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二、三章测试卷(含答案)
2025-09-29 18:22:17 责编:小OO
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二、三章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下列动物与它的特点最相近的是    (  )

图1

2. 大鲵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其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它属于    (  )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两栖动物          D.爬行动物

3.血吸虫病曾经在洞庭湖地区流行,该病是由扁形动物——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以下关于血吸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殖能力不强    B.消化器官简单    C.身体呈两侧对称    D.有口无肛门

4.蚯蚓适应在土壤中生活,鲫鱼适应在水中生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蚯蚓靠刚毛的收缩就能进行运动    B.鲫鱼向前的动力来自尾鳍

C.蚯蚓靠湿润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D.鲫鱼靠肺进行气体交换

5.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千差万别。有关下列四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图2

A.甲、乙、丁是变温动物    

B.乙有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丙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气囊    

D.将甲、丙、丁分为一类的主要依据是体内有脊柱

6.在图3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或器官,下列不能构成图中关系的是    (  )

图3

A.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 

B.变温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C.狼的牙齿、门齿、犬齿 

D.运动器官、足、翅

7.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鲤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B.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C.家燕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D.猎豹体表被毛,体内有膈

8.如图4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有关动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

图4

A.①和②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③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④体温恒定,利用气囊辅助呼吸    

D.⑤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9.下列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B.两端的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着在不同的骨上

C.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D.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收缩

10.单手投篮时需完成伸腕、屈腕等动作,关于这些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投篮时维持身体平衡需要小脑的调节    

B.投篮动作是由一块骨骼肌在起作用

C.骨的移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D.必须是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完成

11.下列行为不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给浮出水面的金鱼喂食    

B.黑猩猩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C.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D.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12.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完成屈肘和伸肘等动作,关于这些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    

B.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D.体现了关节的牢固和灵活

13.东方蜜蜂面对天敌胡蜂攻击时,守卫蜂巢的工蜂会集结成团,围困胡蜂,其中心温度可达50 ℃以上,从而将胡蜂“热死”。下列关于蜜蜂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东方蜜蜂结团,能更加有利于生存    

B.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C.东方蜜蜂结团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D.参与结团的工蜂在蜂群中等级较低

14.下列各种行为中,与其他行为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

A.马戏团的猩猩、猴子等动物会打篮球     

B.狗看见手持木棒的人就吓得赶紧跑开

C.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索食    

D.幼袋鼠出生后会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

15.利用椋鸟防治蝗虫,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起的重要作用是    (  )

A.维持生态平衡    B.促进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6.下列关于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蚯蚓、泥鳅和蜗牛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B.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C.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等特点使哺乳动物成为生物圈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

D.生物圈中的各种动物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17.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鲫鱼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鳍的摆动游泳    

B.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C.鸟的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和气囊呼吸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8.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草原上生活着黑尾鹿、美洲狮和狼等动物。1905年前黑尾鹿数量始终保持在4000头左右。为提高鹿群数量,人们从1907年起捕杀美洲狮和狼,曾使黑尾鹿数量达到10500头左右,但最终还是导致黑尾鹿数量锐减,草原萧条冷落,原因是    (  )

A.牧草生长太快    

B.草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

C.人为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D.黑尾鹿活动范围增大,体力消耗太大

19.下列例子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

①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②蚂蚁的分工合作;③某地区的蛇被大量捕杀导致老鼠猖獗;④蜜蜂采蜜。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老鼠偷吃蚁穴中的食物,被蚁穴中的蚂蚁“群起而攻之”。蚂蚁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攻击行为    B.贮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会行为

21.[2019·济宁] 果蝇作为模式动物(研究材料)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先后5次帮助10位科学家赢得诺贝尔奖。以下关于果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果蝇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    B.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蜕皮现象

C.果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D.果蝇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22.家鸽的飞行速度很快,顺风时每小时可达120千米,逆风时每小时20~30千米,无风时每小时60~70千米。家鸽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    (  )

A.背部肌肉         B.两翼肌肉     C.腹肌         D.胸肌

23.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鸟体表被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体温恒定

B.两栖动物的成体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D.鱼生活在水中,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4.昆虫的雌虫分泌一种物质,吸引雄虫前来交尾。农业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在农田中设点诱杀雄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雌虫分泌的是性外激素    

B.雌雄虫交尾是学习行为

C.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声音    

D.这种灭虫方法会污染环境

25.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能够遗传给后代

C.蚯蚓走迷宫和黑猩猩钓取白蚁都是学习行为,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岛上的代表性生物如图5所示。请据图回答:

图5

(1)钓鱼台鼹鼠相对于其他生物来说,其生殖发育特点是     ,这有利于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这种动物生来适于地下掘土生活,其白天住在土里,只有夜晚才出来捕食,这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动物的    行为。 

(2)按照脊柱的有无可将图中的动物分为两类,其中与钓鱼台鼹鼠同属一类的还有    (填数字)。 

(3)诸喜田泽蟹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其体表有    ,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          等作用。 

(4)巴浪鱼和蓝脸鲣鸟的呼吸效率都很高,它们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和    。 

(5)巴浪鱼不停地吞水和吐水,这是在进行    ,且吐出的水与吞入的水相比含量增加的气体是 。 

27.(8分)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洋洲很早就与其他分离,由于四周环海,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如鸭嘴兽、袋鼠等。大洋洲天然牧场资源丰富,人们曾从印度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大力发展畜牧业。但同时在牛粪上产卵繁殖的苍蝇也随牛、羊进入了大洋洲。其结果是牛群增加,牛粪量增加,牛粪风干硬化,几年不分解,大量牧草被干牛粪遮压枯死,导致牧业减产,同时苍蝇却有了滋生地,迅速繁殖,地里的蝇群猖獗,危害人类与畜牧业。

后来人们又将蜣螂引进大洋洲,它们将新鲜的牛粪滚成粪球推入地下,使粪中的蝇卵无法孵化。这样苍蝇的滋生得到了控制,减少了对人、畜的危害,同时又处理了牛粪,增加了土壤养分,牧草产量增加使牧业兴旺。

(1)大洋洲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这说明大洋洲的    比较稳定。在古老的动物中,鸭嘴兽、袋鼠属于    动物。 

(2)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却导致牧业减产的原因是打破了原有的      。 

(3)在大洋洲草原生态系统中,牛、羊作为    者参与物质循环,而蜣螂则属于    者。 

(4)从大洋洲引入牛、羊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至少写出两条)。 

28.(12分)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一)图6是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6

(1)图甲中,蚯蚓靠      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Ⅱ、Ⅲ表示蝗虫身体的各部,①②③表示蝗虫的某些器官,其中飞行器官及其所在身体部位分别是    、    。(后两空均填数字代码)。 

(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 ]      和[3]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当[ ]      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牵动骨绕着[9]活动。从动物体结构层次上看,[6]和[7]均属于    。 

(3)图丁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 

(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请分析下面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够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捕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材料二 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1)材料一说明    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                。 

(2)材料二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能散发这种“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作     ,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     。 

29.(10分)如图7是动物的行为,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7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决定的。 

(2)黑猩猩摘香蕉是    行为,该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和学习获得的。黑猩猩营群体生活,具有    行为。 

(3)黑猩猩搬箱子、摘香蕉等行为要通过    系统来实现,该系统由    、    和肌肉构成。 

30.(10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喂养金鱼时发现,金鱼时不时将头浮出水面直接呼吸(浮头现象)。为了探究引起金鱼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将15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溶氧量培养环境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第1次统计第2次统计第3次统计
4 mg/L隔夜自来水111112113
6 mg/L隔夜自来水747876
8 mg/L隔夜自来水615759

图8

(1)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    条,为什么不用1条金鱼来做实验呢?         。 

(2)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    。 

(3)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图8,图中X的数值为    。 

(4)根据实验数据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的浮头次数    。 

(5)若将隔夜自来水煮沸后冷却使用,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将会    。 

1.C 2.C 3.A 4.C 5.C 6.A 7.B 8.A 9.C 10.B 11.B 12.B 13.D 14.D 

15.A 16.D 17.D 18.C 19.B 20.D 21.B 22.D  23.C 24.A 25.B 

26.(1)胎生哺乳 先天性

(2)②③④

(3)节肢 外骨骼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鳃 肺

(5)呼吸 二氧化碳

27.(1)生态 哺乳

(2)生态平衡

(3)消费 分解 

(4)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8.(一)(1)肌肉和刚毛 ③ Ⅱ

(2)4 关节软骨 6 肱二头肌 器官

(3)A 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二)(1)先天性 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2)性外激素 信息交流

[解析] (一)(1)图甲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肌肉与刚毛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图乙中Ⅰ头部、Ⅱ胸部、Ⅲ腹部、①触角、②足、③翅,翅是飞行的器官,主要在Ⅱ胸部。(2)图丙是人的关节及屈肘动作模式图。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有4关节软骨和3关节腔中的滑液。屈肘动作的产生,是由6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动骨绕关节活动完成的。从动物体结构层次上看,6肱二头肌和7肱三头肌均属于器官。(3)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二)(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材料一说明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2)动物通讯的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以及性外激素等。材料二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散发这种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29.(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学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经验

社会

(3)运动 骨 关节

30.(1)5 防止出现偶然性

(2)溶氧量 

(3)76

(4)越多

(5)加快

[解析] (1)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5条大小相当的金鱼,平均分成三组,所以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 5条,不能用1条金鱼来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

(2)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所以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溶氧量。

(3)在实验过程中,对取得的实验数据需要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所以将表中数据处理后可得,图中X==76,数值为76。

(4)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呼吸频率越快,溶氧量越高,金鱼呼吸频率越慢。因此,根据实验数据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的浮头次数越多。

(5)若将隔夜自来水煮沸,氧气减少,冷却使用,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将会加快。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