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一历史2013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2025-09-29 18:27:54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沈氏农书》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应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岭南地区的一个王国。上世纪80年代,广州市在发掘该国国君坟墓的基础上,建成了南越博物馆,参观该馆你可能:

A.看到有成熟的青瓷      B.了解到当时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C.能看到少量的青铜器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3.右图所示工具为水排,有关其出现时期、动力及用途,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西汉—人力—播种        B.曹魏—人力—灌溉、排涝

C.唐朝—水力—灌溉      D.东汉—水力—冶铁 

4.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某一城市的商馆的广场上,美

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广州

5.明清时徽商兴起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③放弃歧视商人的④专卖制度被废除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宋词“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主要反映了宋代

A. 经济重心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D.商帮势力崛起 

7.下列言论中,能体现重农抑商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D. “我中原…百产丰盈,并不籍资夷货”

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文化交流D.地主阶级衰落

9.“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点了。”架起这座桥梁的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0.下表反映1500-1800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从中可得出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705371196
荷兰6517702950
英格兰8111865
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建立殖民霸权之势

11.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的自救       B.东西方的冲突

C.工厂制的普遍推行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3. “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下列能够反映这种现象的发明是

A.蒸汽机       B.火车       C.电话        D.指南针

14.1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联系。这表明

A.美国国家袭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15. 16年首届奥运会于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  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后又因印度茶叶的竞争和外商控制价格,最终“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的闭关锁国,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南京条约》后上海对外通商,逐步向近代转变。下列能体现上海近代化的企业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轮船招商局③发昌机器厂④贻来牟机器磨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汉阳铁厂将建成时,张之洞上奏:“地球东半面凡属亚洲界内,中国之外,自日本以及南洋各国各岛暨印度皆无铁厂……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权。各省局、厂、商所需,既已甚广”材料表明张之洞:

①力图创建亚洲最大铁厂②主张中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主张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④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重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

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 1914年为16

万元。”对此理解正确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自然经济

B.南京国民颁布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0.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 1946、1949     B. 1952、1956      C. 1966、1976     D. 1978、1982

21.下表是1956—19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工业  ---农业

     1956年   1958年   1960年   1962年   19年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D.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22.19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为此党和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3.1979年春,习仲勋请求“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4.“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超疯”等词汇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强法制建设,打击市场投机行为②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③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开放区 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⑤沿边开放城镇  ⑥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②④⑤①③⑥

二、非选择题 (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著名的大盛魁(晋商)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意在警示其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什么生产方式?结合材料概括其特点。(5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27.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3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其中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此次博览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为宋代城市设计一段解说词(2分)。

28.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实业的,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才得以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这时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2分)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

(6)右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1分)

29.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

(2)“二五”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2分)

(3)“六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5分)

(4)“八五”期间我国提出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此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5)“九五”期间召开的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