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 学年度第 学期)
薛
关
中
学
20 .09
化学实验报告单
(20 -20 学年度第 学期)
学校:
班级: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 |
实验目的 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 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 |
实验器材、药品 高猛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 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燃烧匙、火柴、棉花、坩埚钳。 | |
实验步骤 |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
1. 按图方式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粉末,试管口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按图组装仪器。 3. 先均匀加热试管,再集中加热试管底部,当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连续收集三瓶气体,并使其中一瓶存少量水。 4. 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5. 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6. 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7. 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8. 拆除装置,洗涤仪器并整理实验台。 | |
实验装置图
| |
疑问讨论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团蓬松的棉花? 2.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气体?为什么?当氧气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必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 |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 |
实验目的 1.学习组装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 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 |
实验器材、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 蜡烛、木条、烧杯、铁皮架、铁架台、铁夹、锥形瓶、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和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集气瓶(125mL)、玻璃片、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镊子。 | |
实验步骤 |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药品,并制取二氧化碳。用集气瓶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4.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片刻后将试管加热 5. 将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 6.清洗仪器并整理实验台 | |
实验装置图
| |
疑问讨论 请试着从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等方面,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异同点。 |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
实验目的 1.学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过程; 2.通过实验,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
实验器材、药品 托盘天平(100g,含砝码)、烧杯(250 mL)、量筒(100 mL)、玻璃棒、胶头滴管、纸片、药匙、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
实验步骤 |
本实验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填写相应空格。 1. 计算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 2. 称取氯化钠 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之前,先要 ;然后在天平两端分别放上质量相同的纸片,用镊子夹取 g的砝码,置于天平 (填“左”或“右”)托盘中,并将游码调到 刻度。用药匙向天平 (填“左”或“右”)托盘的纸片上加氯化钠,待天平平衡后,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3.量取水 用50mL量筒准确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并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在读数时应注意的是: 。 4. 溶解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5.转移 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将氯化钠溶液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贴上标签备用。 6.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实验装置图 |
疑问讨论 1.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若要增大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以采用哪些措施? 3.如果使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与配制氯化钠溶液进行比较,实验步骤上应有哪些改变?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粗盐的初步提纯 |
实验目的 1学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志的实验过程。 2.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
实验器材、药品 托盘天平(100g,含砝码)、漏斗、圆形滤纸、纸片、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100mL)、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石棉网、粗盐(含难溶性杂质)、蒸馏水。 |
实验步骤 |
1.称量与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2g左右粗盐,并用量筒量取10mL蒸馏水,将粗盐和蒸馏水转移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 2. 过滤 制作过滤器,并进行过滤操作。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若滤液浑浊,则必须重新过滤。 3. 蒸发 将过滤后所得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蒸发操作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纸片上,比较食盐提纯前后的状态。 4.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实验装置图 |
疑问讨论 1.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2.如果过滤后溶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3.本实验提取得到的精盐是否是纯净物,是否可能还含有其他杂质?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溶液的酸碱性 | |||
实验目的 1.了解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在pH不同的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 2.学会使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 3.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 | |||
实验器材、药品 pH试纸、玻璃棒、点滴板、表面皿、试管、试管架、试管刷、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分装于滴瓶中),稀硫酸、稀盐酸、石灰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食醋、蔗糖溶液、碳酸饮料、肥皂水、蒸馏水。 | |||
实验步骤及现象 | |||
1.常见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显色 在白色点滴板的空穴(或小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稀硫酸、稀盐酸、石灰水、稀氢氧化钠溶液,再各滴加1~2滴石蕊(酚酞)试液,观察 颜色的变化,完成下表。 溶液 | 滴加酸碱指示剂后,溶液颜色变化 | 酸碱性 | |
石蕊 | 酚酞 | ||
稀硫酸 | |||
稀盐酸 | |||
石灰水 | |||
稀氢氧化钠溶液 |
取1张pH试纸,将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于pH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标准比色卡上与pH试纸最相近颜色对应的pH,定位待测液的pH。
溶液 | pH | 溶液 | pH |
稀硫酸 | 石灰水 | ||
稀盐酸 | 稀氢氧化钠溶液 |
用酸碱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并与pH试纸定量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溶液 | 酸碱性 | pH |
食盐水 | ||
食醋 | ||
蔗糖溶液 | ||
碳酸饮料 | ||
肥皂水 |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试纸是否要先润湿?请说明理由。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 |
实验目的 1.比较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认识其特征; 2.认识常见碱的一些化学性质; 3.通过探究,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 |
实验器材、药品 试管、试管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温度计;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镁条、锌粒、铜片、碳酸钠粉末、石灰石、生锈铁钉、硫酸铜溶液、蒸馏水。 | |
实验步骤 |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
1.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适量镁条、锌粒和铜片,再各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枚生锈铁钉,再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粉末、石灰石,再各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2.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硫酸铜溶液,再逐滴加入石灰水(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3. 酸碱中和反应 在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1根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上述小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滴加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并测量溶液的温度 取实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转移到另一试管中,再滴加1滴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
疑问讨论 1.用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是否能将铁制品长期浸泡在酸溶液中?为什么?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现象说明,在实验室为什么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3.酸酸碱中和反应实验中,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物质燃烧的条件 | |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 |
实验器材、药品 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刷; 95﹪酒精、蒸馏水、棉花球、玻璃棒、小蜡烛、小木条、小煤块。 | |
实验步骤 | 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
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 2. 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小团棉花球、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 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竖直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其中一支蜡烛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尽量使玻璃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 4. 观察、比较使小木条和小煤块燃烧所需要的时间 5.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
疑问讨论 1.结合你在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试着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请列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试着说明其灭火原理。 |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常见金属的性质 | |||
实验目的 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 3.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怎样防止钢铁生锈。 | |||
实验器材、药品 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烧杯、试管(含橡皮塞)、砂纸、干电池、小电珠、导线、棉球、试管刷;镁条、铁钉、锌片、铝片、铜片、稀硫酸、食盐水、生石灰、蒸馏水。 | |||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 |||
1. 金属的物理性质 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较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 观察镁条、铁钉、锌片、铝片和铜片的外观,并试试此金属样品是否容易被折弯、扭断; 用砂纸打磨金属样品,观察外观是否有变化; 用打磨好的金属样品和导线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观察小电珠是否发光,并依此判断该金属能否导电。 金属样品 | 外观(状态、颜色) | 硬度 | 导电性 |
镁条 | |||
铁钉 | |||
锌片 | |||
铝片 | |||
铜片 |
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较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用坩埚钳分别夹持一小段镁条、铁钉、锌片、铝片和铜片,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观察现象;
另取五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镁条、铁钉、锌片、铝片和铜片,并滴加稀硫酸至金属样品完全浸没,观察现象。
金属样品 | 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现象 | 在稀酸中的变化 |
镁条 | ||
铁钉 | ||
锌片 | ||
铝片 | ||
铜片 |
取五枚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5支试管中,如下图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格中,归纳使铁钉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
试管 | a | b | c | d | e |
立即观察 | |||||
1天后 | |||||
3天后 | |||||
1周后 |
4.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 |
实验器材、药品 小烧杯、粗玻璃管、镊子、火柴;蜡烛、澄清石灰水。 | |
实验步骤 | 现象、解释、结论 |
1.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4.向上述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5.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所示方式置于火焰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6.吹灭蜡烛,观察实验现象 7.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
实验装置图 | |
疑问讨论 |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水的净化 | |
实验目的 1.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 |
实验器材、药品 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滤纸、药匙、浑浊的水、明矾。 | |
实验步骤 | 现象、解释及结论 |
1. 将一些浑浊的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使明矾溶解,静置,观察现象。 2.如图所示,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好,放在漏斗中,用水润湿,作为过滤器。再按图安装好过滤装置。 3.将烧杯中的上层液体倒入另一个烧杯中,余下的液体缓慢地沿着玻璃棒注入漏斗中。待液体全部过滤后,取出滤纸,观察滤液和滤纸上的物质。 4.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
实验装置图 | |
疑问讨论 | |
评语 教师签名 |
九年级__班__组 指导教师: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2.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 | |
实验器材、药品 托盘天平、锥形瓶、试管、带滴管的橡皮塞、CuSO4溶液、NaOH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 | |
实验步骤 | 现象、解释及结论 |
1.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1)在滴管中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在锥形瓶中盛放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塞好塞子,放在天平上称量。 (2)取下锥形瓶,慢慢挤压滴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3)待反应结束后,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2.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1)在滴管中吸入稀盐酸,小试管中放入少量的大理石,锥形瓶中放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塞好塞子,放在天平上称量。 (2)取下锥形瓶,慢慢挤压滴管,将稀盐酸滴入小试管中,观察现象。 (3)待反应结束后,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 3.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 (1)反应前的总质量为 g (2)反应现象为
(3)反应后的总质量 g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结论:
(1)反应前的总质量为 g (2)反应现象为
(3)反应后的总质量 g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 (2) 结论:
|
实验装置图 | |
疑问讨论 | |
评语 教师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