.doc
2025-09-29 18:27:29 责编:小OO
文档

姓名 

王宁 

单位 

临朐中学高中部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中第2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向西方学习,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体现了近 代中国人探索救国救亡,实现民族,国家富强的努力。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在民主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把握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求知欲较强,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学生在初中对太平天国运动已有所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分析历史问 题 的方法、能力。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知识、能力基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从现实切入,借助网络、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构建高效课堂,对重难点进行突破性,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历史问题,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可分为三级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不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史料阅读分析与问题探究相结合,认识农民在民主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农民对中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四、教学环境 

Y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知识导入:播出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剪辑视频,渲染课堂气氛 

预期效果:引起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 

2、探究背景部分:播放一个小视频,让学生提炼信息。 

预期效果:抛弃枯燥乏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体验视频资料,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史料,同时可以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3、两个纲领的比较和结尾部分:使用表格和视频资料,清晰易懂,学生感兴趣。 

预期效果:通过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分析出 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就此使用表格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自己”观点的正确,也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和中国党才能救中国。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孙中山、洪秀全两人简介和思想 

观看视频,思考两者共性和不同 

视频资料 

自主学习 

原因、过程、失败原因 

归纳原因、过程、失败的必然性 

图片、地图、 

合作探究1 

前后两个纲领的内容、意义 

两者的区别、对两者的评价 

图片 

合作探究2 

天京事变的过程结果 

探究事件是偶然还是必然 

课件展示农民阶级局限性 

精讲点拨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归纳主客观原因 

表格 

知识建构 

本课知识结构 

突出重难点 

图示 

有效训练 

讲义上的练习题 

学生自主作答 

展示答案和讲评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课的特色教学总结如下: 

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本节课设计了两次大的小组讨论:自学—合作—展示—点评的方式,分别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中。 

二、氛围的创设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 

为进行氛围创设,感染学生,本节课在开头和结尾处都伴有视频和学生的深情朗诵。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 

本节课几乎没有让学生完全从课本上找出的答案,都是通过阅读材料、或者小组讨论、或者视频等,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总结、概括信息的能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