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年级实践活动
2025-09-29 18:12:27 责编:小OO
文档
一年级实践活动(宁二)

数学素养点

一、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记忆要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拼一拼、摆一摆、摸一摸等,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荷兰著名学者斯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活动,帮助学生丰富表象,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进行信息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借助实物及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分析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这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最好的途径。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及其规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因为实物和图形直观性很强,容易为学生认识和理解,也容易使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如果离开实物和图形的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是很难说清楚、说准确观念的。离开实物和图形,空间观念既难于建立,更难于向高层次发展。

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形成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数学教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者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和应用意识。所有的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的最初步的观念,尽管这些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或许还有错误隐藏其中,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生活经验即日常数学进行数学化,进行经验提升,以生成新的经验,促进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经验改造或重新改组。教学时应在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模糊趋向清晰,从形象趋向抽象,提升数学活动经验。并经常在解决问题后的反思中,进一步体验生活经验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好处,积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奇妙的回形针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回形针拼摆图案,并进行统计,加深对100以内数和平面图形的

认识,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2.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拼摆、统计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能与同伴主动合作

交流,初步形成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拼图过程中巩固加深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体验平面图形的奥秘,有效的进行动手实践。

教具:回形针、A4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分析主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知道是什么

吗?教师课件一个卡通的回形针出现。和大家问好,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同学们知道回形针有什么用吗?

2.引出主题。学生将知道的回形针的用处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形针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的图画美丽吗?观察一下,这些美丽的图形都是什么做成的?教师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发现美丽的图形是用回形针摆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要和这些美丽的“回形针”交朋友。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小小的回形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形针可以做什么呢?教师再出示美丽的图形使学生产生进行活动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揭示本节主题。

二、指定探究方案——小组合作。

学生看到小帆船、小蝴蝶、向日葵、房子和小鱼。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

作一幅美丽的回形针图画啊?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盒回形针你们一起来摆一摆,可以摆成图片上的样子,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自己单独制作,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安静地摆出你喜欢的图画。看谁的图画最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摆一摆的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回形针拼出的图形的同时,激发学生拼摆的兴趣,产生要动手摆一摆的愿望,玩是学生的天性,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给学生跟提供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完成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合作性和应用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个环节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开展探究活动——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小组活动结束了,你们愿意把你们小

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拼摆图案。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评判,看看哪位同学或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奖励其小巧手标志。

设计意图:学生给你通过拼摆提高了动手能力,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

自己创造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的美。

2.你说我说。问题:在你们的作品中你都用到了哪些图形?

3.完成统计。

(1)全班交流:学生观察自己的图案找到其中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

(2)比较发现:你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请你来估计一下你喜欢的作品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再来数一数看看自己的估计的对不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画用的回形针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发现回形针的颜色是不同的。

(3)小组完成统计:请你们小组合作来完成统计表。统计你们组拼摆的图画用小组用了多少回形针,不同颜色的回形针的数量各是多少。自己小组制作一个统计表,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4)小组将制作的统计表贴在黑板上进行交流:看到你们的统计结果,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学生从图画中找到了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估一估,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对于各种颜色的回形针的统计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周围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关注自我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究意识。

4.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奇妙的回形针”一起上课和活动,大家玩的高兴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再生活中发现很多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它们。卡通回形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现在我们和回形针说再见!

奇妙的回形针教学反思

《奇妙的回形针》一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教学活动我有这样的认识: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是儿童的本能,想像的翅膀使得儿童变得更聪明。把活动与学习结合在一起,既“玩中学”,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方式。“奇妙的回形针”这一实践活动课,有效地实现了学与玩的结合。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与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利用回形针,结合自己的想像,拼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以此来达到巩固、深化、拓展认知的目标。

从实践活课上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实践活动的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更深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产生更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的习惯。在学生拼摆图案时孩子都很专注的设计自己的作品,大部分学生拼摆的图案都很逼真,有的拼房子,有的拼树木,有的拼飞机等等,就连平时我认为学不会的几个小朋友也拼出了漂亮的图案,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看到那一幅幅逼真的图案,我忍不住用相机捕捉下来,这下孩子们兴趣更高了,及时再设计下一幅作品让我帮他们拍照,下课后他们还问我下次什么时候还上这样的活动课。通过动手拼摆图案的活动形式,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每个孩子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然而,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的弊端:缺乏合作意识及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活动中遇到意见相左时,不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中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这让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达到新课标所倡导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交流结果时,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不能用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锻炼孩子“说”的能力,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完整、有顺序地说。

学生作品展示、结果分析、评价

作品展示——船

结果分析——统计表

作品展示——鱼

结果分析

作品展示——房子

结果分析

展品展示——车

结果分析

作品展示——房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