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对学生作业的有关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作业质量,特出台本制度,遵循“总量控制、统筹协调、分类要求、形式多样”的基本原则,望各年级、各学科广大教师履行职责,严格执行。
一、作业布置要求
(一)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及学生实际,达到理解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培养兴趣能力的目的,起到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作用。
(二)教学处要认真负责,统一作业种类、内容和数量,把关难度。
(三)严禁搞“题海战术”,禁止布置大量机械重复和抄写的作业;严禁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
(四)中午不得布置午间作业。
(五)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多样,除书面作业外,提倡布置口头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二、作业量的规定
严格控制学生实际书面作业总量。初中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不准布置作业,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均不得超过90分钟。
三、批改与讲评
(一)教学处统一对各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要求。
(二)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提倡面批面改,教师用语正确,符号规范,有等级评价。
(三)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统一订正要求。
(四)做好记录,分析成败原因,写好修改指导意见,不得将责任转嫁家长。
(五)讲评要及时,准备要充分。
(六)讲评要达到补漏改错的目的,提出修改意见,作出具体要求,在下次批改中检查上次修改情况。
四、统筹与协调
(一)各级部、各学科教研组按照教学处关于作业的各项规定进行总量的控制与协调,教学处负责检查落实。
(二)各级部、各学科教研组负责检查作业批改、讲评,每月进行常规检查,定期反馈。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