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二十四孔口琴入门
2025-09-29 18:12:59 责编:小OO
文档
所谓24孔,是学习独奏技巧用的高音复音口琴.口琴其实有分独奏用口琴和合奏用口琴之分.

说到高音口琴独奏,最初,作曲家也不认识口琴是何种乐器.真正为复音口琴而创作的短曲或协奏曲作品不多.所以,我们的口琴谱,很多由歌曲,或其它器乐曲编曲而成.普通初学是慢歌曲较多.独奏用高音复音口琴,所谓的(高音)的原文还是(女高音或童高音)的意思.普通歌曲的旋律范围,是两个八度左右.若歌曲是c调,没升降记号的话,以音高来说,C调16孔口琴就大概可以吹奏旋律.

不过,既然是学习独奏,当然也学独奏技巧.这就需再加上高低音各4度,偶而低音伴奏会碰到最低音5,高音伴奏有时也会碰到最高音3才可以满足.八度奏法也需要有完整的三个八度音.所以,学习独奏复音口琴,要用24孔才.

有关高档琴21 孔的原因,其实是当初日本人的手掌比较小,才采用 21 孔.当年的宫田口琴,不见了一时.现有再版MH21.另一当年的产品蜻蜓No.1521则传到现在.实用上,没高音 7是一个麻烦.需要用第二支口琴代替.但如何奏八度?八度虽然难奏.不过,有高音7比没有好吧.目前没有别的因素变化之前,独奏用高音复音口琴,理该是24 孔才对.没有24孔高档琴实是可惜.在我来说是公司选择错误.不过,短口琴比较容易发挥琴技又是事实.不相信?买枝16孔试试看吧.

记得蝶印口琴,是山叶公司的产品.所以查过日本网络,山叶的前身日本乐器制造公司在1914年开始生产蝶印口琴,世界大战后还在用YAMAHA蝶印商标一段时间.吹过蝴蝶牌和山叶牌,琴音也像.蝴蝶牌的由来,我不晓得.要问双燕口琴的前辈. http://www2.yamaha.co.jp/u/naruhodo/22harmonica/harmonica3.html 

小学五年级时候,曾经用过山叶公司儿童合奏用,标准音阶排列高音单音口琴.它就和蜻蜓牌No. 3624一样的排列,不过,是单音17孔.吹奏的范围是低音5到高音4.好处是吹奏快曲旋律,比一般独奏用口琴容易.阿来来女生也没问题.如果此琴可以有42孔真好.

但是这种排列,能不能用独奏技巧?八度全是独奏琴的吸音宽,需要大嘴吧. 五度(孔)会变来变去,好像困难.或许对已有相当基础的人不成问题,不知道.黄石口琴已经有卖 No. 3624.有兴趣的高手,可以买一枝来试试.  

我也有些疑问.是觉得复音口琴,吹孔只要比现今窄0.2─0.4mm就好奏吸八度.不知最初是怎样决定的 ? 是加工机器精密度没有现在好 ? 刻木头材料会有问题 ? 害我们徒孙奏吸八度都不能如意.因为独奏还有十度,十二度奏法.当然,这两种奏法是会让人喊,老师救命!我没钱去整形嘴巴.不要强迫我拉嘴巴学这要命的奏法.这大概可以说是凡人莫练级的奏法了.

还有Hand cover 奏法,盖子不好握,是否可以宽一点,像握把呢.当然,人家十孔口琴盖子更窄都在吹了.不过,口琴不同吗,老实不说不快.

最后是半音阶口琴三孔很窄,如何吹五度?还是不可能?我知道蜻蜓牌有不同排列除外.

(转换自黄石口琴网)

如何练习多孔含法

复音大家学栏目进行到多孔含法练习的时候,很多同学遇到了一点困难。多孔含法对于复音口琴演奏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技巧,也可以说是练习复音口琴的一个“坎”。前段时间一直忙于工作,也没有认真静下心来回答同学们的问题。为了配合《复音考级大家学》栏目的课程,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练习多孔含法这一技巧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要说的是多孔含法在很多教材上称之为“新式单音奏法”、“实用单音奏法”,把单孔含法称之为“老式单音”“简便单音”。我个人多次强调过,我十分不赞成这种称呼,两种含法都很实用,都有各自的优点和表现力,对初学者来说不可偏费。在这两种含法中,单孔含法入门相对容易一些,多孔相对难一些,所以今天就开个新贴讨论一下多孔含法练习方面的问题。 

刚开始练习是会很别扭很别扭(注意我用了两个很别扭),给初学者以下建议供参考: 

1、嘴型 

嘴半张开,嘴唇往里收一点,嘴角往两边扯。对着镜子看一下,是两腮的肌肉将嘴角拉开,(老仙对着镜子照了一下,居然发现嘴有点歪,不过比央视主持人高博还好点:D),如果你练习单孔含法已经很久了,现在练多孔可能要麻烦一些,因为含单孔是嘴唇有圆和窄的趋向,而含多孔则是扁和宽的趋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含琴要“宽”不要“深”。当你把琴放进嘴里的时候,嘴唇是往牙的方向收进来一些的,而不是往外伸出去的,当你含到七孔或九孔的时候,你甚至能感到冰凉的琴格贴在了你的脸上(希望不会是因为老仙的脸蛋比较胖才有这种感觉的)。 

如果你按我说的去做了,说明你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嘴型。试一下,你现在保持嘴型不要动,体会一下两腮的肌肉有没一点酸酸的感觉?什么,没有?那还是没找到正确的嘴型,来来来,和我一起做做面部保健操:“半张嘴,牙不动,拉嘴角,收嘴唇,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现在有感觉了?那好,我们就接着往下讲。 

2、舌头的位置 

当你已经领会了我前面说过的嘴型,现在轮到舌头出场了,舌头在复音口琴演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先别问我到底是什么用处,也别问我以后怎么用,先让它出来干活)。让舌头从后台慢慢来到前台,舌尖往左靠,对着镜子看一下,把舌尖放在嘴唇左半边的中间位置(注意不是最左边的嘴角),然后把琴送进嘴里,试着吹一口长长的气,这时候可能会有两三个音同时响起来,尝试着调整舌头的位置,或者稍稍收一点嘴角,直到只剩右嘴角发出一个清晰的单音为止。你做到了吗?做到了!那好,别急,还没有完成。你保持姿式别动,尤其舌头不要动,再长长地吸一口气,听听发出了几个音,如果也是一个清晰的单音,嗯,这才算完成了这一步。 

有同学问了,“我的舌头习惯放在右边不习惯在左边怎么办?”嗯,这个问题有个性,那你就把琴也反过来拿,让高音在左边低音在右边好了。问:“反过来拿琴对以后练习有什么影响吗?”嗯,老仙觉得没什么影响,日本复音口琴大师斋滕寿孝先生就是这么拿琴的,这位同学你好好练,说不定以后会成为中国的一位复音口琴大师。 

又有同学问:“到底要含几孔?”嗯,先从含五孔开始练,要练到含九孔为止。这个过程要很长时间,别着急,慢慢来。 

3、发音 

练发音之前复习一下前面的课程,前面两步你都做到了,现在就开始练发音。(有两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说老仙又不是讲声乐课,干嘛要练发音?这两个同学小心罚你出来练100遍)。安静!我们开始练中音区的音阶。 

让你的右嘴角对准24孔复音的第10孔含好琴,堵好左边的孔,开始吹“do”和“re”,轻轻吹气是do,轻轻吸气是re。(又有同学开始骚动不安了,“别的老师和教材上都是讲从第九孔开始吹do,老仙为什么要讲从第十孔开始啊?)(稍安勿燥,这就是老仙教学的独到之处,同学们开始练习的时候,你可能无法体会到你的右嘴角到底是露了一个孔还是两个孔,你也无法保证你的舌头位置完全准确地堵住了左边的几孔而只留下了右边的一孔,所以我要教大家先把右边露出两孔,这样做,会使难度下降若干倍,老仙好心为大家考虑,同学们不许私下议论老仙)。 

好,再把琴移一格的距离,这下先轻轻吸气是re,轻轻吹气是mi,再把琴移一格,就会发出mi和fa。 

两个音一组,开始练,di-re;re-mi;mi-fa;fa-so;so-la;再移一格出来的是la-do再把琴移两格,出来的声音是ti-do。这个地方要注意,la-ti-do这三个音的排列和别的音不一样,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要吹一个完整的音阶,那就是这样,先吹di-re,一次移两格吹mi-fa,再移两格so-la,再移两格ti-do(这次是先吸后吹的哦)。开始不要一边移琴一边吹,要两格两格地移动琴。 

有同学问了:“为什么要讲这么麻烦?”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孔距感,少出错音,早日练出干净的单音来,并为今后练习八度和声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你水平很高,也很难准确地知道你嘴角露出的两个孔是mi/fa还是fa/so,只能靠长时间地训练,培养出一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孔距感”(同学们别怕,尤其女同学不要露出恐惧的表情来)。 

好了,多孔含法的单音练习今天就讲到这里。请同学们好好练吧,以前没练过的同学最少要练七七四十九天,再开始练低音伴奏。低音伴奏也是复音口琴的另一个重要的----坎。 

请同学们不要怕冷,从衣兜里掏出手来给老仙鼓一下掌,认为老仙讲错了的同学就扔两个咸鸭蛋过来。

初学者,象走路,先爬后站,然后蹣跚起步.这其间不知跌了多少次屁墩,摔了多少次爬爬. 

我作为一位曾摔的"鼻青脸肿"的口琴爱好者,为了让初学的朋友少走点弯路,在高手林立的本站,斗胆谈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东西. 

1. 关于老式单音奏法的练习; 

所谓老式单音奏法,只是相对复音口琴.从广义上说,它是新的不能再新的一种吹奏方法. 

许多初学口琴的朋友,往往忽略了这第一课,知道了音阶,吹响了1234567,于是就急于进入下一课,殊不知这是万丈高楼的基座.你吹响了123,你吹干净了123吗?你吹干净了123,你吹柔了123吗?建议初学的朋友不要把它看成第一课,而要作为最重要的一课来练习,尤其是低音部和高音部.多练5671.1765,四个音音高不一样,但距离一样,不要亲近谁,也不要疏远谁,这对将来吹奏16分音符很重要.因为在快速吹奏时,同为吸或吹的相近两个音最容易破坏节奏. 

2. 关于新式单音与伴奏; 

新式单音,也称多孔含法.含多少孔呢?复音口琴的"锵"要想打的厚,当然要深含,但对初学者呢? 

杨家祥老师在新式单音奏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口含五孔.这与许多教材口含七孔或深含的方法是相悖的.细思,顿悟!杨老的方法非常科学,又很人性化. 

即让学生轻松的锻炼了舌的灵活性,掌握了"锵"的形成,又避免了初学者因为深含造成的"哈蟆"嘴.待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会了口舌的放松之后,马上要求学生口含九孔,练习八度和音.老人家的教学理念,可谓是"由浅入深"的最好演绎!由此想到了我,如果二十多年前能聆听杨老一言,也不会造成嘴角四道深沟三年未平的尴尬. 

希望初学的朋友接受我的教训,你只要掌握了打"锵"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厚厚的伴奏自然会从你的琴中溢出! 

说起伴奏,先说舌头.新式单音的特点就是将舌头盖住琴格,露出一至两孔.用舌的什么部位盖住琴格呢?书上没说.有人说用舌的正面,有人说用舌的侧面.究其如何?先放放不说. 

吹奏八度和音的朋友,经常遇到对不上音的问题,不外乎两个原因:1.嘴不够阔,2.舌的位置偏芯.如是后者,试着用舌尖盖住中间,问题迎刃而解.再往高级一点说,吹分解和音的朋友也常会遇到舌的动作与琴的推进推出总是不同步,试着用舌尖盖住应盖的部位,问题亦会迎刃而解.这说明,舌尖盖琴的灵活性要高与其它部位.为了印正这一点,我利用出差的机会跑遍了所到城市的书店.最后由一位军博的朋友在北京图书馆查到了石人望前辈于1957年出版的一份资料,其中有段文字描述了这点:"......把舌尖移向左唇边,平平地盖住口琴低音部的木格(是舌尖去盖,不是舌面去盖)......".由于是电话记录,先不去考证文字是否准确.单就我个人的体会,我认为:初学者应以舌尖盖琴为好!这会对将来的进阶打下良好的基础. 

3.乐曲旋律的吹奏; 

任何吹奏技巧,都是服务于主旋律的.一位网名"dannycheong"的朋友在帖子中号召新一代人丢弃伴奏,专练主旋律.且不去探讨这位朋友的提法是否正确,但"专练主旋律"的 

建议却十分中肯.复音口琴的伴奏技法有十多种,一年之内可掌握.但要很好的融入乐曲的演绎则很难.主旋律是根,各种伴奏技法是本.二者缺一不可.当然,若有乐队伴奏则 

另当别论.希望初学者在练习伴奏技法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旋律的练习,尤其是对乐句的处理,键盘逢乐句结束要抬手,口琴则逢乐句结束要离口,这很重要! 

最后,为初学口琴的朋友提两点建议:1.每天的练琴时间不易过长,时间长了反而不专注;2.如条件允许,睡前躺在***上练习40分钟,要轻轻的吹,二十分钟撅嘴,二十分钟新式单音,一定要吹你熟悉的旋律,不要加伴奏.如此,即体验了气息的出处,又熟悉了音的位置,又放松了大脑易于入睡,可谓一举三得! 

以上我个人的一些体验,不当之处,望众位高手原谅! 祝朋友们进步! 

附一首"采磨菇的小姑娘莫责怪我吹的不好,也不要挑剔调性(应用小调口琴演奏)只想为朋友的进步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仅此而已! 

此曲前奏由程明德前辈设计. 

初学的朋友练习这首曲子时不要加伴奏,速度要慢,慢中才能出细活.难点:八度跳奏. 

用琴: 超金碟B调 

录音: 耳麦 

软件: COOL2.1 

基本持法与姿势

1. 重点在于左手以虎口处夹住琴身的,其余四指尽量并拢,掌心蜷曲成一个音室置于琴身后方。 

2.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捻住右琴缘,其余四指也是尽量并拢,两掌心相互呼应,并类似向远方呼叫一般。 

3. 左右两手腕关节应该可以自由同时左右横移,但不要让手臂也随着移动。 

4.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左手掌不要马上包住琴身后方。且四指与口琴呈平行方向,如此才能留出一个可以让口唇滑行吹奏的通道。 

5. 两肩自然下垂不要僵硬,两臂内缘稍贴向身体才不会到处晃动,不管是立姿还是坐姿,上半身应该挺直切勿弯腰驼背,两脚张开与肩同宽,放松身体的肌肉,保持在可以随时准备的弹性状态。 

6.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吹口琴时,我们建议初学者动手不动口,用手来移动口琴,不要以口来带动琴。 

口琴的吹奏姿势如果不佳,除了会影响吹奏的顺畅以外,看起来也不太雅观。以下是正确的姿势: 

《坐姿》 

1.以坐姿吹奏时,头要正,腰要直。 

2.双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比较适合男孩子),女孩子建议双脚靠拢比较好。 

3.切记勿前倾後仰,不雅观事小,若影响呼吸器官事大。 

4.两手肘自然下垂,稍贴身体,不要平张。 

《站姿》 

1.以站姿吹奏时,头也是要正,腰要挺直,不可弯腰驼背。 

2.双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 

3.两手肘自然下垂,稍贴身体,不要平张开来。 

4.身体不要前倾後仰。 

二、记谱与实际音高

在这里,要提醒您一件很重要的观念,一般我们看到的口琴乐谱,大多采用简谱,若使用五线谱来记谱的话,乐谱上实际音高将与口琴音高相差八度

从上图1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果,口琴的低音Do,其实等于钢琴的Do,换句话说,口琴的音高比钢琴还高八度(这也是有些人会觉得口琴的声音偏高偏尖之故) 。 

今天我们将五线谱与简谱统一标示,其目地完全为了两个原因: 

1).为了视谱方便,与简谱达成一致。 

2).为了统一乐器的操作。 

三、音阶排列与单孔含法

现在的复音口琴音阶排列,并不同于自然音阶或钢琴等之类乐器的音阶排列。最常使用的是二十一孔及二十四孔口琴,近来已经开始有人使用二十二孔及二十三孔口琴,所以在此将上述的口琴整理出一张音阶排列表,供习琴者参考: 

(以下音阶排列是以C大调复音口琴为例) 

图二

请注意以上音阶的排列是否有点古怪?从低音部到高音部,既不是以递升上去排列,但不规则中似乎又隐藏一些规律,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每个音与紧临的音都是吹吸相间的。这种独特的音阶排列,我们称之为:独奏用复音口琴音阶排列 

单孔含法 图三 

单孔含法是最容易学习的含法,大多数初学者一拿到口琴,在未有人指导前,第一个下意识就会运用的含法。其方法如下: 

一、将嘴巴稍微噘起,类似像念"ㄨ"一般,嘴腔内要像含鸡蛋般拱起(至少不要扁平没有腔室)。 

二、嘴型大小约可含到一孔(所谓一孔是指上下两格)。 

三、将口唇含上琴格,舌尖内缩不要触碰琴格。 

四、含住后,请试著随意吹或吸任何音阶。 

注意事项: 

1. 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含住一孔,绝对不要只含到一格(不管是上格或是下格)。 

2. 为了让音色始终保持一致,强烈要求嘴型不论是吹或吸,或是移动试奏绝对要保持不变,这也包括舌头与嘴腔。因为单孔含法最大的缺点,但也是最大的优点就是:音色很容易随著嘴型、唇型、舌头与嘴腔间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我们目前对于初学者的要求是避免缺点出现。 

3. 请大胆的移动口琴试奏吧!但请先用手来移动,不要以口就琴。 

4. 如果在试奏中发现有有杂音(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吹准),请试着左右调整位置。甚至是您的嘴型大小,直到能吹出很清晰的单音为止,就不要任意改变嘴型了。 

】四、中音部音阶练习  图五

吹奏时,请记得低音部在左,高音部在右。不求快,务必让每个音都很清楚发出。请留意中音6,7到高音1的位置。这需要练习方能熟悉。还有从中音6到7都要吸气,对於初学者可能不易掌控,必要时可在中间换气。 

以下四个音阶的练习都是我们很常用的方法。不断练习,直到如同背颂一般熟悉

24图六

下面这是一个用来训练移动与换气的练习,四个小节不断反覆吹奏: 1234543212345432123454321 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就必需让换气与移动互相协调。 

24图七

五、混合练习与乐曲实奏

当你已经练习完中音部音阶后,接下来让我们再继续完成低音部与高音部的音阶。 

图八

低音部与高音部的音阶最困难的就是位置很不规则(严格说来还是有规可循) 不过我们还有一些难题要解决: 

1.低音部的音簧很容易受到嘴型的变化而产生音降,太憋太扁的嘴型都会让音色变得很难听,甚至会觉得很难吹,所以如何放宽嘴腔(好像嘴巴里含一个蛋)是发出正确优美音色的重要关键。 

2.高音部的音簧虽然没有像低音部那样问题,不过因为音很高,太用力反而会让,他变得很尖锐难受,所以运气就变成窍门之一了。 

现在让我们将已经练好的音阶,实际应用到曲子上面来吧!! 

图久

学习资料 - 复音口琴 - 复音教程 - 浏览文章 

 

五、混合练习与乐曲实奏 

 

发布日期:2004-11-22 22:52:55   作者:黄石口琴网   出处:黄石口琴网 

 

 

当你已经练习完中音部音阶后,接下来让我们再继续完成低音部与高音部的音阶。 

 

低音部与高音部的音阶最困难的就是位置很不规则(严格说来还是有规可循) 不过我们还有一些难题要解决: 

1.低音部的音簧很容易受到嘴型的变化而产生音降,太憋太扁的嘴型都会让音色变得很难听,甚至会觉得很难吹,所以如何放宽嘴腔(好像嘴巴里含一个蛋)是发出正确优美音色的重要关键。 

2.高音部的音簧虽然没有像低音部那样问题,不过因为音很高,太用力反而会让,他变得很尖锐难受,所以运气就变成窍门之一了。 

现在让我们将已经练好的音阶,实际应用到曲子上面来吧!! 

 

中音部音阶 

 

 

图⑩

低音部音阶 

图十一

低中高音部音阶的混合实奏

六、三孔和音

图12

在吹奏乐器中,能够同时发出两个音以上的很少,而口琴是其中的佼佼者。以下是「三孔和音奏法」的练习方法: 

一、先以"单孔含法"吹出一个音阶,例如中音Mi。 

二、保持右嘴角不动,左嘴角向左方侧移,直到发出第一个声音为止,那个声音为中音Do。 

三、此时两孔的距离刚好为三孔。 

四、保持三孔的嘴型不变吹奏其他音阶,以右嘴角的音当成主音,并细心聆听这两音的和声。 

图14

孔和音尽量不要吹到的组合 

对于比较和谐的和声,我们当然可以用力的吹奏,但若有不和谐的和声 自然要尽量去避免。例如:7与6的三孔和音,是一组不和谐的二度音程 我们自然是尽量来避免。

七、手振音奏法

图16

一首乐曲如果适时的运用一点振音的效果,那听起来的感觉一定会相当的优美悦耳。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许多乐器上看到他们的振音,虽然方法不尽然相同,但振音所给予我们的感动却是一致的。口琴的振音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效果都不同,现在将为诸位介绍的是最简单、好听的一种称为「手振音」,以下便是它的步骤: 

要领: 

1.以左手的虎口挟紧琴身,由拇指及食指扣住,其馀三指自然并拢于后。 

2.右手的根部紧贴住左手掌的根部,两手拇指相叠,其余四指靠拢并微微翘起然后整个向左手掌包住,两手掌外缘也互相贴合,尽量不要有太多的空隙出现。这时吹出来的音色便有一种包住、暗暗的感觉。 

3.左手固定不动,以掌根为中心,右手向外张开,但两掌根却不可分离,张开角度不需很大,以免太费力,这时吹出来的音色又会变成很明亮的感觉。 

4.做手振音时,不断的反覆第2及第3的步骤,我们就可以听到明暗交替的振音效果。 

5.H.C代表两手掌合起来,H.O代表两手掌打开,而手振音就是H.C与H.O两者同时连续动作。 

注意事项: 

1. 手振音的振动频率不宜过慢,否则效果不好。 

2. 五指如果无法并拢,也会影响到振音的效果。 

3. 初学者在练习时,可能会发生手脑不能并用的问题;例如:运用手振音时就忘记了吹奏,想要认真吹奏时却又不能将手振音用的很顺;另外还有一 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手振音常会跟著旋律忽快忽慢,这些都是要尽量避免的,只要初学者多加练习即可克服。 

图17

H:Hand 手;V:Vibrate振动 

常见错误的手法: 

常犯的错误手振音:只动上半部手指,但对于实际造成振音效果的手掌 却无任何开合动作;所以不论我们花多大的力气,也只是徒具其形,而未见其义,改进的方法就是把两手掌接合处当作中心点,然后整个右手掌作开合动作,但左手掌要紧握住口琴,并制造一个共鸣的音室。

八、琶音及单向颤音

琶音奏法」(Arpeggio 除了表示琶音奏法外,尚含有分散和音的意思存在)通常是指一个和音,如拨奏竖琴一般,依其指示由下或由上,迅速顺序吹出各音的一种奏法 所以有人说:「琶」同「爬」。常见的琶音奏法大 

都是由和音下面的音往上依序吹出,记号表示如下: 

图十八

注意事项: 

1. 琶音奏法虽然简单,但仍然有规则可循,琶音的音阶一定要在起始音与终止音之间。 

2. 吹奏时,头不要动,以手来拉动,且气不可断掉。 

3. 琶音的速度,配合拍值,如果主音为一拍,那堋当他记上琶音奏法的记号时,琶音加上主音总共为一拍。 

4. 琶音的音阶,不一定全都是吸或吹,也有可能是吹吸相间。

图19

5的琶音(经过5135) 6的琶音(经过67246) 

「单向颤音」(Trill)对复音口琴而言,吹奏方法是以左手虎口辅助支撑口琴,以右手手腕快速推拉口琴,让主音及上二格的音快速、均匀且连续的出现。 

例如:1 的单向颤音为13131313 2的单向颤音吹成24242424。奏法记号为: 

图20  21

※左手固定不动,并支撑著口琴,右手则左右推拉,制造两音急速交换出现的颤音效果。 

注意事项: 

1. 建议初学者先以头不动,只动手部来作颤音效果。 

2. 左手固定不动外,还要支撑著口琴,以利右手推拉口琴的滑动性。 

3. 原音的历时较长,且速度缓慢时,可称之为”长颤音”;反之,则称之为“短颤音”。不管是长暂音或是短颤音,都没有硬性规定要演奏多少个音符,一般都是以十六分或三十二分音符来演奏。 

4. 初级颤音对於初学者会造成较大的困难是,不容易在快速推拉演奏中 准确 无误的将两音平均的奏出。解决办法只有三字真言:多练习! 

5.所谓「单向颤音」是本站提出的奏法名称,因为颤音可以分成同时吹或吸的两音或是一吹一吸的两音,后者难度高於前者许多;单向意指的是同时吹或同时吸的两音,双向就是一吹一吸的两音。 

九、开放和弦伴奏

图22

注意事项 

一、以"单孔含法"所含到的孔数,最好是五至七孔为佳。(因为所谓的“和弦”最少由两个以上不同音名的乐音同时发响所组成)舌头必需内缩不可碰触琴格。 

二、当吹奏力度较强时,通常是用来加强乐曲气势;吹奏力度稍弱且宽厚时反而增添和谐的感觉;有时放在乐曲的终了时,也会制造一些不错的戏剧力。所以"开放和弦奏法"的技巧是很简单,但使用时机却不简单若不能配合曲趣所在,其破坏将莫此甚也,更讲究者,还会注意到和弦声响的正确性。因此除了吹奏者不能乱用以外,编曲者也要让这个奏法得到最大的效益 

三、一般令初学者感到困扰的地方就是,常常分不清楚"杂音群"与"开放和弦奏法"的不同? 

四、开放和弦奏法有时称作为「空气伴奏」。 

五、从"单孔含法"变换到"开放和弦奏法"的方法,与上一个章节所述的"三孔和音奏法"步骤差不多;但是"多孔含法"变换到"开放和弦奏法"只要将舌头内缩即可。(注:多孔含法将在其他章节介绍)

图23

十、断音与装饰

断音奏法简称「断奏」(staccato 简写stacc.)与圆滑音正好相反,是一种约缩短原音符一半,并切断持续音的奏法,听起来感觉短促且鲜明。口琴的断奏方法,一般可分成三种: 

1.气断音:以肺部、喉部或是腹部的力量来控制气息,让声音产生停顿、断掉的感觉。 

2.唇断音:刻意去控制唇口是否离琴,让气息无法进入,达到断音的效果。 

3.舌断音:琴不离口,以舌直接阻住琴口,让气息进不去,同样具有断音的效果。 

十一、多孔含法

前文已经谈过单孔含法是最容易学习的含法,相对于多孔含法,后者在难度上却是增加了许多。口琴的基本含法分成单孔与多孔,为何会有这两种含法?主要是为了要营造更多不同的效果,这些效果可以从后续发展出来的技巧得到印证。基本含法就好像是学武的入门功,根基不稳就遑论要学到上乘武功,同样的,口琴的单孔与多孔含法如果未能彻底扎稳或是只单会其中一种,很多优秀的技巧就只能学一半,试问?有人学口琴,希望只学一半的技巧吗? 

以单孔含法为根基的技巧:单格奏法、小提琴奏法…… 

以多孔含法为根基的技巧:三孔和音、五度及八度和音、低音伴奏、分析和音奏法…… 

以单孔含法所奏出的效果:比较单薄(因为共鸣腔的关系)、纯净 容易制造压音的效果;以多孔含法所奏出的效果:比较厚实、张力大 容易制造和声的效果 

使用方法如下: 

图25

让琴友们更了解舌头的动作,请仔细揣摩以下几张示意图: 

图26

从图片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舌头的运动方向,是以左斜方向前吐出,并以舌的前缘堵住琴孔,留下最右边一孔,不过,以前的教材所画舌头的运动方向,似乎与右上图有点不同:弯曲的舌头让琴友们吃尽苦头来折弯舌头堵住琴孔,但事实上实际的运动方向却不是这样子。 

图27

注意事项: 

1. 嘴巴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张开七到九孔的距离,然后含住口琴,记住不要含深 要朝著广的方面发展。 

2. 含九孔会比含七孔好一点,因为共鸣腔比较大,但相对的会增加困难度。 

3. 如果已经用舌头堵住琴孔,除了主音外,还有其他杂音出现,这代表孔并未确实堵好,请重试。 

4. 多孔含法移动音阶练习时,千万要保持固定,不可因吸气又把舌头缩回去吹气时又吐出来 

5. 如果您觉得在移动口琴时,舌头不断的与口琴磨擦,而产生不适感时 请先休息一下再吹,通常都是舌头堵住琴孔太过用力所致,放松一点或许有帮助。 

6. 保持固定嘴型,不要忽大忽小;舌尖缘不要外露,要包在嘴腔内。 

7. 主音是最右边的一孔,请注意舌头尽量不要沾到主音的琴格上来,否则会发生压音现象。 

8. 要让多孔含法早一点变成习惯,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练习,把单孔含法先抛在一边。 

正确的含法

注意事项: 

1. 嘴巴要以最自然的方式张开七到九孔的距离,然后含住口琴,记住不要含深 要朝著广的方面发展。 

2. 含九孔会比含七孔好一点,因为共鸣腔比较大,但相对的会增加困难度。 

3. 如果已经用舌头堵住琴孔,除了主音外,还有其他杂音出现,这代表孔并未确实堵好,请重试。 

4. 多孔含法移动音阶练习时,千万要保持固定,不可因吸气又把舌头缩回去吹气时又吐出来 

5. 如果您觉得在移动口琴时,舌头不断的与口琴磨擦,而产生不适感时 请先休息一下再吹,通常都是舌头堵住琴孔太过用力所致,放松一点或许有帮助。 

6. 保持固定嘴型,不要忽大忽小;舌尖缘不要外露,要包在嘴腔内。 

7. 主音是最右边的一孔,请注意舌头尽量不要沾到主音的琴格上来,否则会发生压音现象。 

8. 要让多孔含法早一点变成习惯,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练习,把单孔含法先抛在一边。 

正确 图28   29错

十二、低音伴奏

低音伴奏示范:小面老师 

琴初级的课程将要在这章节上告一个段落,而这个章节也是最难的,许多琴 友们常常练到这里就马上鸣鼓收兵,实在是相当的可惜。现在请您稍为发挥一下想像力,试想一下自己正在尽情演奏时,而旁边正有一位知己帮您伴奏;那 种互相呼应、搭配无间的感觉,相信天地之间,无人不为之动容。现在我们回到现实,如此令人称羡的机会--常常会有吗? 

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口琴素有「大众乐器之王」的美称!这个美称是因为口琴具有「轻薄短小、容易携带、音色优美」的优点而获得的吗?不,这只是其 中之一而已,真正让口琴荣登如此名誉而不愧的,是仅以简单构造所制出来的乐器,竟然可以发出令人惊叹的乐音,不需靠昂贵的有形物质所堆砌,一切浑然天成、毫不矫作,即使列身同样是吹奏乐器之林中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一直被一般人视为玩具的乐器-口琴竟然还可以作出足以媲美百万贵族乐器所具备的功能,一个人吹奏还可以自我伴奏,还真的让许多吹奏乐器感到汗颜不已呢!「低音伴奏」是口琴傲人技术中的一种亦是最基本的进阶技法,他可以让上述的幻想成真,不但可以尽情独奏 亦可同时自我伴奏,旁人倾听之后不禁开始怀疑,明明只有一张嘴,为何可以发出好像有两个人一起演奏的效果呢?! 所以,笔者常常对初学者提到,不管你打算花多少时间学口琴,也许一个月,也许一年、两年,但是如果连这项傲人的技术都没学到就告暂停的话,个人觉得还不如早一点弃琴算了。到底这项「低音伴奏」是如何的神奇呢?会不会很难?现在笔者将带您一起进入神奇乐器─口琴的奥秘世界。且听以法解说: 

低音伴奏三部曲 

图30 在大约第1/4拍的时间,接着前一个动作,又把舌头盖回原位,声音立刻停止。低音伴奏技巧的重点:1.主音一定不能断 2.舌头一定要完全缩入立刻盖回。 31。低音伴奏技巧的重点:1.主音一定不能断 2.舌头一定要完全缩入,立刻盖回。 

32。基本低音伴奏技巧可区分成: 

1).后伴奏 2).前伴奏 3).附点伴奏 

每一种伴奏所营造的效果都不一样,视曲目所决定使用。严格来说,伴奏 

无对错之分,只要优劣差别而已,使用得当,自然会对乐曲有相加相乘的效果,反之就会破坏了整体感觉,琴友们不可不慎之。图33

※附点伴奏之所以比前、後伴奏稍难的地方,即是他的拍子不易数出。强烈建议初学者以节拍器(机械式或电子式)辅助,先将旋律熟悉、节拍稳定之后,再配上低音伴奏,速度由慢渐快,才能体会附点伴奏的精髓。附点伴奏给我们的感觉具有灵动、跳跃之感,在我们一些民谣中常见到这样的安排通常是那些带有俏皮味道的曲子。 

练习曲《小星星》─ 后伴奏 34

练习曲《小星星》─ 前伴奏 35

练习曲《昔年春梦》 35

十三、乐曲实奏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