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试题(理综) (word版)
2025-09-29 18:25:38 责编:小OO
文档
安徽省蚌埠二中201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考试试题试题(理综) (word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5 页,第Ⅱ卷 第 6 页至第 12 页。全卷满分 300 分。

相对原子质量:  N: 14  H:1    C:12   O:16    Na:23   S:32   K:39   Cr:52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20 分)

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元素 C、H、O、N 的物质是核酸、酶、果糖、油脂 B.花生种子的切片滴加苏丹III,显微镜下观察到油滴为橙黄色 C.蛋白质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而淀粉、脂肪是主要的贮能物质 D.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2.右图为 DNA 的含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细胞中 DNA 含量变化,此图不可能为减数过程 

B.若该图为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bc 段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 

C.若为精子形成过程,则 cd 段发生在减数第一次的后期

 D.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则中心体移向两极发生在 bc 段

3.对下列甲~丁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是生活在适宜环境中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部分过程图解,A、B、C 表示化合物,a、b 表示生理过程,则 C 能为 b 过程提供还原剂,但不能提供能量 

B.图乙曲线表示水稻叶片多云天气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如果该图表示在晴天时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则 b 点应向右上方移动

C.图丙中,外部环境因素处于适宜的条件下,如果 A、B 曲线分别代 表喜阴和喜阳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那么曲线 B 应代表喜阳植物 

D.图丁表示用相同培养液在相同光下分别培养小球藻,则一定时间内 B 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加快、而 C 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逐渐减慢

4.下列甲图为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乙图为在含葡萄糖和乳糖 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a-e 表示生长时期)及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的含量变化 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空白对照组也有生长素的作用

B.Y 浓度和 Z 浓度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C.d、e 时期大肠杆菌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D.C 时期前大肠杆菌细胞内可能无分解乳糖的酶

5.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有些种类进行孤雌生殖(未受精的卵细胞单独发育成新个体), 缺少食物时常有大吃小、雌吃雄的现象。螳螂体色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 种昆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螳螂为了适应环境,体色向着与环境相似的颜色变异 

B.螳螂大吃小、雌吃雄的现象体现了种间激烈的竞争关系 

C.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描述的食物链中,螳螂属于初级消费者 

D.孤雌生殖说明了未受精的卵细胞具有全能性

6.科学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 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驱蚊草的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促融剂等试剂或离心、振动激等方法 

C.驱蚊草的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 植物组织培育,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7.下列关于化学家的名字、国籍、研究专业及主要贡献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科学家国籍研究专业主要贡献

A

牛 顿

美国

化学家、 物理学家

化学元素的概念

B

道尔顿

英国

化学家、 物理学家

提出原子学说

C

拉瓦锡法国化学家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D

门捷列夫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
8.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 L CH2Cl2 中含有 C—H 键数为 0.2 NA 

B.常温下,100 mL 1 mol•L-1 Na2CO3 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 0.1 NA

 C.分子数为 NA 的 CO、C2H4 混合气体体积约为 22.4 L,其质量为 28 g 

D.3.4 g NH3 中含 N—H 键数目为 0.2 NA

9.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无色溶液:Ca2+、H+、Cl-、HSO3-

B.能使 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4+、I-、NO3-

C.FeCl2 溶液:K+、Na+、SO42-、AlO2-

2-    -

D.使红色石蕊试纸显蓝色的溶液:Na+、K+、SiO2-3、NO-3

10.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C.配制 175 mL 0.10 mol•L-1 盐酸

D.分离两种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11.用铜片、银片、Cu(NO3)2 溶液、AgNO3 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 的U型 管)构成了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 + e-  =    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 AgNO3 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原理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 NaHCO3 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 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CO3和OH-

B.NaHCO3 溶液中:c (H+) + c (H2CO3) = c (OH-)

C.10 mL 0.10    mol·L-1CH3COOH 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NaOH 后,溶液中离子的浓 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 > c (CH3COO-)  > c(OH-)> c (H+)

D.中和体积与 pH 都相同的 HCl 溶液和 CH3COOH 溶液所消耗的 NaOH 物质的量相同

13. 已知:H2(g)+I2(g)    2HI(g)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 甲中加入 H2 和 I2 各 0.1 mol,乙中加入 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关于两个 平衡体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平衡体系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 

B.甲、乙两个容器中达到平衡时 H2 的转化率与 HI 的转化率相等 

C.向两平衡体系中各加入少量的不同物质的量的 HI,达到平衡后两容器中 H2 的体积分数相等 

D.两平衡体系中各浓度均增加一倍,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1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 8s 内平均速度的 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0.25m/s 向右 

B.0.25m/s 向左 

C.1m/s 向右 

D.1m/s 向左

15.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

如图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 x=0。 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 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 x=2m 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A.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 

B.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 

C.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 

D.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

16.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 E 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 a 运动到 b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 

A. 动能增加

B. 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C. 电势能增加

D. 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17.如图所示,从点光源 S 发出的一细束白光以一定的角度入射到三棱镜的表面,经过三棱 镜的折射后发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的 ab 间形成一条彩色光带.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侧是红色光,b 侧是紫色光

B.在真空中 a 侧光的传播速率小于 b 侧光的传播速率 

C.在三棱镜中 a 侧光的传播速率大于 b 侧光的传播速率 

D.三棱镜对 a 侧光的折射率大于对 b 侧光的折射率

18.在高台跳水中,运动员从高台向上跃起,在空中完成 动作后,进入水中在浮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返回水面.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 过程为 І,在进入水中做减速运动过程为 ІІ.不计空气阻力和水的粘滞阻力,则下述判断错误的是

A.在过程 І 中,运动员受到的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

B.在过程 І 中,运动员受到重力冲量的大小与过程 ІІ 中浮力冲量的大小相等 C.在过程 І 中,每秒钟运动员动量的变化量相同

D.在过程 І 和在过程 ІІ 中运动员动量变化的大小相等

19.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 81 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 4 倍。不考虑地球、 月球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

A.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 9∶8

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 9∶4

C.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的 周期之比约为 8∶9

D..靠近地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沿圆轨道运行的航天器线速 度之比约为 81∶4

20.质量为 m 的物体 B 沿着斜劈 A 表面向下运动,斜劈 A 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在在物体 B 上再作用两个外力 F1 和 F2,使物体 B 在外力 F1 和 F2 的共同作用下沿斜劈表面仍然向下运动。则在物体 B 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 B 加两个外力之前是匀速运动,则加外力后斜劈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不 为零

B.若物体 B 加两个外力之前是匀速运动,则加外力后斜劈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 零

C.若物体 B 加两个外力之前是匀加速运动,则加外力后斜劈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D.若物体 B 加两个外力之前是匀加速运动,则加外力后斜劈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 可能水平向左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80 分)

21.(18 分)

Ⅰ.(1)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 1-7-16 中背景 方格的边长均为 5cm,如果取 g=10m/s2,那么: 

(1)闪光频率是 ______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 ______m/s.

(3)小球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 ______ m/s. 

Ⅱ.利用图示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以下为该实验的实验步骤: 

A.选取第 1、2 点的距离接近 2mm 的一条纸带,在这条纸带上选定 计数点. 

B.将铁架台放在实验桌上,用附夹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 

C.换新纸带重复实验. 

D.量出从首点到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并算出各计数点的即时速度. 

E.比较△Ek 和△EP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近似相等. 

F.在重锤上夹持一纸带,并将它从打点计时器的复写纸下面穿过限位 孔,手持纸带保持竖直方向,接通电源后,松手让重锤牵引纸带下落, 得到打点的纸带.

G.计算各计数点的动能增加量△Ek 和势能减小量△EP. 正确的排序为         。实验时由于存在摩擦和空 气阻力,动能的增加量△EK 总会略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势能减小量△EP  。

III.听说水果也能做电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个柠檬做成电池.他们猜想水果电池内阻 可能较大,从而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电路来测定该柠檬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他们 多次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值,记录下电阻箱的阻值及相应的电流计示数,并算出电流的倒数, 将数据填在如下的表格中,根据记录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 R-1/I 图线。

(1)利用作出的图象,可求出该柠檬电池的电动势为 ______V,内阻为 ______Ω.

(2 )完成实验后,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初步得出了水果作为电池不实用的物理原 因是:_________

22.(14 分)如图所示,将边长为 a、质量为 m、电阻为 R 的正方形导线框竖直向上抛出,穿过宽度为 b、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 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线框向上离开磁场时的速 度刚好是进人磁场时速度的一半,线框离开磁场后继续上升一 段高度,然后落下并匀速进人磁场.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大小恒定的空气阻力 f 且线框不发生转动.求:

(1)线框在下落阶段匀速进人磁场时的速度 V2;

(2)线框在上升阶段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 V1;

23.(16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第Ⅰ象限存在沿 y 轴负 方向的匀强电场,第Ⅳ象限存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向外的匀强磁 场,磁感应强度为 B。一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正电的粒子 从 y 轴正半轴上的 M 点以速度 v0 垂直于 y 轴射入电场,经 x 轴 上的 N 点与 x 轴正方向成 θ=60°角射入磁场,最后从 y 轴负半 轴上的 P 点垂直于 y 轴射出磁场,如图所示。不计粒子重力, 求

(1)M、N 两点间的电势差 UMN ;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 r;

(3)粒子从 M 点运动到 P 点的总时间 t。

24.(20 分)如图所示,平板小车 M 的质量为 2 kg,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0.5 kg 的小物块 m(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右端,物块 m 与小车 M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 开始时 m、M 均静止,当用大小为 6 N 的水平力 F 作用在小车上时,m、M 立即发生相对滑动, 水平力 F 作用 0.5 s 后撤去,g 取 10 m/s2。求:

(1)当力 F 作用在小车上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大?

(2)当物块 m 的速度为 1.1 m/s 时,小车 M 的速度为多大?

(3)设小车长为 0.5 m,则 m 是否会滑离 M?若 m 会滑离 M,求滑离时两者的速度;若 m 不 会滑离 M,求 m 最终在小车上的位置(以 m 离 M 右端的距离表示)。

25. (16 分)A、B、C、D、E、F 是六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元素的 最简单氢化物与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B、C、F 元素基态原子最外层 均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B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F 的电负性在同周期元素最 大,A 和 D 同主族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位置为:       ;D、E、F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 到小的顺序:        (填元素符号)

⑵A 与 C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具金刚石型结构,熔点很高。其化学式为:         ,该化 合物的晶体类型为:         ;

⑶A 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可以作为火箭燃 料,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 A 单质,若生成 1mol A 元素单质时放热 346.2 kJ,则燃烧时热化 学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 D 元素单质和 F 元素单质反应可以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化合物各原子最外层都

满足 8 电子结构,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

(5)A 元素与 F 元素形成化合物(与 A 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原子个数相同)与足量的水 反应,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6. (14 分)某烃类化合物 A 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 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测定分子时只有一种峰。

(1)A 的结构简式为     ;

(2)A 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 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 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的化学名称为 ________;E2 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________。

27. (14 分)工业上常用铬铁矿(主要成份为 FeO·Cr2O3)为原料生产重铬酸钾,实验室模 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 K2Cr2O7 的主要工艺如下,涉及的主要反应是:

6FeO·Cr2O3 + 24NaOH +7KClO3  12Na2CrO4 + 3Fe2O3 +7KCl + 1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器①中,有 Na2CrO4 生成,同时 Fe2O3 转变为 NaFeO2,杂质 SiO2、Al2O3 与纯 碱反应转变为可溶性盐,写出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FeO2 能强烈水解,在操作②生成沉淀而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操作③的目的是什么?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

(4)操作④中,酸化时,CrO42-转化为Cr2O72-,写出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

(5)称取重铬酸钾试样 2.500 g 配成 250 mL 溶液,取出 25.00 mL 于碘量瓶中,加入 10.00 mL 2 mol•L-1 H2SO4 和足量碘化钾(铬的还原产物为 Cr3+),放于暗处 5 min,然后加入

100.0 mL 水,加入 3 mL 淀粉指示剂,用 0.1200 mol•L-1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 2-

=2I-+S4O6 2-)。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用去 Na2S2O3 标准溶液 40.00 mL,则所得产品的中重铬酸钾的纯度(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与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 分)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过了一会红色又消失了。 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 想:

甲:可能是酚酞试液已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回答各步骤的 实验目的:

步骤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步骤 2:在加热煮沸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层植物油,然后观察颜色 变化情况。

滴一层植物油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结论: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请设计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 。

29.请回答下列有关温度与酶活性的问题:

Ⅰ (16 分) 图甲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

关系及其功能,其中 C、D、E1、E2 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 均为生物大分子化 合物。请据图回答:

⑴甲图细胞与肺炎双球菌所共有的细胞器为________(填数字),光照充足时,B 细胞内[⑥]产生的气体的去向是________。

⑵乙图中的 G 从甲图中的④通过________进入⑧,若甲图中的 A 细胞为效应 B 细胞, 则该细胞可来自于________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⑶乙图中各分子在人体胰岛 B 细胞与神经细胞中可能不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乙 图中的 G→H 过程可以发生在甲图的________结构中(填数字)。

⑷若要将甲图中的 A 细胞克隆成一个完整个体,则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及_____和______等生物技术。

Ⅱ (12 分)(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将盛有 2mL 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 在 0℃、20℃、37℃和 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 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 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 把 ________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一分 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 过比较混合液中 ________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计________温度下混合 液因其中的酶失去活性蓝色不会消失。

(2)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 种突变酶,测得酶 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

二硫键数目Tm/℃

野生型 T4 溶菌酶

Cys51,Cys97

41.9
突变酶 C

Cys21,Cys143

152.9
突变酶 F

Cys3,Cys9,Cys21,Cys142,Cys1

365.5
(注:Cys 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 ________和增加 ________得以实现的。

从热稳定性高的酶的氨基酸序列出发,利用 ________方法获得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可以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30.(10 分)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 A 和 a,B 和 b)控制,A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

(AA 和 Aa 的效应相同),B 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 和 Bb 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A  Bb

A  bb

A  BB 或 aa        

花颜色粉色红色白色
(1)让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花色全是粉色的。请写 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________。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 A 和 a,B 和 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进行自交试验。

① 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如图 17 所示:(竖线表 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花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 ________    ,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

 b.若________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

(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自交后代中,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______种。若对杂合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 那么形成的植株为       倍体。

31.Ⅰ(8 分)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 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 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 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 实验思路及其它小题。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1mg/L 氯苯溶液、染色液、显微镜、细胞培 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配制     个浓度梯度的氯苯化合物,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设一个培 养瓶         ,作为对照,并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     ,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 间。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培养箱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     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     

(2)检测微核时可用     溶液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论为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

Ⅱ (8 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类动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利用食物的部分

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植食动物的粪便属于图解中的 ______部分,能量由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用序号表示)。

(2) 气温逐渐降低时,若⑥保持不变,青蛙的⑦/⑥的值将 ________,而狼的⑦/⑥的值将 ________。人们在圈养某种植食动物时,一般需要提髙食物的利用率即     的比值(用序号表示)。 (3)如果将上图中生物构建成一条食物链,需要添加上________    ,草原生物群落除上图中生 物所代表的成分外,还有________。

(4) 图中两类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有________功能。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