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2025-09-29 18:13:04 责编:小OO
文档
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天卉中学  刘金铭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路线图”,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导学案的“导”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而导学案中,导是关键、是根本。导学案中“导”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其一,目标的导向作用。目标不同于目的,目标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制定目标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目标的表述要具体,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外显性动词使用要恰切,让学生读得明白,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要求。另外,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方法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目标是一堂课学习的中心是师生学习的“方向盘”。

其二,环节的导线作用。 导学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课型有具体的环节安排,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预设。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包括:明确目标、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检测。各环节及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本着时间分段、任务切块的原则,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起到了“路线图”的作用。

其三,学法指导的导航作用。围绕着目标及环节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导学案于各个学习环节设有学法指导。目标、环节为学习指定了方向及线路。那么,学法指导就在于告诉学生怎样走,相当于学生学习的“向导”。其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其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

其四,习题的导学作用。导学案上习题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与载体,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一边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其五,知识超市的导疑作用。所谓“知识超市”是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知识超市可以包括: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知识超市引导学生前置预习,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促进学生完成学案实现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因此,“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