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3年山东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
2025-09-29 18:19:34 责编:小OO
文档
泰州市二〇一三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化 学 试 题 (满分:6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卡正面为化学学科的答题范围.反面为物理学科的答题范围。所有试题 

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Cl-35.5 K-39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题—第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金属导电 C.干冰升华 D.光合作用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物质挥发性 B.溶液酸碱性 C.物质可燃性 D.金属活动性

3.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A.植物油 B.汽油 C.蔗糖 D.塑料

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空气质量       B.采用化石燃料除硫技术 

C.工厂节能减排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

5.下列做法中,会威胁食品安全的是 

A.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                    B.在缺碘地区使用加碘食盐 

C.将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加工成牲畜饲料    D.严格执行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国家标准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D.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无色酚酞试液遇烧碱溶液变蓝色 

C.电解水时产生体积较多的是氢气       D.淀粉溶液与碘水作用变蓝色 

9.下列关于配制50g 10%的NaCl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需称取NaCl 5g                           B.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 

C.溶解时须把烧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溶解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10.右图为有关反应的微粒变化示意图,其中“●”、“    ”、“        ” “    ” 分别表示4

中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原子团。该反应属于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

第11题—第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 

气体容易压缩,而固、液体很难压缩气体微粒间的空隙比固、液体的大得多 

使用塑料购物袋和一次性木筷都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人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和用嘴吹灭蜡烛 

都是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12.已知CaO、CuO、SO2、CO等属于氧化物;NH3、CH4、HF、NaH、KH等属于氢化物。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化物可理解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 

B.水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C.硫酸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 

D.在NaH中,钠元素和氢元素都显+1价

1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2CO3 、NH4 NO3 、Ca(OH)2              B.Fe2 (SO4)3 、Na2SO4 、Mg(NO3)2 

C.AlC13 、Ba(NO3)2、CaCl2                    D.NH4 HCO3 、AgNO3 、BaCl2 

1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

水雾

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15.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例如甲醇燃料电池,它是由甲醇(CH3OH)、氧气和强碱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可用作手机电池.该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2CH3 OH+3O2 +4NaOH 放电2Na2CO3 +6H2 O; 

       2Na2CO3 +6H2O充电2CH3 OH+3O2 +4NaOH 

则下列有关甲醇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等量的甲醇通过燃料电池释放的电能比其通过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多

B.该电池放电过程中,既有氧化反应,又有燃烧的现象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NaOH溶液既可增强导电性,又有利于碳元素转化为碳酸盐

D.该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溶液的碱性增强

16.(8分)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质量分数为4.04%的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 (填 “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钾中含有的离子是▲ 、 ▲ (填符号)。 

(2)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 +S+3C点燃K2S+3CO2↑+N2↑。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到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3)右图为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其中曲线

▲ (填“a”或“b”)表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欲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 ▲ (列举两种)。

(4)在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17.(9分)现有下列四套常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l)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 

(2)除去食盐水中的少量泥沙,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 (填序号),要正确完成该操作还需要的仪器名称是▲ 。 

(3)在进行A装置相关操作时,通常在实验桌上放一石棉网。该石棉网在此实验过程中的

用途是▲ ;石棉网属于▲(选填“复合”或“合成”)材料。

(4)用装置C可制备O2、CO2等气体。请写出用该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 

中始终未能检验到O2已集满,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装置可能漏气                B.药品用量可能不足 

C.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      D.药品可能失效

(5)实验室可用D装置制取甲烷气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甲烷在水中溶解能力小 

C.甲烷不与水反应                D.甲烷密度大于空气

18.(7分)已知A、B、C、D、E、F、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为一种钠盐;C是一种常用来灭火的气体,过多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D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也可用做建筑材料;组成G单质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的第二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B的化学式可能是▲;E俗称为▲。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转化为E▲                   ;A与E▲              。 

(3)如果F能与A反应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F

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与G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19.(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金属铁的知识后,为了解铜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问题,并进行探究。请帮助完成下列有关研究并填写有关空白。 

(l)【提出问题】 ①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铜能吗?铜与浓硫酸会发生反应吗? 

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铜“生锈”需要什么条件? 

③氧化铁能够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以吗?氧化铜能直接转化为氢

氧化铜吗?氧化铜还有哪些性质? 

④有哪些途径可以由铜逐步转变为氢氧化铜? 

(2)【查阅资料与问题解决】①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是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 之后。 铜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 CuSO4+2H2O+SO2↑ 

此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 

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也能“生锈”形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

为Cu2 (OH)2 CO3。由此可以推测:铜“生锈”过程中,参与反

应的物质有铜、氧气、水和▲ 。 

③氧化铜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被一氧化碳等还原成铜,其与

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

氢氧化铜,但能与硫酸、盐酸等发生复分解反应形成相应的

铜盐;在高温下,氧化铜能分解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Cu2O)

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由铜转化为氢氧化铜,从化学反应的原理看,可以是流程

I:

也可以是流程II:

与流程I相比,流程Ⅱ的优点是▲ 和 ▲ 。 

还可以有更多的流程。若流程Ⅲ与流程I相比,也是两步反应,但第一步与铜反应的试剂不同,则流程Ⅲ中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0.(8分)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级Fe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2)请补充完成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H2 +FeCl2高温Fe+ ▲ 。 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N2的作用是▲ 。 

(3)研究人员发现最后制得的纳米级Fe粉样品中混有少量的FeCl2杂质。

①为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在无氧环境下,先加▲ 溶解,然后再▲ 、洗涤、烘干. 

②取样品20g,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氢气0.7g。请计算该样品中单质Fe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