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2025-09-29 18:24:57 责编:小OO
文档
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目录

1 事故特征 (2)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2)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3)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3)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4)

2.1 应急组织机构 (4)

3 应急处置 (5)

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5)

3.2 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5)

3.3 应急处置措施 (6)

3.4 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10)

4 注意事项 (10)

附件1: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11)1 事故特征

1.1 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下列事件均有可能造成爆炸伤亡事故:

(1)机炉外管、压力容器爆破高温、高压物料泄漏;

(2)压力容器检修时,高温、高压物料喷出;

(3)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高压物料泄漏;

(4)检修时防护措施不完善;

(5)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漏泄,喷出不可见气体,无警示标志;

(6)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不当;

(7)容器超温超压。

爆炸事件类型:

(1)物理性爆炸火药爆炸

(2)化学性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和其他爆炸

(3)核爆炸

(4)化学物理混合型爆炸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见下表:

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1.3.1可能发生的季节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热力系统泄露处。

1.3.2 造成的危害程度

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分直接的破坏和冲击波的破坏。爆炸时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钟内爆炸过程就结束,设备损伤、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对进行检修的管道或容器,为进行吹扫处理或处理不净;

1.4.2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配备防静电防护服;

1.4.3高温、高压易燃物料泄漏;

1.4.4在人力系统附近作业时思想大意;

1.4.5接触化学品时;1.4.6在易燃、易爆介质区域,使用非防爆工具;

1.4.7进入厂区车辆,未装防火帽等去静电措施;

1.4.8 操作系统超压安全阀未起跳。

2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

组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

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

(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

2、2应急组织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

3)批准本方案的启动和终止。

4)负责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

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

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

3 应急处置

3.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目击者发现事故发生要第一时间进行高声呼救,同时拨打或要求其他目击者拨打应急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事故的相关信息。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前期的应急处置工作。

3.2 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3.2.1 事故报警程序

爆炸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应同时拨打120报警求救。

3.2.2 应急措施启动程序

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

3.2.3 应急救护人员引导程序

应急救援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分析、评估,制定救援方案,各应急人员按照方案有序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3.2.4扩大应急程序

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报告流程见图一:

图一:事故报告流程

3.3 应急处置措施

3.3.1现场急救原则:受伤人员迅速脱离治伤源,就近急救和分类转入专科医院。

3.3.2对于不同的致伤源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1)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2)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和饰物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服,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3)化学烧伤:受伤后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但对于生石灰烧伤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3.3.3冷疗: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却可以降低组织代谢,是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常可以用15℃左右自来水、井水或加入冰块的冷水冲洗或浸泡,时间尽量不少于30分钟。

3.3.4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能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

3.3.5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运送途中不在污染、不在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3.3.6烧伤患者伤后多少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

3.3.7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3.3.8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和设备隔离,及时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汇报灼烫伤亡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及时抢救。

3.3.9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3.3.10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防止休克。口渴将严重时可饮盐水,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现场应急救护烧烫受伤人员流程见图二:

图二:烧烫伤员现场救护流程

3.4 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3.4.1 报警内容

事故报告人员在向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报告事故时,应报告如下情况: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位置、时间、人员受伤情况、波及范围、处理情况、事故的初步原因判断、事故发展趋势和联系电话等有关内容。

3.4.2 报警电话

相关应急联系人员电话见附件。

4 注意事项

4.1当发生爆炸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或设备隔离,及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

4.2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运送途中不在污染、不在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4.3烧伤患者伤后多少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

4.4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4.5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空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

4.6在进行现场应急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附件1: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