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高三后期的班级管理
2025-09-29 18:25:20 责编:小OO
文档
高三后期的班级管理

作者:***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年第10期

        《说文解字》说:“度,法制也”。在古代,“度”是一种度量衡。而在现代社会,“度”则更多地被引申为准则、界线或临界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度是界定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标志。这说明控制好“度”就抓住了“本”。高三后期既是复习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决胜高考的前奏和序曲。无疑,高三后期的管理将是班主任三年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要学会用理性和智慧思考问题,转变班级管理和复习备考理念,使自身从定型、畏难、消极、盲从、急躁、厌弃等心理误区中出来。同时,还要创新班级管理的思路和策略,最终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灵光,为每一位高三学子走向人生的辉煌境界奠定基石。因此,要实现高三班级的有效管理,班主任必须走出心理误区,在班级管理和备考策略上要把握好“度”。

        一、克服定型心理,创新思路换角度

        每至高三后期,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变得对分数非常敏感,普遍存在“一模定型论”或“二模定型论”的错误认识,认为“一模”或“二模”极为“关键”,非常担心“一模”后成绩再也没有上升的空间。其实,弥漫在学生和家长身上的定型心理完全源自于班主任和高三教师自身的思维定势。因此,班主任要学会用发展和辩证的观点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运用的思维方式调整班级管理策略,积极主动地引领学生和家长走出定型、悲观、绝望的心理阴霾。

        例如,可以通过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和角度来破除“一模”或“二模”定型论。首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客观的发展性评价,不能只看考试成绩,应关注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既要看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程度,更要看他们平时的学习参与程度,还要看他们的非智力品质,如毅力,心理承受能力,认识社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模拟考试只是阶段性测试,命题范围和难度与高考有一定的差别,这些考试成绩仅可作为参考,可以更多的吸取经验教训。第三,用模拟考试成绩较差而高考成绩突飞猛进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摆脱心理羁绊,以高昂的士气和愈挫愈勇的状态投入学习。

        二、控制紧张心理,科学管理度

        高三后期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头绪多,班主任是相当紧张忙碌的。有的班主任第一次带高三班经验少,有的班主任家庭事务繁杂,有的班级教学效益提高不明显,有的班级后进生较多管理难度大,诸如此类,难免造成班主任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导致工作乱了方寸。班主任要想科学有效地带领学生渡过考前艰难时期,首先要提高自控能力,做到从容淡定,临阵不慌,忙而不乱。只有如此,才能克服自身的紧张和惶恐心理。同时,对后期整体工作要理清思路,讲究法度,全面规划,科学设计,有效实施。

        1.“四个帮扶”: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类推进策略,做好“边缘生、偏科生、后进生、尖子生”四种群体的帮扶,提高边缘生、偏科生的录取率,确保尖子生不滑坡,稳定后进生的学习情绪,防止后进生的消极情绪滋生蔓延。

        2.“三个指导”:即心理指导、复习方法指导和临场应考指导。通过学科教学、专题报告、主题班会、黑板报、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复习应考效率。

        3.“两个协调”:积极主动协调任课教师群体和学生家长群体关系,发挥两个群体作用,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复习备考。

        4.“一个确保”: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参加高考。

        三、释怀权威心理,人文关怀显气度

        高素质、专业化班主任的重要管理特质之一就是要有人文情怀,对学生要有最基本的关爱态度,要提供恰当而敏感的服务。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而不应该是“君临天下式”的,要呈现和谐之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在主动学习和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在讨论、探究、互动中学习,实现共识、共享、共进、共赢,显现班级管理的生态之美。

        当前,许多班主任还倾向于管束教育,错误地认为老师的权力高于一切,认为缺乏惩罚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笔者建议,尽管与高三学生在校相处的时间极为有限,班主任还是应该审时度势,理性反思,走下讲坛,放下架子,去尊重、去关爱、去沟通。在考前最后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错误,或者违反班级纪律制度。班主任要有大爱的气度和包容的态度,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学会容纳学生的缺点。不要揪住不放,最好以“微笑”对待犯错学生,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情去面对高考。只有如此,才能显现出一位优秀班主任的修养、风格和气度。

        四、避免厌弃心理,关爱“后进生”转态度

        毋庸讳言,班主任在高一接受新班时总以成绩先入为主,容易对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弃、歧视、惩罚心态,导致一些不公正行为。笔者认为,如果想做一名成功的高三班主任,那就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播撒“师爱”的阳光雨露。真正的师爱是无私的爱,公正的爱,平等的爱,是博爱,而不是偏爱;真正的师爱是爱护每一名学生,同情那些天生或后天生理有缺陷的学生,理解那些因犯错而受责罚陷入孤立的学生,宽容那些因一时冲动而和自己“顶撞”的学生。

        班主任要牢牢把握住毕业前的最后契机,以反思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勇气,克服自身存在的歧视心理、惩罚心理、定型心理,把后进生教育工作做到实处,把因教育失误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一是班主任要尊重、理解、关心、信任每一位后进生,做到考前不翻旧帐、不揭老底,用尊重去满足后进生渴望得到信任的补偿心理,融化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和敌视情绪。二是及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给予表扬,毕业前一句关心的话语或真诚的鼓励,极有可能使后进生重新点燃希望的火花,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五、走出盲从心理,缓释压力控尺度

        众所周知,高三后期的学生心理调适尤为重要,但不少班主任在学生心理教育问题上走入误区。首先是把高三学生心理问题“扩大化”,认为学生都有心理问题,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想象得很严重,甚至有些班主任的表现如临大敌。同时,在学生心理调适的做法上盲从、跟风、搞“一刀切”,如请高级专家讲座,大肆宣传炒作,大搞心理咨询等。结果,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凭空给学生心理上增加压抑感。笔者认为,高三学生有适度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而且有许多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学习,高三时期有适度的压力感、紧迫感也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高三心理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尺度。首先要在常规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教育的实效。同时,对心理压力严重的学生也要针对其性格、气质及个性心理特点,深入细致地做好必要的疏导工作。要帮助学生克服过度焦虑、信心不足、自我感觉良好、逆反敌对等不良心态和情绪,让他们以高昂的斗志和激情,健康的人格和心态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中。

        六、打破惯性心理,自主复习增效度

        当前不少学校习惯上把临考前两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定位为自主复习阶段,但不少班主任对如何进行自主复习缺乏认真思考,陷入惯性思维的怪圈。有的班主任认为自主复习就是让学生完全放松,完全自由,甚至把学生放回家去交给家长完事大吉。结果,往往考下来很不理想。笔者认为,自主复习不是“自由”复习,更不应该“放羊式”管理。考前冲刺阶段很关键,绝不能忽视了对学生必要的心理指导、学习指导和考试注意事项培训。特别不能忽视而且要倍加关注考前的“热身训练”,只有在做题的过程中,才能积累解答某类试题的经验和提高解题的技巧。即便最后几天还是需要有适当的训练,起码要做一些小题,否则,高考时会出现不适应,不熟练。当然,保温练习要难易适度,不要做偏、难、怪题。

        七、摆脱敷衍心理,分类指导有梯度

        高三后期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又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应当加强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指导要体现梯度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尽管高三后期工作异常繁重和紧张,但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切忌因敷衍了事、粗放随意、马马虎虎等不良心态和状态影响工作。要全力帮助优秀生克服“克拉克现象”,要解决边缘生的“偏科问题”并使其顺利渡过“学习高原期”,要关注后进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满足其渴望得到重视的归属心理,使其不断增强耐挫能力。

        即便是后进生群体的指导也要做到因人制宜、分类施教。对基础较好且有一两门差科的学生,帮助他们把握住总复习的关键时机及时查漏补缺。对于学习成绩极差确实升学无望的后进生,鼓励他们在毕业前学好工具学科和特长学科,为将来学到一技之长打好基础。对陷入早恋漩涡的后进生切忌小题大作,应不公开批评,选择适当时间讲清道理。对具有敌对心理的学生,教育他们用理智克服冲动,逐渐缓解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的敌对情绪,最终化解矛盾。对陷入绝望心理的学生要加强挫折教育,使其克服悲观情绪,增强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毅力和勇气。

        八、消除忧虑心理,身体调整要适度

        确保学生考前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健全的体魄就是高考获胜的本钱。高三后期,有的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表现得过于忧虑和急躁,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学生“补充”营养,甚至过度迷信某些药物和营养品。但是,关注学生身体也需要把握住分寸和尺度,既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适量的体育锻练,又要控制具有危险性的剧烈竞技活动;既要确保学生睡眠好,又要确保学生饮食适当;也不要迷信一些广告吹嘘的营养品和药物,以免吃坏身体,得不偿失。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