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律师调查笔录范例
2025-09-29 18:20:04 责编:小OO
文档
律师调查笔录范例

  律师调查笔录范例

  被调查人:黄xx,男51,汉族,xx市xx区x x乡

  x x村村委会主任

  调查人:李x x、王xx

  调查目的:为王xx与xx村村委会房产纠纷案

  时间:2000年4月21日上午9: 00 --11:00

  地点:xx乡xx村xx街xx号x院

  记录人:赵xx

  在场见证人:张xx、郭xx

  笔录内容:

  问:我们是xx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今天向你了解一下你们村与王xx签订宅基地使用协议一事,希望你实事求是讲清楚,不要隐瞒,你听明白了吗?

  答:我听明白了。

  问:你与王xx在签订宅墓地使用协议前认识吗?

  答:认识。

  问:具体经过,请你讲一下。

  答:99年中,我的一位朋友将王xx带来,并向我介绍说:“他是xx市一名私人企业家,要在我们村投资。”后来请我喝过几次酒,一来二去,我们就认识了。

  问:王xx要在xx村买一块地从事别墅建设的想法是通过你与村里联系的吗?

  答:是的。

  问:是什么时候?

  答:大概是1999年n月中旬。

  问:1999年12月12日你村与王xx签了宅基地使用协议是经过村委会讨论过的吗?

  答:是的,是经村委会一致讨论通过的。

  问:你知道我国《土地管理法》关于集体土地的规定吗?

  答:知道,集体所有土地任何人不得出卖、出租。

  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代表村里同王x x签仃那份宅基地使用协议?

  答:我们村一直是xx市内最穷的一个,耕地少,劳动力多,仅有的几个乡镇企业效益都不是太好,使得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无处可去,我和王xx接触了几次后,得知他要在我们村投资建厂,这对我们村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和其他几位村委委员十分高兴。后来王x找到我们说要在村里投资建厂,他就要住在村里,可眼下村里的居住条件实在太差,而且以后厂子建起来后,请来了一些专家、技术人员需要有个住处。要是村里能批块地盖一些别墅就好了。我们几位村委会会员商童了一下,就同意了。

  问:你是什么时候得知王x x实际并不想在村里投资建厂的?答:一次王xx酒后失言说,我们村要没,要资源没资源,俊瓜才来这建什么厂呢?后来我们村的几位委员几次派人催促王xx尽快落实投资,王xx总是借故推拖,再到后来,他根本躲着不见我们。

  问:好,今天就谈到这里,请你看看,刚才的笔录是否有误?如果有误,请提出,如果没有出入,请签名。

  答:以上笔录我看过,跟我讲的完全一样。

  黄X X(签名)

  在场见证人:张Xx

  郭xx

  2000年4月21日

怎样做好调查笔录

   内容要完整

   笔录的内容,笔者将其划分为辅助性内容和主体性内容两部分。

   内容的辅助部分是指有关取证的时间、地点,证人、调查人各自的身份、相互关系以及取证中的背景性情况。

   1、取证的时间和地点:时间要搞准并用公历记录,要有开始时刻,若中途休息则应注明中继时间。地点就是调查取证所在的场所。

   2、证人的基本情况:姓名要书写正确,要写法定姓名,有的人签名,因素质的关系可能与其身份证上的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作出说明,其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政治派别、家庭情况、工作单位、居住地等也都应该问清楚。

   3、调查人包括笔录人的身份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等都要记录在案。

   4、调查情境是指通过笔录反映出的整个取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气氛、情景。它直接关系到取证能否成功,取证是否有效。正常的情境应该是这样的:通过调查人的问话、谈话和思想政治工作直至批评等语言,应表现出一种语境:既有平和自然的谈话记气,又能体现党和国家的权威;既有严肃批评教育的语气,又有攻心感召对方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我们调查人员公正、诚恳认真又可亲的工作态度的记录。切忌体现调查人有逼供、诱供、谩骂甚至侮辱证人的那种情境。

   内容的主体部分:是指证人通过言词提供出的能起证明作用的当时的案件真实情况。客观现实中,当时的案件真实情况包罗万象,但证人作证时,概括起来大致是通过判断和陈述来证明的。

   判断证明就是证人对与案情有关的事物的属性、特征、存在与否等作出“是与否“的判断,侧重于反映事物的形状、属性和特征。例如问某证人在某日晚上是否看见了某家来了生人,手里提着东西。

   陈述性证明:是指证人对整个案情或案件小的某个情节的发生发展及其过程所作的陈述。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何事、何因和后果。侧重于反映每个判断与当时的案情客观相符:全面陈述且每个陈述都应与当时的案情相符;把握好笔录内容的这些内在规律,就较易获得较为全面和真实的证据。

   技巧要多样

   作为笔录入员应该苦练内功。一方面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书写速度。另一方面还应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这些基础,作起笔录来就能得心应手。根据多年的,笔者感到调查笔录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1、笔录的方式方法大致有三种。

   录音式笔录法:即证人怎么说就怎么记,照葫芦画个样。这是比较理想的记录方法,但这种方法以证人的文化素质较高、语言精练、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记忆好、语速缓为前提,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意记式笔录法:是根据证人的言词通过笔录者的语言加工整理所做出的笔录,但一定要符合证人的本意。这种记录适用于那些词不达意、语无论次、条理不清、思维杂乱的证人或有浓厚方言,不用意记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

   索描式笔录法:有时有的证人激动异常,不知所云,或是故意编造谎言,或是语速极快,连珠炮似的谈吐,令你无法笔录。遇到这种情况也有办

【交流】浅谈调查笔录的制作 
    调查笔录是真实记录和反映执法人员依法向当事人、直接责任人、见证人、知情人及受害人调查了解案情,收集、核实证据、进行调查询问等活动内容和过程的文字记录。它记录着办案过程和结果,关系到案件的处理质量是定性处理药品行政案件的重要文书之一。笔者结合多次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管工作实践,谈谈在药品行政执法制作调查笔录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调查笔录要达到规范完整 

     1、调查内容要完整。调查笔录因记录事实清楚而成为行政处罚定性依据,就“事实清楚”而言,调查笔录记录一句话应是完整的一句话,被调查事情要素要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是基本要素,其它如手段、过程、动机、目的、性质等,因视具体情况而做出。 

     如定性一个送货上门违法销售药品案,检查他现场有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法人授权委托书、销售人员身份证。同时调查是什么时间送货的,送到什么地点,是谁送的,送的什么货物,货物是否验收了,是谁验收的。通过调查,就可以看到是否是无《药品经营许可证》销售药品,还是向无《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单位销售药品。如未经批准异地行医的村卫生室,票据开的是该村卫生室,而药品送到异地,该地点是定性向无证单位销售药品的关键要素。因此要调查是送到什么地点,货物是否验收,是何人验收,是付现金还是打收条等。如定性无证上门销售药品案,应调查什么时间送的药品,是谁送的,有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合法资质,以及送了多少金额药品等,证件齐全是关键要素。 

     就完整性而言,被调查人也应完整。如上述例子,即要调查收货人(证人),也要调查送货人,必要时调查司机等其他人;如仅调查收货人,而不调查送货人,则调查笔录证据力不够。 

     2、调查笔录的格式要规范。调查笔录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它的格式有其规范性,也就是常用格式填写要符合要求。首先反映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 

     ①被调查人:是与案件有联系的人,其姓名应与身份证相符,应与本人签名完全一致; 

     ②职业:是被调查人生活主要来源的工作,职务栏填其工作单位的行政职务。无行政职务可填其职称 

     ③被调查人工作单位:应是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单位名称或许可证上的单位名称。 

     ④被调查人地址:填写被调查人经常居住地 

     ⑤调查时间:即调查开始至结束时间。如果是整点开始或结束,分钟前也不能空白,应填为“×时00分”。还要注意同一调查人在同一时间不能做两个及两个以上被调查人的调查笔录。 

     ⑥调查人,应填写具有执法权的两名以上调查人员 

     ⑦标题、可以根据调查后情况填写。 

     其次是正文的制作,多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头、主体、尾部三部分,开头分为二个层次,首先要有导入调查语言,表明身份,告诉被调查人的权利,明确被调查人责任。如问; “我们是XX县药品执法人员,依法向你调查药品质量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你有权要求我们回避,希望如实陈述你所知道的事实,做伪证是要负法律责任,明白吗?”其次,还要调查以前行政处理情况,如问“你以前是否经营过假劣药品,或受过其它行政处理?”通过调查,作为从重处罚依据。 

     主体部分:即调查事实部分,要真实、中心突出,充分体现所要调查违法违规行为事情的来龙去脉。 

     尾部部分;是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有二层意思,一是应记录被调查人对上述调查有没有补充说明,二是对上述调查事实表明真实态度。如“对调查事情我没有其它补充说明”,“以上笔录我看过(或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一致(相符)”等,并按手印或签字。 

     总之,调查人员通过正确、策略、规范地询问,体现出执法的严肃性,给当事人精神压力,使其感到不可能与法律较量,从而达到使其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认违法违规事实的目的。 

     二、调查笔录要力求客观准确 

     调查笔录制作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反映被调查人的原意,不能掺杂调查人的主观认识。 

     1、调查笔录的内容要准确,这里包含三层意思。对案件定性要准确。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词句影响案件定性。问答要明确,例如“无证销售”方面,回答时不能说“大概销售”“可能销售”等语言。应启发提醒被调查人用准确语言描述,调查人员提问时也要准确。当遇到被调查人态度蛮横、狡辩、不予配合时,不可急于求成,可适时调整策略,转移话题,实行迂回策略,用法律教育,用典型案例启发,出示有关证据等方法,促使其转变抗拒态度,实事求是地陈述。 

     2、调查数字要准确:销售什么品种,多少数量,金额多少都应准确,不能调查记录为“大约是500多元”或“300元左右”等语。 

     3、调查内容时间要准确。违法行政行为两年未发现不予处罚。如调查在未取得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医疗器械案,应调查什么时间进货的,什么时间销售的,什么时间开票的,是否有许可证,有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行为是否在有效期内等。 

     三、调查笔录务必要合法有效 

     调查笔录的合法性是行政处罚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直接影响案件的成败与质量。调查笔录要合法有效,其合法是前提,调查人必须为两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被调查人身份要合法,年龄要合法,身份要是与案件有关系的人,以体现调查笔录的可靠程度。 

     调查笔录要是有效笔录。一是调查笔录内容之间、调查笔录与其它证据之间要衔接,不能有矛盾地方。如在调查无证销售时,笔录记录无证购进六种品种,金额3000元;而现场检查是三种,金额2000元;查封扣押清单又是四种等。笔录与其它证据不一造成定性困难。二是调查笔录不能涂改、乱画乱加注解,以及用铅笔、圆珠笔书写。不应出现漏字、错别字、生造字等。三是调查笔录不能未经被调查人签字,表明态度。 

     

                                                                      (王定保 马群)
附件8:

询问调查笔录

询问时间:                                              

询问地点:                                              

询问人:                          记录人:              

被询问人工作单位:                                              

被询问人:姓名:       性别:   年龄:    申请人口:   

          联系电话:           

   申请何种住房:□经适房  □限价房  □廉租房

问:我们需要调查核实相关情况,请您如实陈述。您是否听清楚

答:                                                     

问:您单位性质,基本情况等

答:                                                   

                                                       

问:您在单位什么部门、担任什么职务,什么职称

答:                                                   

问:您上一年工薪收入情况,工资、各种奖金(含年终一次性奖金)、各种补贴、津贴及其他的明细

答:                                                   

                                                       

问:您上一年是否还有其他收入

答:                                                   

问:您上一年个人所得税交纳情况

答:                                                   

                                                       

问:您名下是否有产权房或承租公房

答:                                                   

                                                       

                                                       

问:您名下是否有汽车

答:                                                   

问:您家庭其他成员情况,如单位、收入等

答:                                                   

                                                       

                                                       

                                                       

                                                       

问:请您查看询问调查笔录,核对无误后签字

答:                                                    

被询问人签字:

询问人签字:

浅谈询问调查笔录制作技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1461    更新时间:2006-8-7    

询问调查是行政执法人员在办案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方法,属直接取证范畴。在具体办案中,由于利害关系,主动向执法人员提供线索,交待问题的当事人或证人不多,有的甚至一开始就不配合,有的对一些关键性实质性问题躲闪、回避。这种拒绝询问的心理,通常是因为被询问对象对后果的顾虑和担忧,对执法人员的敌视和误解等。那么怎样做好询问调查呢?我想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从以下几点作说明,以供交流。

一、了解认清拒绝询问调查的心理表现

在办案中让执法人员碰钉子的都是什么人呢?一是对自己违法行为推脱责任,以各种理由辩解,希望得到同情,给执法人员软钉子碰。二是对执法人员办案目的有怀疑,恐惧心理,对询问后果表现出明显的忧虑和担心。三是明知自己违法情况严重,故意给执法人员出难题,打岔子,阻挠办案的硬钉子。

二、尝试改变被询者的拒绝态度

社会心理学把态度的改变过程视为沟通、劝导过程。作为劝导者(执法人员)就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询问时,又能以自己的诚恳、刚正赢得拒绝询问者的信任。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形式是否符合被询问人的心理特点,讲话的方式、语气的运用、找出突破口的时机是否恰到好处等,决定了说服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充分利用周围情形,影响被询问者所持立场和态度,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询问技巧

(一)从认知入手,这是一种通过认识的改变而消除拒绝询问的心理方法。通过执法人员耐心宣传国家法律,强调违法事实对社会的危害,以正确的劝导改变其认知,达到促使其改变态度的目的。也改变广大市民只对常见“偷、抢”行为认为是违法行为,而对行政违法行为的漠视,逐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认识。

(二)从情感矛盾入手。人都是有感情的,根据违法当事人的职业、文化水平、对违法事实的态度等,通过说服教育,由远而近使其思想上有缓冲余地,然后进入实质性、关键性问题上来,尽可能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劝导对方。

(三)恐惧唤醒法。违法当事人当得知办案机关开始查处后,烦恼、懊悔、焦躁甚至做出不理智行为是可想而知,由此形成的心理压力也是十分大的,这些人无论是什么性格,对待自己的行为一直都存在侥幸心理,采用拖、躲、抗等方式拒绝配合。这时执法人员要视具体情况正确恰当的利用法律的威慑力,使其有一定的恐惧感,认识到违法事实严重性,并给以明确的指示和出路,使之解除恐惧,改变抗拒,配合执法活动进行。

                                     (投诉中心  赵晓明)
怎样做好调查笔录

  内容要完整

  笔录的内容,笔者将其划分为辅助性内容和主体性内容两部分。

  内容的辅助部分是指有关取证的时间、地点,证人、调查人各自的身份、相互关系以及取证中的背景性情况。

  1、取证的时间和地点:时间要搞准并用公历记录,要有开始时刻,若中途休息则应注明中继时间。地点就是调查取证所在的场所。

  2、证人的基本情况:姓名要书写正确,要写法定姓名,有的人签名,因文化素质的关系可能与其身份证上的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作出说明,其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政治派别、家庭情况、工作单位、居住地等也都应该问清楚。

  3、调查人包括笔录人的身份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务等都要记录在案。

  4、调查情境是指通过笔录反映出的整个取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气氛、情景。它直接关系到取证能否成功,取证是否有效。正常的情境应该是这样的:通过调查人的问话、谈话和思想政治工作直至批评教育等语言,应表现出一种语境:既有平和自然的谈话记气,又能体现党和国家法律的权威;既有严肃批评教育的语气,又有攻心感召对方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我们调查人员公正、诚恳认真又可亲的工作态度的记录。切忌体现调查人有逼供、诱供、谩骂甚至侮辱证人的那种情境。

  内容的主体部分:是指证人通过言词提供出的能起证明作用的当时的案件真实情况。客观现实中,当时的案件真实情况包罗万象,但证人作证时,概括起来大致是通过判断和陈述来证明的。

  判断证明就是证人对与案情有关的事物的属性、特征、存在与否等作出“是与否“的判断,侧重于反映事物的形状、属性和特征。例如问某证人在某日晚上是否看见了某家来了生人,手里提着东西。

  陈述性证明:是指证人对整个案情或案件小的某个情节的发生发展及其过程所作的陈述。包括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何事、何因和后果。侧重于反映每个判断与当时的案情客观相符:全面陈述且每个陈述都应与当时的案情相符;把握好笔录内容的这些内在规律,就较易获得较为全面和真实的证据。

  技巧要多样

  作为笔录入员应该苦练内功。一方面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书写速度。另一方面还应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有这些基础,作起笔录来就能得心应手。根据多年的实践,笔者感到调查笔录有以下方法和技巧。

  1、笔录的方式方法大致有三种。

  录音式笔录法:即证人怎么说就怎么记,照葫芦画个样。这是比较理想的记录方法,但这种方法以证人的文化素质较高、语言精练、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记忆好、语速缓为前提,现实中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意记式笔录法:是根据证人的言词通过笔录者的语言加工整理所做出的笔录,但一定要符合证人的本意。这种记录适用于那些词不达意、语无论次、条理不清、思维杂乱的证人或有浓厚方言,不用意记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

  索描式笔录法:有时有的证人激动异常,不知所云,或是故意编造谎言,或是语速极快,连珠炮似的谈吐,令你无法笔录。遇到这种情况也有办法:备用一张草稿纸,先认真听,边听边将其谈话的内容、主要情节、关键部节,简单明了的词汇先记下,待其说完,核准其内容的真实性或待对方的情绪调整好后再作充实完善补记到正式笔录上来。

  2.抓住实质,取有效之证。

  一个言词证据,对于案件定性来说用得上的也就那么几句关键性的词句,如果说关系到案件定性的关键性词句没有记或记不清、记不准,这个证据等于白取。不同的案件错误性质,各有其关键性的定性词句和实质性的内容,取证时方法正确,就能取到有效证据。例如嫖娼性质的错误,主要是把握当事人两性间的金钱物质和其他利益的交割,以及在此前提下的性关系。有的话记录得不准确就定不了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就差一层纸没有捅破”。例如作风案中女方当事人谈到可以定性的关键时刻,由于女性的心理原因,只说到什么什么后“就与他上了床”。其实这“上了床”就是指发生性关系,这是关键性的词句。可是,如果按原活记录是不能定性的。尽管调查人和证人都心领神会,事实也是如此。这时就要抓住实质,用括号说明:指发生性关系。这样所取的证才是有效证据和有用证据。有时说到关键处,对方干脆就不讲了,此时调查人应该替其说出来,然后再问对方,只要求对方作出是或否的回答就行了。

  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是在记录中注意收集原始的书证和物怔。有时证人谈话中提及到书证和物证,这时要注意收集提取,二是注意计量、时间和方位。时间和计量尽量记得准确和标准,强调背景时间,如节假日、当事人和当地重大事件发生时间,有利搞准和回忆。方位要注意根据当地的习惯把握好参照系。三是注意当地的方言、称谓的习惯和差别,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要正确使用。方言要与汉语衔接好,有的方言用汉语找不到词句,可用汉语拼音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