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2025-09-29 18:16:12 责编:小OO
文档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文明习惯的是(  )

A.车辆快速行驶时前后保持车距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    

C.大雪后,在路面上洒沙子防滑    

D.司机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2.(2分)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指针应指在零刻度线    

B.所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C.必须竖直提着用弹簧测力计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盘垂直

3.(2分)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4.(2分)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空中加速下落的石块    

B.跳伞运动员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正在减速进站的火车    

D.运动员投出的标在空中滑行

5.(2分)关于中国科技成果的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高铁列车减速进站时动能不变    

B.“辽宁号”航母漂浮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    

C.“蛟龙号”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浮力和压强都变大    

D.“祝融号”在火星上着陆时向下喷气来减慢着陆的速度

6.(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着杠铃不动    B.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    

C.手提水桶水平行走    D.推石头没有推动

7.(2分)如图所示是体育测试中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不断增大    

B.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没有做功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球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惯性

8.(2分)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石磨磨面    

B.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C.船闸    

D.用力握紧球拍

9.(2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减小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B.风筝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    

C.活塞式抽水机利用大气压可以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D.接种新冠疫苗时给注射器施力推药液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10.(2分)人类已经成功登上月球,月球上没有大气,在月球上g约为地球的1/6(  )

A.用同样的力向下蹬地后跳起,月球上跳得会更高    

B.人们可以用吸管喝饮料    

C.同一个人站在同样的沙滩上,月球上下陷深度大    

D.人们可以坐热气球观光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3分)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功    

C.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D.一个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它的动能一定不变

12.(3分)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轻质弹簧至图甲所示位置;松手后

木块最终静止在图乙所示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B.木块离开弹簧后最终会停下来,说明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木块离开弹簧后减速运动过程中,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D.图乙中,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彼此是一对平衡力

13.(3分)如图四个场景中,下列对应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图钉帽做的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图乙,盖在装满水杯口的硬纸片掉不下来,是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C.图丙,空气流过飞机机翼,上方流速慢压强小,下方流速快压强大    

D.图丁,容器侧壁最下边小孔水射出的较远,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14.(3分)如图所示,体重为700N的工人用滑轮组将建材运送到高处。在某次运送中,工人在20s内将质量为40kg的建材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了5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滑轮重为 10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m    

C.此过程中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125W    

D.此过程中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 450N

15.(3分)如图甲所示,小雨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s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0N    

B.1~3s 木箱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3~5s 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 400J    

D.5~6s 木箱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16.(6分)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中,小车在      表面速度减小得最快。由实验现象推理:若静止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保持      状态。

(2)若将装置图中的小车倒放,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做      运动,再在倒放的小车上分别放1个、2个、3个钩码,可探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压力FN的大小关系,由图象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      比。

17.(5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到目的是    。

(2)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上的A点挂2个钩码,应在B点悬挂    个钩码。

(3)如图丙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改为向左上方斜拉,保持杠杆水平平衡   ,这是因为此过程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    。

18.(5分)探究浮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其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1)如图甲、乙,逐渐增大铁块放入水中的深度(未浸没前),铁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将      ,所受浮力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如图甲、丙,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若它上表面受到的水压是2.3N,则它下表面受到水压是      。

(3)如图丁所示,为了研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雨再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实验,主要原因是:     。

19.(5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将探头放到水中的图甲和图乙位置,分析现象可知:液体压强与       有关。

(2)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水面不平,如图甲,调节方法是       (选填“A”或“B”)。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如右图所示,隔板把容器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被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橡皮膜形状没有改变,则甲、乙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p甲      p乙;甲、乙液体的密度ρ甲      ρ乙(均选填“>”、“=”或“<”)。

20.(6分)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托里拆利实验和自制的水气压计装置:

(1)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玻璃管内的上方是      ,玻璃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在      的作用下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2)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如图倾斜,则玻璃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若当大气压减小时,会发现甲装置中的水银柱竖直高度      。(均选填“上升”、“不变”、“下降”)

(3)图乙装置是小雨和小明自制的气压计,当将此装置从山下移到山顶,则细管中的水柱      (选填“上升”、“不变”、“下降”);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21.画出小车在棉布表面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四、作图与解析题

22.(4分)如图乙所示是一辆正在向前行驶的公交车,某一时刻车内所发生的情景(道路是平直的)。

(1)出现此情景,是由于汽车突然         ,乘客由于         而向前倾倒。

(2)请在右图甲中画出此时放在车厢地板上的箱子所受力的示意图。

23.(5分)如右图所示,斜面上的物体A在B的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直线运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木块A沿斜面匀速直线上升过程受力示意图。

(2)物体A在上升过程中,动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4.(4分)爱文明、讲卫生,我们要勤剪指甲常洗手。如图甲所示是我们常用到的指甲钳子,请回答:

(1)请在图乙中杠杆ABC上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以C为支点)。

(2)图甲中,指甲刀的背面比较粗糙,目的是增大       ,图乙中的D处,指甲刀的刀口比较锋利,目的是增大       。

五、计算题

25.(6分)服务机器人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酒店的机器人,它能完成送餐、配送物品、回收餐具等一系列工作。求:

(1)该机器人正常运行的速度约为0.8m/s,它去距离餐厅水平距离0.12km的客房需要多少时间?

(2)该机器人总质量为18kg,它的“脚”与地面总接触面积是20c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如果机器人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则这次送餐的功率是多少?

26.(7分)如图甲所示,救援队用电动机以0.1m/s的恒定速度将长方体物块从水底打捞出水面,整个过程中电动机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忽略水的阻力且未遇到障碍物,忽略绳子的自重、浮力和摩擦)

(1)物块的质量;

(2)物块的密度;

(3)电动机在40~50s时段内功率的变化范围。

27.(7分)科技小组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模型A的底面积为100cm2,它的底部与重1N、体积为2×10﹣4m3的浮子B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航标灯静止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6c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求:

(1)航标灯静止时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2)航标灯模型A的总重力是多大?

六、阅读探究题

28.(5分)研究汽车的安全行驶。

小雨和姐姐为了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他们模拟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mA=mC>mB)先后从同一斜面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hA=hB>hC)的位置自由滚下。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小木块被推动      来判定小球动能的大小。

(2)为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用甲、乙两次实验,发现小球的      越大,动能越大。

(3)为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      一定,实验时应选择下图      两次实验

进行比较。

(4)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为进一步研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他们查阅资料得知: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最大值等于物体初动能,物体动能的计算公式是EK=mv2(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则:当质量为1kg的物块,其初速度为1m/s时,滑行的最大距离为0.lm,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m。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分)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文明习惯的是(  )

A.车辆快速行驶时前后保持车距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    

C.大雪后,在路面上洒沙子防滑    

D.司机和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

【解答】解:

A、车辆快速行驶时,后面的车即使紧急刹车,会发生追尾事故,故A错误;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违反交通规则,故B正确;

C、在路面上撒沙子可以增大路面的粗糙程度以达到增大摩擦的目的,C错误;

D、司机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故D错误。

故选:B。

2.(2分)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指针应指在零刻度线    

B.所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C.必须竖直提着用弹簧测力计    

D.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盘垂直

【解答】解:A、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故A正确;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C、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也可以沿水平或其它方向使用;

D、读数时。故D正确。

故选:C。

3.(2分)如图所示,各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两个力大小相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

B、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故B选项不正确;

C、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选项不正确;

D、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A。

4.(2分)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空中加速下落的石块    

B.跳伞运动员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正在减速进站的火车    

D.运动员投出的标在空中滑行

【解答】解:A、空中加速下落的石块,故运动状态改变;

B、跳伞运动员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故其运动状态不变;

C、正在减速进站的火车,故运动状态变化;

D、运动员投出的标在空中滑行,故运动状态改变。

故选:B。

5.(2分)关于中国科技成果的应用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高铁列车减速进站时动能不变    

B.“辽宁号”航母漂浮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    

C.“蛟龙号”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浮力和压强都变大    

D.“祝融号”在火星上着陆时向下喷气来减慢着陆的速度

【解答】解:

A、“复兴号”高铁列车减速进站时,速度变小,故A错误;

B、“辽宁号”航母漂浮时,故B错误;

C、“蛟龙号”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根据p=ρgh可知;潜水器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变,潜水器受到浮力不变;

D、“祝融号”在火星上着陆时向下喷气,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减慢着陆的速度。

故选:D。

6.(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举着杠铃不动    B.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    

C.手提水桶水平行走    D.推石头没有推动

【解答】解:A、举着杠铃不动,杠铃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符合题意。

B、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货物向上移动了距离。符合题意。

C、手提水桶水平行走,水桶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符合题意。

D、推石头没有推动,石头向前没有移动距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分)如图所示是体育测试中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不断增大    

B.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没有做功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球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惯性

【解答】解:A、球在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不变;

B、球在空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球的重力做功;

C、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且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故C正确;

D、球离开手后能继续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8.(2分)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  )

A.石磨磨面    

B.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C.船闸    

D.用力握紧球拍

【解答】解:A、石磨磨面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故A不合题意;

B、随着水的蒸发,当瓶口刚露出水面时,瓶内气压增大,使瓶外水位重新升高,空气不再进入,所以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的是大气压强;

C、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故C不合题意;

D、用力握紧球拍,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2分)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减小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藏在深处的虫子    

B.风筝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    

C.活塞式抽水机利用大气压可以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    

D.接种新冠疫苗时给注射器施力推药液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解答】解:A、啄木鸟的嘴很尖细,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凿开树干,故A错误;

B、风筝是利用风筝上、压强不同产生的升力升空的,故B错误;

C、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强来将水抽到高处的,故C正确;

D、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是由于活塞受到推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0.(2分)人类已经成功登上月球,月球上没有大气,在月球上g约为地球的1/6(  )

A.用同样的力向下蹬地后跳起,月球上跳得会更高    

B.人们可以用吸管喝饮料    

C.同一个人站在同样的沙滩上,月球上下陷深度大    

D.人们可以坐热气球观光

【解答】解:A、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6,故A正确;

BD、吸管吸饮料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乘坐热气球旅行,浮力是由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差产生的,都将无法实现;

C、压强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在受力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所以产生的压强也小。

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3分)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功    

C.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D.一个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它的动能一定不变

【解答】解:A、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也可以物体之外,重心没在环上;

B、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故B错误;

C、量表示物体能对外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D、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故D正确。

故选:ACD。

12.(3分)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轻质弹簧至图甲所示位置;松手后

木块最终静止在图乙所示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    

B.木块离开弹簧后最终会停下来,说明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木块离开弹簧后减速运动过程中,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D.图乙中,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彼此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A、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则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变小;

B、木块受到水平面的阻力,说明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木块离开弹簧后减速运动过程中,故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变;

D、图乙中,二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D错误。

故选:ABC。

13.(3分)如图四个场景中,下列对应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图钉帽做的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B.图乙,盖在装满水杯口的硬纸片掉不下来,是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C.图丙,空气流过飞机机翼,上方流速慢压强小,下方流速快压强大    

D.图丁,容器侧壁最下边小孔水射出的较远,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解答】解:

A、图钉帽做的宽大,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B、盖在装满水杯口的硬纸片不掉落,是因为水排出了杯子内的空气,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C、飞机机翼上凸下平,下方流速慢压强大,故C正确;

D、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容器侧壁最下边小孔水流出的较远。

故选:ABD。

14.(3分)如图所示,体重为700N的工人用滑轮组将建材运送到高处。在某次运送中,工人在20s内将质量为40kg的建材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了5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滑轮重为 10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0m    

C.此过程中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125W    

D.此过程中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为 450N

【解答】解:

AB.由图可知,n=2,故B正确;

建材的重力:G=mg=40kg×10N/kg=400N,

工人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00N×5m=2000J,

由η=×100%可得总===2500J,

由W总=Fs可得,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因不计绳重及摩擦时,拉力F=动),

所以动滑轮重力:G动=nF﹣G=2×250N﹣400N=100N,故A错误;

C.此过程中工人拉力做功的功率:P===125W;

D.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绳子对人向上的拉力F拉=F=250N,

则此过程中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F压=G人﹣F拉=700N﹣250N=450N,故D正确。

故选:BCD。

15.(3分)如图甲所示,小雨用水平推力F推置于水平地面上的木箱,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木箱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s 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等于100N    

B.1~3s 木箱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3~5s 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 400J    

D.5~6s 木箱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解答】解:A、由v﹣t图像可知,处于静止状态,大小相等,所以静摩擦力也为100N;

B、由v﹣t图像可知,则木箱做变速运动;

C、从F﹣t图像可知,由v﹣t图像可知,其速度为1m/s,

则3~2s推力对木块做的功:W=Fs=200N×2m=400J,故C正确;

D、由v﹣t图像可知,木箱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故选:AC。

三、实验探究题

16.(6分)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实验中,小车在  毛巾 表面速度减小得最快。由实验现象推理:若静止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将保持  静止 状态。

(2)若将装置图中的小车倒放,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再在倒放的小车上分别放1个、2个、3个钩码,可探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压力FN的大小关系,由图象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  正 比。

【解答】解:(1)分析三个不同水平面上,我们就可以发现,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所受阻力的不同,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近,故静止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

(2)要使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平衡,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根据图像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此实验研究中控制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

故答案为:(1)毛巾;静止;正。

17.(5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到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

(2)如图乙所示,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上的A点挂2个钩码,应在B点悬挂  3 个钩码。

(3)如图丙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改为向左上方斜拉,保持杠杆水平平衡 大 ,这是因为此过程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变  小 。

【解答】解:(1)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可以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2G•3L=nG•4L,

所以n=3,所以应在B点悬挂3个钩码;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将弹簧测力计在C位置竖直向上拉改为向左上方斜拉,动力臂(拉力的力臂)变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故答案为:(1)右;便于测量力臂大小;(3)大;小。

18.(5分)探究浮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其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1)如图甲、乙,逐渐增大铁块放入水中的深度(未浸没前),铁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将  变大 ,所受浮力将  变大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如图甲、丙,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1N ;若它上表面受到的水压是2.3N,则它下表面受到水压是  3.3N 。

(3)如图丁所示,为了研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雨再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实验,主要原因是: 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

【解答】解:(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下底面在水中的深度增加,根据p=ρgh可知;由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变大;

(2)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2.7N﹣2.7N=1N;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下﹣F上知,

铁块的下表面受到水压为:

F下=F浮+F上=5N+2.3N=4.3N;

(3)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必须保证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但没有让二者全浸入水中,故小明的结论不可靠。

故答案为:(1)变大;变大;3.8N。

19.(5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不属于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将探头放到水中的图甲和图乙位置,分析现象可知:液体压强与  深度 有关。

(2)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两侧水面不平,如图甲,调节方法是       (选填“A”或“B”)。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如右图所示,隔板把容器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被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相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橡皮膜形状没有改变,则甲、乙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p甲 = p乙;甲、乙液体的密度ρ甲 < ρ乙(均选填“>”、“=”或“<”)。

【解答】解:(1)测量液体压强的压强计的左端是密闭的,所以压强计上的U形管不属于连通器;

比较甲图、乙图,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相等,故可以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再重新安装,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则B正确;

(3)如右图所示,容器左右两侧分别装有甲,橡皮膜形状没有改变,即p甲=p乙;

由图知甲的深度大于乙的深度,根据p=ρgh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甲<ρ乙。

故答案为:(1)不属于;深度;(3)=;<。

20.(6分)如图甲和乙分别是托里拆利实验和自制的水气压计装置:

(1)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玻璃管内的上方是  真空 ,玻璃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因此在  大气压 的作用下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2)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如图倾斜,则玻璃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不变 ;若当大气压减小时,会发现甲装置中的水银柱竖直高度  上升 。(均选填“上升”、“不变”、“下降”)

(3)图乙装置是小雨和小明自制的气压计,当将此装置从山下移到山顶,则细管中的水柱  上升 (选填“上升”、“不变”、“下降”);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此时外界大气压小于瓶内大气压 。

【解答】解:(1)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时,开始要在水银管内灌满水银,保证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

玻璃管内水银柱不会落下是靠大气压支持;

(2)将玻璃管倾斜一些,大气压不变;若当大气压减小时;

(3)图乙装置是小雨和小明自制的气压计,当将此装置从山下移到山顶,则细管中的水柱上升,气压越低。

故答案为:(1)真空;大气压;上升;海拔越高,此时外界大气压小于瓶内大气压。

21.画出小车在棉布表面上运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解答】解:小车在毛巾面上继续向右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水平方向上,三力的作用点都画在小车的重心上

四、作图与解析题

22.(4分)如图乙所示是一辆正在向前行驶的公交车,某一时刻车内所发生的情景(道路是平直的)。

(1)出现此情景,是由于汽车突然  刹车或减速 ,乘客由于  惯性 而向前倾倒。

(2)请在右图甲中画出此时放在车厢地板上的箱子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答】解:(1)由图可知,人向前倾倒,当公交车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减速时,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箱子放在水平向前行驶的汽车上,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由题和图可知,乘客突然向前倾,故箱子有向前运动的趋势;

从箱子重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并分别用G,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刹车或减速;惯性。

23.(5分)如右图所示,斜面上的物体A在B的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匀速直线运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画出木块A沿斜面匀速直线上升过程受力示意图。

(2)物体A在上升过程中,动能  不变 ,重力势能  变大 ,机械能  变大 。(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解答】解:

(1)木块A沿斜面匀速直线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沿斜面向上的拉力,这几个力可都画在A的重心上

(2)物体A在匀速上升过程中,其质量不变,则动能不变,则重力势能变大,则它的机械能变大。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不变;变大。

24.(4分)爱文明、讲卫生,我们要勤剪指甲常洗手。如图甲所示是我们常用到的指甲钳子,请回答:

(1)请在图乙中杠杆ABC上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以C为支点)。

(2)图甲中,指甲刀的背面比较粗糙,目的是增大  摩擦力 ,图乙中的D处,指甲刀的刀口比较锋利,目的是增大  压强 。

【解答】解:(1)由杠杆平衡条件F1 L1=F3 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越小,因此CA作为动力臂最长,据此根据力与力臂的垂直关系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2)图甲中,指甲刀的背面比较粗糙,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图乙中的D处,指甲刀的刀口比较锋利,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2)摩擦力。

五、计算题

25.(6分)服务机器人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酒店的机器人,它能完成送餐、配送物品、回收餐具等一系列工作。求:

(1)该机器人正常运行的速度约为0.8m/s,它去距离餐厅水平距离0.12km的客房需要多少时间?

(2)该机器人总质量为18kg,它的“脚”与地面总接触面积是20c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如果机器人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2倍,则这次送餐的功率是多少?

【解答】解:(1)该机器人正常运行的速度约为0.8m/s,它去距离餐厅水平距离3.12km的客房需要的时间t==;

(2)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F=G=mg=18kg×10N/kg=180N,

它对地面的压强p===9×105Pa;

(3)机器人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F牵=f=0.2G=3.2×180N=36N,

根据P===Fv可知这次送餐的功率P=F牵v=36N×0.2m/s=28.8W。

答:(1)该机器人正常运行的速度约为0.2m/s,它去距离餐厅水平距离0.12km的客房需要150s的时间;

(2)该机器人总质量为18kg,它的“脚”与地面总接触面积是20c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6×104Pa;

(3)如果机器人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5倍,则这次送餐的功率是28.8W。

26.(7分)如图甲所示,救援队用电动机以0.1m/s的恒定速度将长方体物块从水底打捞出水面,整个过程中电动机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忽略水的阻力且未遇到障碍物,忽略绳子的自重、浮力和摩擦)

(1)物块的质量;

(2)物块的密度;

(3)电动机在40~50s时段内功率的变化范围。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物体露出水面之后拉力为F2=800N,

此时重力与拉力二力平衡,所以物重G=800N。

由G=mg得,

长方体的质量为m===80kg;

(2)由图象可知,物体露出水面之前拉力为F1=700N,

所以F浮=G﹣F拉=800N﹣700N=100N,

由F浮=ρ液gV排得,

长方体的体积为V=V排===10﹣6m3,

长方体的密度为ρ===5×103kg/m3;

(3)由P===Fv得,

在第40s水电动机的功率为P5=F1v=700N×0.2m/s=70W;

在第50s水电动机的功率为P2=F2v=800N×4.1m/s=80W。

所以,电动机在40~50s时段内功率的变化范围为70W~80W。

答:(1)物块的质量为80kg;

(2)物块的密度为8×102kg/m3;

(3)电动机在40~50s时段内功率的变化范围为70W~80W。

27.(7分)科技小组用长方体泡沫塑料A、三脚架和灯泡等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型(如图),模型A的底面积为100cm2,它的底部与重1N、体积为2×10﹣4m3的浮子B用细绳相连。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航标灯静止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6c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求:

(1)航标灯静止时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

(2)航标灯模型A的总重力是多大?

【解答】解:(1)航标灯静止时A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为h=6cm=0.06m,

航标灯静止时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5×103kg/m3×10N/kg×4.06m=600Pa,

根据p=可知航标灯静止时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压=pS=600Pa×100×10﹣4m2=7N;

(2)浮子B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体积,为2×10﹣4m2,浮子B所受浮力F浮B=ρ水gV排B=1.0×102kg/m3×10N/kg×2×10﹣4m3=2N,

此时B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的作用,

则绳子的拉力F=F浮B﹣GB=3N﹣1N=1N,

航标灯模型A排开水的体积V排A=7cm×100cm2=600cm3=6×10﹣4m3,

航标灯模型A所受浮力F浮A=ρ水gV排A=3.0×103kg/m5×10N/kg×6×10﹣4m2=6N,

此时A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拉力的作用,

故航标灯模型A的总重力GA=F浮A﹣F=6N﹣7N=5N。

答:(1)航标灯静止时泡沫塑料A底部受到水的压力是6N;

(2)航标灯模型A的总重力是3N。

六、阅读探究题

28.(5分)研究汽车的安全行驶。

小雨和姐姐为了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他们模拟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mA=mC>mB)先后从同一斜面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hA=hB>hC)的位置自由滚下。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小木块被推动  距离 来判定小球动能的大小。

(2)为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用甲、乙两次实验,发现小球的  质量 越大,动能越大。

(3)为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  质量 一定,实验时应选择下图  甲、丙 两次实验

进行比较。

(4)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为进一步研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他们查阅资料得知: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最大值等于物体初动能,物体动能的计算公式是EK=mv2(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则:当质量为1kg的物块,其初速度为1m/s时,滑行的最大距离为0.lm,滑行的最大距离是  0.9 m。

【解答】解:(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体验,即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故可以得出结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

(3)超速是指汽车的质量一定,速度越大。选择小的质量相等,即滚下的高度不同、丙两图;

(4)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压力不变,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当质量为1kg的物块,其初速度为1m/s时;当物块的初速度为8m/s时K=mv8可知,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由于小球的动能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根据W=fs可知,即0.7m。

故答案为:(1)距离;(2)质量;甲、丙;(4)0.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