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 学院 2011 — 2012学年第 2 学期考试 C 卷 | |||||||||
考 生 信 息 栏 ______学院______系______ 专业 ______年级 姓名______ 学号___ | 装 订 线 | 专 业: 体育学类 年 级: 2011 课程名称: 运动生理学 任课教师: 刘一平 试卷类别:开卷( )闭卷(√)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考试时间: 2012 年 6 月 29 日 下 午 2 点 30 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得分 | 评卷人 |
得分 | |||||||||
题号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得分 |
, |
1.ATP和CP分子都有高能磷酸键,其断裂释放出来的能量,都可被机体直接利用。
2.在正常情况下,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
3.在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时,脂肪分解受抑制,糖代谢的利用大大增强,血乳酸水平显著增高。
4.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供能速度快。
5.肌紧张是肌肉最基本地反射活动,是维持人体姿势的基础。
6.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
7.激素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起着信使作用,在信息传递后即被分解而失活。
8. 肌梭是肌肉张力感受器,而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
9.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到舒张早期。
10. 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负荷所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下降,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抑制。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 。
A.CP B.乳酸 C.水 D.CO2
2.运动员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是利用 __ _。
A.牵张反射 B.腱反射
C.翻正反射 D.状态发射
3.关于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描述是__ _。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影响
4.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_ _。
A.生长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5.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__ __。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储
6.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胸内压的变化是__ _。
A.吸气、呼气之末等于大气压 B.呼气时呈正压
C.吸气、呼气时都呈负压 D.憋气时呈负压
7.有关准备活动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__ _。
A.准备活动的强度以70%VO2max为宜
B.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
C.准备活动的时间以10-30min为宜
D.降低肌肉粘滞性
8.人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量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 _。
A.运动后过量氧耗 B.氧亏
C.吸氧量 D.耗氧量
9.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 _ 。
A.乳酸阈 B.最大摄氧量
C.最大摄氧量百分率 D.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0.“极点”产生在哪种状态?_ _。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真稳定状态 D.假稳定状态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肌肉收缩就是利用肌细胞内ATP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肌肉收缩克服阻力来做功,以实现__ 能向_ _能的转化。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无氧代谢占优势,肌肉内产生大量的 ,血浆
中的 立即与其产生中和反应,形成H2CO3,H2CO3进一步分解,生成为CO2 和H2O。
3.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 __ 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和肌细胞的
三个环节。
4.脊髓是中枢神经中最初级部分,脊髓不但有 ,而且还具有 。
5. __和_ _同属儿茶酚胺类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二者均使心脏的活动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6.在功能上电突触主要是 _ 传递的兴奋性突触,而化学突触则是_ 传递,且既有兴奋性的,又有抑制性的。
7.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血糖浓度__ _ ,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并能促进肌肉组织蛋白质__ __。
8.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___ 和__ __和免疫监视。
9.通常把每 _ 毫升血浆中含有的 _ 量称之为碱储备。
10.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是指肌肉的 和 。
11.憋气时,胸内压呈__ _,导致静脉回流困难,__ 减少,血压下降。
12.__ 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__ 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13.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__ 处兴奋传导速度最慢,这保证了心房泵的功能,有利于__ 。
14.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运动__ __密切相关,故心率是运动生理学中用来评定心脏功能、训练水平和 的一项最常用、最简便易测的生理指标。
15.剧烈运动时,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故通常用 _ _ 来估算最高心率。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最高心率=_ _。
16.心_ _ 会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_ _会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17.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可分为:__ 、_ _和康复运动处方。
18.体适能依据组成要素的不同,可分为__ 和_ _。
19.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重新制定了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
大于 _kg/m2和_ _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
20.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常用的运动强度确定指标有:_ 、梅脱和 (RPE)。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最大摄氧量
2.准备活动
3.呼吸
4.假稳定状态
5.动作电位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快、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
2.什么是“最佳心率范围”?为什么?
3.简述超量恢复及其实践意义。
4.简述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六、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合成ATP的三个能量供应系统及其特点。
2.试述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
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用十,错的用一)
1.ATP和CP分子都有高能磷酸键,其断裂释放出来的能量,都可被机体直接利用。(-)
2.在正常情况下,有氧氧化是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
3.在短时间大强度的剧烈运动时,脂肪分解受抑制,糖代谢的利用大大增强,血乳酸水平显著增高。(+)
4.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供能速度快。(-)
5.肌紧张是肌肉最基本地反射活动,是维持人体姿势的基础。(+)
6.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
7.激素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起着信使作用,在信息传递后即被分解而失活。(+)
8. 肌梭是肌肉张力感受器,而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
9.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到舒张早期。(+)
10. 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负荷所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下降,是一种“预警”信号,是防止机体功能受损的保护性抑制。(+)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 B 。
A.CP B.乳酸 C.水 D.CO2
2.运动员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是利用 __D_。
A.牵张反射 B.腱反射
C.翻正反射 D.状态发射
3.关于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描述是(A)
A.电传递 B.单向性
C.时间延搁 D.易受药物影响
4.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_ C _。
A.生长素 B.性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5.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__ D__。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储
6.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胸内压的变化是__ C__。
A.吸气、呼气之末等于大气压 B.呼气时呈正压
C.吸气、呼气时都呈负压 D.憋气时呈负压
7.有关准备活动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
A.准备活动的强度以70%VO2max为宜
B.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
C.准备活动的时间以10-30min为宜
D.降低肌肉粘滞性
8.人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的氧量和吸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 B _。
A.运动后过量氧耗 B.氧亏
C.吸氧量 D.耗氧量
9.反映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称为 _ A 。
A.乳酸阈 B.最大摄氧量
C.最大摄氧量百分率 D.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10.“极点”产生在哪种状态?_ B _。
A.赛前状态 B.进入工作状态
C.真稳定状态 D.假稳定状态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肌肉收缩就是利用肌细胞内ATP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肌肉收缩克服阻力来做功,以实现__化学 能向__机械_能的转化。
2.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无氧代谢占优势,肌肉内产生大量的 乳酸 ,血浆中的 _ NaHCO3 立即与其产生中和反应,形成H2CO3,H2CO3进一步分解,生成为CO2 和H2O。
3.在完整的机体内,肌肉的收缩活动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其收缩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 __神经-肌肉接点 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和肌细胞的 收缩与舒张 三个环节。
4.脊髓是中枢神经中最初级部分,脊髓不但有 传导功能 ,而且还具有 反射功能 。
5.肾上腺素__和_去甲肾上腺素_同属儿茶酚胺类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髓质,二者均使心脏的活动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6.在功能上电突触主要是 _双向 传递的兴奋性突触,而化学突触则是_单向 传递,且既有兴奋性的,又有抑制性的。
7.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血糖浓度__升高_ ,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并能促进肌肉组织蛋白质__分解__。
8.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___免疫防御_和__免疫稳定__和免疫监视。
9.通常把每 _100 毫升血浆中含有的 碳酸氢钠_ 量称之为碱储备。
10.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是指肌肉的 兴奋性 和 收缩性 。
11.憋气时,胸内压呈__正压_,导致静脉回流困难,__心输出量 减少,血压下降。
12.__肺活量 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__时间肺活量 既反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通气的速度和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13.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以__房室交界__处兴奋传导速度最慢,这保证了心房泵的功能,有利于__心室的充盈 。
14.运动时,心率的增加与__运动强度__密切相关,故心率是运动生理学中用来评定心脏功能、训练水平和 运动强度 的一项最常用、最简便易测的生理指标。
15.剧烈运动时,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心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故通常用 _年龄_ 来估算最高心率。估算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最高心率=_220-年龄_。
16.心_交感神经_ 会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_迷走神经_会引起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17.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可分为:__健身运动处方__、_竞技运动处方_和康复运动处方。
18.体适能依据组成要素的不同,可分为__健康体适能_和_ 竞技体适能_。
19.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重新制定了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大于23_kg/m2和_25_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
20.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常用的运动强度确定指标有:_心率、梅脱和 自感用力度 (RPE)。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较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2.准备活动: 是指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前为提高身体机能而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专门的身体练习。
3.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4.假稳定状态: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这种状态称为假稳定状态。
5. 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称为动作电位。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快、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
答:快肌纤维无氧能力高、有氧能力低、收缩速度快、收缩力量大、抗疲劳能力弱。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2.5分。
慢肌纤维无氧能力低、有氧能力高、收缩速度慢、收缩力量小、抗疲劳能力强。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2.5分。
2.什么是“最佳心率范围”?为什么?
答:当心率在120-180次/分时,心输出量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心输出量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一心率范围,称为最佳心率范围。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2分。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心排出量成正比。当心率过慢,低于40次/分,尽管心舒张期长,心室充盈早已接近最大限度,不能再继续增加充盈量和搏岀量,此时每分输出量也较低。当心率超过180次/分时,会导致充盈不足,搏岀量大幅下降,心输出量反而减少。因此,只有当心率在110、120-170、180次/分时,心排出量才处于较高水平。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3分。
3.简述超量恢复及其实践意义。
答:超量恢复是指运动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以及降低的身体机能在运动结束后不仅能得以恢复,而且会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2.5分。
其实践意义: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活动负荷愈大,消耗过程愈剧烈,超量恢复愈明显。如果活动负荷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或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比赛成绩。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2.5分。
4.简述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答:(1)超负荷原则。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2分。
(2)专门化原则。根据展开情况给予0.5-1分。
(3)安排练习原则。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2分。
六、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合成ATP的三个能量供应系统及其特点。
答:磷酸原供能系统——2分
乳酸能供能系统——2分
有氧氧化供能系统——2分
以下根据展开情况给予3-9分。
磷酸原系统 | 乳酸能系统 | 有氧氧化系统 | |
代谢性质 | 无氧代谢 | 无氧代谢 | 有氧代谢 |
供能速率 | 很迅速 | 迅速 | 慢 |
能量来源 | 磷酸肌酸 | 糖或糖原 | 糖、脂肪、蛋白质 |
ATP生成量 | 少 | 有限 | 多 |
有害终产物 | 无 | 乳酸(导致疲劳) | 无 |
适用范围 | 10s左右极限强度肌肉活动 | 1-2min次极限强度肌肉活动 | 耐力或长时间肌肉活动 |
答:
(1)心输出量的反应。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5分。
(2)血液的重新分配。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5分。
(3)血压的反应。根据展开情况给予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