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5-09-29 18:26:00 责编:小OO
文档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下列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以取代民主是历史的倒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可以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

A.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

C.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             D.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

4.2011年3月28日,根据史学界对“司母戊鼎”内壁铭文(右图)的重新解读,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   )

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    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

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    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

5.春秋五霸是对春秋时期确立霸权地位的诸侯国国君的统称。以下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赵武灵王

6.战国时期,商鞅针对当时“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特别是贵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横行给社会造成的,提出“壹刑”的主张,特别提出“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其意在(  )

A.以人人平等来维律的公正性            B.修正功过相抵所带来的系列弊端

C.贵族以实现法律的公平            D.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实现富国强兵

7.下面《商鞅舌战群儒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A.改革必须首先从权贵中推行    B.改革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C.改革者应制定高明可行的方案    D.改革者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

8.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理想人格包括圣人、贤人、仁人和君子人格等,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

A.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强调理性思考

C.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反对贵族专权

9.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

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

10.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   )

A.标志着集权制度的建立

B.保证了秦在全国的长久治安

C.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违背人愿,加速了秦的灭亡

11.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12.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D.标志着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

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   ) 

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             B.反对实施郡县制 

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             D.得到了广泛响应

14.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

15.汉武帝时期,设立官学,培养《五经》博士。官学的建立(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

16.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南下。这些举措(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是汉朝抑商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

17.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8.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明代医学家叶文龄说:“医,仁术也,爱之道也。”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

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19.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仪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

——摘编自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

材料二 我国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材料三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

20.中国历代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是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史料按价值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考古发掘是第一手史料。也是研究古人类的最主要方法。主要是因为远古时期缺乏直接的文献资料。

2.答案:B

3.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明显可知A正确;

B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题干没有设计“征税”的相关信息,故D排除。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方法,难度较大。“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因容器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后母戊”是某位商王母亲的庙号,所以鼎更名的原因为C项;A、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B项明显错误,从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判断不出来。

5.答案:D

解析:赵武灵王是赵国的国君,赵国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出现的国家,因此赵武灵王不属于春秋五霸。

6.答案:C

解析:为打击旧贵族,树立法律权威,商鞅提出统一刑罚主张,特别指明“以前立过功,后来犯罪,不能减轻刑罚”,故选C项;以统一刑罚来维律的公正性,排除A项;修正“法力不张,法度废弛”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贵族以实现法律的公平,而不是加强对百姓的控制,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了商鞅与权贵论战该不该改革的问题,并非首先在权贵中推行改革,故A项错误;图片反映了商鞅与保守势力的激烈论战,体现了商鞅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故B项正确;论战不能体现商鞅改革方案的高明可行,也无法体现其牺牲精神,故C、D两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知,孔子注重个人的主体地位,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理性思考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孔子的道德理念而非维护等级秩序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修养而非贵族专权,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从自然。据此依据材料“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可知C正确;ABD. 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材料与集权制度建立无关,故A项错误;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不能保证全国的长治久安,故B项错误;秦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故C项正确;巩固边疆的并不会加速秦朝的灭亡,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D. 秦统一后建立了主义集权制度,其中皇帝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其突出特点就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上的所用均为专用,别人不得擅用。根据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可知,古代的避讳制度反映了皇权的至上性。因此D项符合;

ABC. 与材料含义不符,故排除。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制度建设。材料“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是秦统一度量衡的规定,这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度量衡混乱的局面,便于各地区的经济交流,故C项正确;统一度量衡是在秦统一后,排除A项;秦朝实行重农抑商,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统一度量衡,不能成为统一国内市场形成的标志,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其目的是确保皇位稳固,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干材料,可以排除;郡国并行制既不是对西周政治的完全继承,也不是完全否定秦朝的郡县制,故B,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学,并在设立官学,推动了儒学的发展,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逐渐取代世卿世禄制度,就已经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设立官学,传播儒学学说,掌握儒学的人才能入仕为官,是为了统一思想,而主要不是鼓励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更不是鼓励百家学术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16.答案:C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丝绸之路。材料中“招募了……沿线设置关卡征桄,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南下”的措施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也不是抑商,排除A、B两项;汉代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广大地区,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史记》,难度中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1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医,仁术也,爱之道也”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济世利天下、仁爱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大一统政治对医学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政权对医学发展的支持,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小农经济和医学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19.答案:(1)原因: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青铜礼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体;青铜礼器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的能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

(2)特点:历史悠久;冶铸技术不断进步;铸造工艺水平高(依照不同用途配制不同配方)。

(3)文字:商为甲骨文;西周为金文。价值:一方面,对汉字、书法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解析:(1)根据材料“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青铜礼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体;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的能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悠久、冶铸技术和铸造工艺等方面概括即可。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对汉字、书法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及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等角度回答。

20.答案:(1)内容:“郡”直属于;设郡守、郡尉与郡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特点:郡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便于垂直管理地方。

(2)制度:郡国并行制。影响:不利于集权。

(3)处理: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知由皇帝任免,其中设郡守、郡尉、郡监御史分别负责掌行政、兵事、监察,郡下设县,实行乡里制度。第二小问,据材料一“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体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可知由皇帝任免,垂直管理地方。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既保留了郡县制又分封诸侯王。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推行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刘氏王朝建设,但不利于加强集权。

(3)依据所学知识,集权与地方分权是一对矛盾,虽然加强集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