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
2025-09-29 18:15:24 责编:小OO
文档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古城中学 孙玉雪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课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教材中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来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本节内容在本册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今后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规范化,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它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大纲,教材内容的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以及正确的解题格式。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

(1)引导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旧引新。

(2)讲授法: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讲解,传授新知识。

(3)范例教学法:通过讲解范例,给学生一正确的解题格式,通过练习,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如何做化学计算题。

五、说学法

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课堂回顾  引入新课

从化学方程式提供了什么信息? C + O2 CO2入手,引出利用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进而得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关系。因此,只要知道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我们就可以求出其他未知物的质量。 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比例法”。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

1、例题讲解和例题学习:

我将详细讲解一道根据“利用反应物求生成物”的例题,先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给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然后总结计算依据和解题步骤。在讲解过程中强化未知数的设定,方程式的书写,相关物质间的质量关系的求法,比例式的列法和求解及计算过程中的单位等问题。

通过例1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先带领学生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解决关于“利用生成物求反应物”的例题,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点评,使学生区分并掌握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巩固解题步骤,规范解题格式。

(三)课堂练习  深化知识

1、辨析改错

水电解生产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36Kg水能生成氧气多少克?生成水氢气多少克?有同学这样计算:

解:设生成氧气质量为xkg,生成氢气质量为ykg .

             2H2O4H↑   +   O2↑                 

2×18      4×1       32

               72       x kg     y kg

           

2、课本P103 练一练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100 g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

[提问]题中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反应物或者生成物)

[学生分析、讨论、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解法一:解:设氯气的质量为x,氯化氢的质量为y

H2  + Cl22HCl

2    71        73

100g  x         y

答:需要氯气3550 g,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 g。

(2)引导学生理解解法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四)课堂小结  总结提高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 ①步骤要完整;   

  ②格式要规范;    

 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    

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五、作业布置

学校作业:课后练习题2、3

家庭作业:1、完成本节配套练习题目         2、课本103页第一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将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转向定量分析运用的教学。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教学是从宏观的形象思维到微观的抽象思维,再到化学用语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学习能力的紧张学习,本节课是将基础知识与技能初步转向定量分析运用的启蒙教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化学反应基础知识出发,与实际实验、生活、生产情境结合,进行顺其自然的引导。教学过程中,应从训练学生思维分析与计算技能入手,注意提倡思考的重要性;同时巩固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本节课不足之处:

1、课堂利用碳和氧气在点燃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程式进行回顾有关化学方程式量方面的含义,若能够从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方程式入手回顾量的含义,与例题1对应,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同时节约课上的时间。

2、时间安排欠佳,没有让学生上黑板板演;

3、列比例式这一步骤应该再详细讲解,让全体学生彻底理解。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学生计算出现问题时给予适时指导;

5、课堂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改错等形式发挥了学生积极主动的作用,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较高,学习积极性较好,可考虑让掌握地较好的学生直接讲解题目或者分层次教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