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狼和鹿教学设计
2025-09-29 18:17:54 责编:小OO
文档
《狼和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理解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必然规律。 

(2)、理解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以后好心做坏事的事情发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狼为什么会成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为什么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原本“善良”的行为使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减少,从而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法学法:

教法:

对比法——这篇课文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采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 朗读法——抓住课文中的三处对比的描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前后的变化,一喜一悲,人们后悔莫及的心情,促进内化,深深地体会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让学生能学会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探究法,使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讨论、说、读、思考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狼和鹿的图片,看图问:在你心目中狼是什么样的?说几个带有“狼”字的词语。在你心目中,鹿又是什么样的呢?

2.狼和鹿之间你认为可以加什么字?——板书课题

3.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小组汇报,整体感知。

1.带着好奇心去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小组汇报。

(1)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其他同学补充。

(2)汇报 生字词语的意思,然后个别学生进行补充。

(3)小组汇报自己喜欢的课文有关段落。

(4)汇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其他同学进行个别补充。)

三、合作探究,深入了解内容。

1. 为什么狼成了森林 的“功臣”,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为什么狼成了鹿群的“功臣”,鹿却成了毁灭自己的“祸首”?读课文找一找有关语句画出来。

2.小组讨论学习,找出相关的语句。

3.小组汇报,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学生找出语句,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森林的美。

25年后,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呢?出示相关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对比,相机引导关注省略号、“一切”“吃光”等词体会森林的荒凉。

丰富的表象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学生汇报交流到这里时,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

(2)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学生交流到鹿群前后变化这一块时,我出示这样一段文字:凯巴伯森林原来生活着大约        只鹿,狼在被杀了之后,鹿的只数超过了      只。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学生在交流这些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并围绕课文内容知道狼数量的变化,加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借助媒体展示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狼、鹿和森林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自然界的食物链。

(3)狼鹿异位的对比。

教师出示句式:因为                ,所以                    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说说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

抓住“做梦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祸首”等词,体会狼与鹿之间的辨证关系。

从而明白:森林中不能没有鹿,也不能没有狼。这就好比是一架天平,天平的这一端是狼,另一端是鹿,狼鹿共存,使天平保持平衡,这个平衡我们把它叫做生态平衡。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作为幸存下来的鹿,看到自己的亲人,朋友,不是饿死,就是病死,心里有什么感受呢?真正的祸首是谁?是人的什么行为?

2.当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明白这一点时,为时已晚,他们多想让凯巴伯森林恢复当年的生机勃勃呀,你来给他们出出主意,好吗? 

3.读一读美国的方案。“引狼入室” 为了挽救灭狼带来的后果,美国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1995年,从加拿大运来野狼放生到凯巴伯林区,森林又焕发了生机勃勃。

4.此时此刻的我们,有什么感想:

小组讨论,并在书中写一写。指名汇报。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我们人类的好恶去判定动物的善恶,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同学们,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搜集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制成“读书小卡片” 在我们班级读书角交流。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们听。

六、板书设计

狼和 鹿

狼                鹿

                         保护              破坏

森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