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供应链管理实验报告
2025-09-29 18:12:11 责编:小OO
文档
供应链管理

实验报告

 “啤酒游戏”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帮助学生认识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

(2)帮助学生认识到时间滞延、资讯不足的现实约束条件对供应链系统运营的影响;

(3)帮助学生理解“需求变异放大”效应的表现和根源;

(4)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突破习惯思维方式,以系统性的思考寻求最优经营决策的具体方法。

2. 实验内容

在确定每位同学扮演的角色之后,分角色模拟供应链的订货过程20周以上,按要求作记录,并对订货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安装Windows2000及以上系统和“啤酒游戏”实验软件。

4.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供应链管理中典型的“牛鞭效应”现象,认识到如何保证整条供应链的成本最小化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研究问题。即使一个企业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后,如果不注重供应链管理,在市场环境中仍然无法立于不败之地。

5. 实验步骤

(1)收货:将运输延迟的库存收到当前库存中;

(2)发货:按上期收到的订单发货,按照订单量将库存中的货放入与下游间的运输2周延迟中。发货后做缺货量记录和库存记录;

(3)发订单:下游向上游发订单,作记录;

(4)收订单:收下游的订单,并作记录;

6、实验原始记录

以分销商为例,初始数据如下:

7、实验数据计算结果

实验最终结果:运行32周

数据图表结果:

系统数据:

8、实验结果分析

从上述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消费者到制造商这一过程中需求的变异程度不断放大,牛鞭效应明显。

在供应链中,各企业都会向上游企业订货,一般情况下,销售商在考虑库存和运费的基础上,不会来一个订单就向上级供应商订货一次,而是在一个周期式汇总到一定数量后再向供应商订货。为减少订货频率,降低成本,销售商会在汇总的数量上加量订货。这时销售商为及时得到货物或为急需之用,往往人为提高订货量。而如果出现缺货现象,零售商会适时的抬高订货量,来赢得更多的订货来满足自己的销售量,订货量虚高,会进一步的把我的需求量抬高,这也是牛鞭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而当价格随需求变动或生产提前期发生变化时,零售商可能会由于成本原因改变其原有的订货策略,在低价时会囤积商品,造成了短期的大批量订货。而之后订单就会减少,其上游订单也会相应变化。这就增大了需求的变动性,加剧了牛鞭效应。当生产提前期变化后,需求量就会发生相应得变化。如果提前期变长,则需求的变动对订货策略的影响就越大,从而使订货量发生大的变化,进而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变动性增大,加剧牛鞭效应。

要缓解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这可以让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了解到真实的终端客户需求量。

(2)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

(3)零售商和批发商以及制造商之间应该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方式,不能光以自身利益为重。

通过这次“啤酒游戏”实验 ,加深了对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理解,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此之前,我们所了解到的仅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动手以后才真正学到了些实际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风险分担游戏”实验

1. 实验目的

理解供应链库存策略中的“风险分担”效应。

2. 实验内容

模拟管理有风险分担功能的集中化库存系统以及没有风险分担功能的非集中化库存系统,比较两个系统的绩效。

3.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安装Windows2000和“风险分担游戏”实验软件。

4. 实验原理

传统模式下每一个零售商持有库存和安全库存,这会比让库存和安全库存都共享使用的总库存水平要高。风险分担系统使几个零售商建立联合库存,能保持一个比较低水平的库存,也能在提供相同服务水平的情况下使成本更低。

5. 实验步骤

(1)启动程序;

(2)满足需求;

(3)发出订单;

(4)满足订单;

(5)计算成本、收入、服务水平。

6、实验原始记录

初始数据如下:

7、实验数据计算结果

第二次两种模式的客户服务水平相等时的结果:

8、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数据的比较,在系统满足度系统的情况下,可以明显看出集中式系统比分散系统的绩效好。集中式系统得到的利润比分散式系统的要高很多。并且,集中式系统的利润优势更大,库存量也较低,使得库存成本也较分散化系统低。从上诉的几方面优势中,最终可以得出集中式更适合分担风险。

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在安全库存方面,集中式系统相对分散化系统,安全库存会减少,而这种减少的数量依赖于一些参数(变异系数,不同市场的相关需求度)。  

在服务水平上,由于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变异系数和不同市场的相关需求度。当集中式系统和分散化系统拥有同样的总安全库存时,集中式系统的服务水平相对较高。

在管理费用上,由于规模经济的因素,集中式系统相对分散化系统而言,所需要的管理费用较少。

通过“风险分担游戏”实验模拟,比较集中式和分散式系统的绩效,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集中式系统比分散系统的绩效好,从而可以得出集中式库存管理模式可带来风险分担的优势。经过自己动手将我们所了解到的仅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实验

1. 实验目的

了解供应链环境下的VMI库存管理模式及其改变存货所有权的方式,分析VMI所带来的库存成本及服务水平的变化。

2. 实验内容

模拟在一条供应链中,实时地观察人工下订单、VMI库存控制模式等不同状态下,供应链上各个成员的订单及库存变化曲线。

3.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计算机,安装Windows2000和“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实验软件。

4. 实验原理

改变传统的买方下订单,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订货模式。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恰当的库存水平(在事先约定的范围内),以及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适当策略。当传统的存货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将带来订货方式的革新,从而引发供应链上下结点的库存成本以及服务水平的变化。

5. 实验步骤

(1)观察传统订货情况下的库存曲线。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供应链各成员的库存波动变化情况;

(2)观察当实施VMI时,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库存情况变化状态;

(3)纵向对比同一个供应链成员,在不同库存管理策略下的曲线对比;

实验中,可调整各种供应链参数,包括:安全库存,送货提前期,库存策略等。

6、实验原始记录

(1)在传统订货情况下的库存和需求曲线

(2)在random orders on的条件下的库存和需求曲线

(3)在VMI情况下的库存和需求曲线

(4)在VMI和random orders on两种情况下的库存和需求曲线

7、实验数据计算结果

(1)Retail orders 比较图

(2)Wholesaler Orders 比较图

(3)Distributor Orders 比较图

(4)Retail  Inventory 比较图

(5)Wholesaler  Inventory 比较图

(6)Distributor Inventory 比较图

8、实验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出,VMI库存控制模式有明显的优势。

① 对供应商:

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按顾客要求进行生产改进,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消除预期外的短期产品需求导致的额外成本,降低对安全库存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水平;

与下游用户发展长期合作的战略关系、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供应商的长期发展战略,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保持市场份额;

增加了提供品类管理及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

② 对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

订货次数减少,库存成本降低,降低了缺货率和积压率;

供应链库存环节成本的降低带来最终产品价格降低,可以增加竞争力并增加销售收入;

供货商参与品类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