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2025-09-29 18:15:08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总 课 题: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

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课堂教学

一 组织教学

三 授新课

启发引导阶段

1、先择如《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最后的晚餐》、等作品,结合希腊神话和教《圣经》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理念和意蕴。

(教学参考资料)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

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性美的精湛典范。

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雕像中女神的椭圆形的面庞,简单的发髻、平平额头、笔直的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娴静、端庄、凝重的神情。

雕像中女神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雕像中女神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了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

古希腊人崇尚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魄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可以说在《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关于“残缺美”。 

断臂的维纳斯一出土,就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的赞誉。19世纪一些顶尖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极口赞美它。比如,罗丹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这是神品中之神品!……这是中正和平的肉感,经理智熏染过的生之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人们欣赏的焦点有二:一是形体美,一是由节制的表情与动作体现出来的理性美。对于断臂,则没有特别留意。从维纳斯的断臂中领悟到“残缺美”,应该是比较靠后的事情。法国作家让·艾卡尔在《鉴赏力的批评》一书中曾说:“说真的,如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那样去支配现代精神。而且她的作者的象征手法也不会被广大的观赏者所认识,在我们的眼里,她也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即帕里斯的裁判中的女主角。”(编者注:流行说法认为,维纳斯手里拿着的后来成为特洛亚战争导火索的金苹果。)现在,由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引发出来的“残缺美”的概念,已普遍地为人们接受。因此,本文作者的观点其实算不上标新立异。 

此外要注意的是,“残缺美”仅只能作为一种类型,它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比如绘画名作《蒙娜丽莎》,它的画面基本没有什么毁损,但同样向欣赏者们暗示了丰富的内容,在美术史上它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 

二、千古美谈的思考──话说“断臂美人”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美的绝对性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品质,是确定美的本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永恒性、稳定性,因而它是不朽的,具有永不枯竭的美的魅力。

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其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的形态两者都能充分显示,如大海的波涛,既有惊涛骇浪的恐怖,又有平波展镜的朗丽。它时美时不美,呈现出相对性,然而在相对性中又表现出它那气势壮阔的美的绝对性。有的美的形态相对性很强,绝对性异常弱,如人的装饰美,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人们对它的审美,也往往众说纷纭,并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有的美的形态绝对性非常明显,相对性比较隐晦,如火红的朝阳,皓洁的明月,雄伟的长城、秀丽的黄山等,古今中外的观赏者都是赞美的。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的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能成为举世公认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共赏,可谓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就在于美的绝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强大。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某些共同利益、心理和要求,具有超越于时代的共同美的特点。

(一)高洁的精神美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神,也是爱神。主管爱情、婚姻和保护家庭。她天生丽质,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但自身却很不幸,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人们出于同情、感激和美好的愿望,崇拜她,把她视为“美好、善良、正义”的象征。由此,产生过许多以她为题材的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雕像,虽然借助于神的名义,而实际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理想”,是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说”的产物,即神都具有人的外形和性格,只是神是最完美的人。因此,雕像不像欧洲中世纪和东方古代同类题材的艺术品那样充满宗教的神秘色彩,神都是头顶光环或三头六臂,而是极富有人情味。从而不但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还鼓舞着人的斗志。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比17年的原则(指法国资产阶级时期的宣言)更不容怀疑。”意即: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19世纪作家乌斯宾斯基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潦倒的教师从维纳斯美丽动人的形象中,唤起生的欲望和力量,改变了对人的看法。认识到人是美的,是有力量的,是能得到幸福的,为了人类的幸福,必须进行不屈的斗争。马克思也对它作过很高的评价:《米洛斯的维纳斯》展露着希腊人的思想、意志和品格。虽有着时代的局限(未直接表现人与社会的矛盾),但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雕像半裸的身躯,肌体圆润、丰满、优雅、健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女性的纯洁和健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教养与美德。显得落落大方,既庄重典雅,舒畅自由而又节制有度,给人以“雄伟”和“温暖”感。全着装不能充分展露“美神”与“爱神”之美,全裸又有放荡之嫌。《罗丹艺术论》中说:“这是古代的神品,给人以被抑制了的热情、理智所调节了的生的愉快。”意思是说:透过她妩媚娴雅的形体,表现了内在的人性精灵之美。雕像的头部微微昂起,眼睛凝视前方,专注沉静,面部流露出智慧、矜持的表情,给人以坦荡无邪、自尊而又自信。无故意挑逗献媚,矫揉造作之感,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态,温煦亲切的美,纯正而耐看,使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在它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蒙娜丽萨》这幅肖像画的原型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为作这幅画,达·芬奇先研究了她的心理,为保持她欢愉的心情还特别请来竖琴师和歌手为她表演。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那丽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动。在你看这幅画时,依然会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蕴含的摄人心魄的力量。 

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造型 .表现领域,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去装点自己的居室,能够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版画、装饰画、铅笔淡彩画等画种和挂画的形式美要求。最后进行展示交流并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树立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评述,了解运用美术作品进行居室装饰的多种表现方法和不同特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点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通过学习居室装饰设计和学习创作适合居室装饰的美术作品,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及审美表现能力,增强与他人进行合作艺术实践和艺术鉴赏的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重点:认识居室装饰特点,提高学生审美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和人文特点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 

一、组织教学: 

1、你家里有装饰画吗? 

就如眼睛让人充满智慧与灵气一样,装饰画也赋予居室灵性、智慧和思想。家里的装饰画应当既能体现主人的个性、品位和风格,又能点缀居室的色彩,调和室内气氛。 

2、装饰画的品种 

常见的装饰画有油画、水彩画、动感画、烙画、镶嵌画、摄影画、挂毯画、丙烯画、铜板画、玻璃画、竹编画、抽纱画、剪纸画、木刻画、绳结画、磨漆画等。 

找一找第6页的图片中的装饰画有哪些品种? 

3、装饰画的风格。装饰画风格大体上分为六种: 

热情奔放型镶嵌画、丙烯画、玻璃画:具有色彩鲜艳夺目,易表现热烈感情的新生活特点,适宜新婚家庭布置。 

古朴典雅型挂毯画、竹编画、绳结画 :古朴端庄、富于韵味、艺术气氛浓厚,适宜和颜色较深的中式家具配套。 

贵族气质型油画  :是装饰画中最具有贵族气息的一种,它属纯手工制作,同时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临摹或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现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油画题材一般为风景、人物和静物。适宜于“海归派”等具有西方学识与情结的人士。 

现代新贵型动感画  :是装饰画中的新贵,以优美的图案,清亮的色彩,动感的效果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动感画也以风景为主,高山流水,古朴典雅。  现代时尚型摄影画  :具有画面明朗、层次清晰、视野开阔的特点,特别是大幅摄影画,适宜与组合家具衬托,可增强家庭居室中的观赏性和时代感。适宜于喜爱追逐潮流的现代都市人。 

古色古香型烙画   :在木板上经高温烙制而成,色彩稍深于木原色。图案的线条较细,效果也就更加细致入微。烙画多采用国画笔法,一般为传统山水或动物画,古色古香。 

4、欣赏: 

三、学生活动: 

1、你最喜欢课本中哪幅图片中的装饰画?为什么? 

2、你觉得哪些图中的画可以互换,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图片资料,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以供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人文特色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识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以供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3)欣赏和讨论最好分组(至少两个小组)进行。一组侧重从空间角度进行分析,但也要注意人文特色。另一组则着重注意对人文特色的分析,但也不应忽视空间特点。 

四、课后学习 

    观察自己卧室或家里的环境,感觉比较适合挂什么样的装饰画? 

       (1)、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次摸拟的居室装饰设计。(可以模拟以任何艺术大师的作品和任何材质的装饰材料作为自己居室装饰的元素、材料。) 

       (2)、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图像处理的方式,对自己的进行装饰设计;或者对自己搜集的居室装饰资料进行再创作。 

课    时:1—2课时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二、新课学习: 

1、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五、课堂小结: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 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板书:写意花鸟画 

课    题:  版画制作--体验印刷的乐趣 

教材分析: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画种,它利用最简便的材料(各种纸张)和工具(剪刀),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通过拓印可以获得多份相同的纸版画作品,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制作过程较为简便,动手又动脑,对中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和材料特点; 

2、结合一种版画的制作,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学习版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版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具——欣赏用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不同题材、不同版种的版画作品(图片);以版画作品作为装饰的居室图片;制作一种版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搜集的中外版画作品图片,制作一种版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和以版画作品作为装饰的居室图片,请同学们相互比较并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对版画的介绍,侧重对版画不同制版材料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的介绍。 

(3)结合版画的特点,结合前一个活动对写意花鸟画小品的认识和理解,着重从材料特点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人文特点进行介绍。 

2、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素材或事先准备的画稿,结合所学版种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创作。既可以完全依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将现成的素材重新组合后创作。注重利用版画的材料特色,黑白或色彩版画均可。 

版画制作过程 

课  题:变废为宝——布帖画 

教材分析: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1、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2、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 ,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 (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 (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三、布置作业: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四、作业讲评: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课    题:铅笔淡彩画  创造与表现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设计理念】 

人类生活在变幻无穷的彩色世界里,人们不但享受彩色的魅力,还学会使用色彩来装饰,丰富自己的生活,本课是让学生认识色彩世界中扩大视野,以学生虽有一定的应用常识,但作为物象的写实表现,要从自然色彩的一般规律方面,作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在教学中应结合写生对象本身具体分析物象本身和物象的关系。淡彩写生是学生在一定的素描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引导学生形成以色彩造型的作画意识及提高对固有色、光原色、环境色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点。 

2、运用铅笔淡彩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点。 

2、运用铅笔淡彩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

教学准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作品)告诉学生画中所表现的内容。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让学生进行比较,互相讨论,作品分别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哪一幅最好?

    学生的回答是对作品直观感受,教师指出,作品的不同,只是他们表现侧重不同。 

铅笔淡彩画有水彩画的性能,但又不同于铅笔画和水彩画。从画法上看,它的素描稿用线明确简练,侧重暗部刻画,可省略中间调子及亮部,颜料明暗效果对比强烈:着色宜用水彩颜料平涂,薄而透明。因此,淡彩画的特点是既有素描体积的塑造,又有水彩画轻快、活泼的艺术表现,是介于素描与水彩之间的边缘画种,常作为由素描向水彩画过渡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欣赏铅笔淡彩画的方法

三、欣赏课本的范画,教师作示范分析,学生尝试分析,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同时了解色彩的基本常识,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u      淡彩画的作画步骤 

分别布置好写生静物(坛子和两个苹果),面对实物,结合演示分析、讲解写生步骤及要求。 

(1)按静物写生的要求画好铅笔范作,(教师示范)结合实物,分析被画物之间的大小。前后位置和明暗处理,要求轮廓线肯定简洁,不用或少用橡皮擦拭,以免影响涂色效果。暗部线条排列不应过密,为用色彩表现物象的质地留有余地,这些是淡彩画素描稿的要求。 

(2)淡彩罩色(教师要作重点示范,讲解水彩作画的要求)。 

步骤一:水彩画的绘画工具。根据水彩画透明、轻盈、润泽的艺术特色,首先,所用水彩用纸以质地洁白,厚实,表面稍粗,约有吸水性为好,初学者可以用普通画纸代替;画笔要求虽不严格,但软硬适中且含水量大者为好,一般毛笔、水粉笔也可使用。 

步骤二:水彩的画法很多,淡彩即是一种最简单的画法。(教师在已画好的素描稿上着色示范),分析出不同物象的固有色,适当兼顾光源色和环境色,色彩厚薄要把握好分寸,以不掩盖所画的铅笔线为宜,基本平涂,尽量避免反复涂抹,一旦泛起铅粉,画面就会灰暗而失去润泽轻快的特色。

点。 

 (2). 教师点评:教师对造型准确,色彩较好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教师表扬作业较好的同学,为自己的居室献上一个小小的礼物。 

板书:标题   铅笔淡彩画 

一、铅笔淡彩画的特点 

二、铅笔淡彩画的欣赏方法 

三、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步骤 

活动评述:

铅笔淡彩画看似简单,但它对铅笔的造型要求和着色要求和着色时的色彩运用及渲染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可分小组进行创作;先由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绘制铅笔画稿,然后再由色彩渲染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绘制。不论是配合创作还是单独创作,都应该在色彩充分干燥后,用铅笔对色彩覆盖但需要突出的局部进行勾画,方法与铅笔起稿时相同。对于需要运用色彩细致刻画的部分可以用小笔结合较浓厚的色彩进行刻画。 

 

活动四 

课  题:变废为宝——布帖画 

教材分析: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课    时:1课时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一、导入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 ,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设计理念】 

人类生活在变幻无穷的彩色世界里,人们不但享受彩色的魅力,还学会使用色彩来装饰,丰富自己的生活,本课是让学生认识色彩世界中扩大视野,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了师生互动的原则,引导学生由素描写生转入色彩写生,注重了色彩造型的培养。 

教材分析 

本活动五是第二单元的一个课题,是引导学生由素描造型向色彩造型过渡的重要一课,教学过程充分运用淡彩画的表现形式,借助学生已有的素描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色与形的关系,提高写实色彩的表现能力和以色彩造型的意识。 

本课作业在形体塑造上虽不如调子素描完整,但也涉及到了明暗关系。至于色彩,学生虽有一定的应用常识,但作为物象的写实表现,要从自然色彩的一般规律方面,作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在教学中应结合写生对象本身具体分析物象本身和物象的关系。淡彩写生是学生在一定的素描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引导学生形成以色彩造型的作画意识及提高对固有色、光原色、环境色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点。 

2、运用铅笔淡彩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点。 

u      铅笔淡彩画的特点 

铅笔淡彩画有水彩画的性能,但又不同于铅笔画和水彩画。从画法上看,它的素描稿用线明确简练,侧重暗部刻画,可省略中间调子及亮部,颜料明暗效果对比强烈:着色宜用水彩颜料平涂,薄而透明。因此,淡彩画的特点是既有素描体积的塑造,又有水彩画轻快、活泼的艺术表现,是介于素描与水彩之间的边缘画种,常作为由素描向水彩画过渡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欣赏铅笔淡彩画的方法

      1)看构图

      2)看形式

      3)看内涵 

三、欣赏课本的范画,教师作示范分析,学生尝试分析,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同时了解色彩的基本常识,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u      淡彩画的作画步骤 

分别布置好写生静物(坛子和两个苹果),面对实物,结合演示分析、讲解写生步骤及要求。 

(1)按静物写生的要求画好铅笔范作,(教师示范)结合实物,分析被画物之间的大小。前后位置和明暗处理,要求轮廓线肯定简洁,不用或少用橡皮擦拭,以免影响涂色效果。暗部线条排列不应过密,为用色彩表现物象的质地留有余地,这些是淡彩画素描稿的要求。 

(2)淡彩罩色(教师要作重点示范,讲解水彩作画的要求)。 

步骤一:水彩画的绘画工具。根据水彩画透明、轻盈、润泽的艺术特色,首先,所用水彩用纸以质地洁白,厚实,表面稍粗,约有吸水性为好,初学者可以用普通画纸代替;画笔要求虽不严格,但软硬适中且含水量大者为好,一般毛笔、水粉笔也可使用。 

步骤二:水彩的画法很多,淡彩即是一种最简单的画法。(教师在已画好的素描稿上着色示范),分析出不同物象的固有色,适当兼顾光源色和环境色,色彩厚薄要把握好分寸,以不掩盖所画的铅笔线为宜,基本平涂,尽量避免反复涂抹,一旦泛起铅粉,画面就会灰暗而失去润泽轻快的特色。

    四、学生活动 

要求一部分学生按教师要求的步骤和方法临摹前面的范画,也可二至三名学生合作写生一幅淡彩画,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注意两点: 

(1). 形体暗部处理是否得当,对提前完成者,抓住好的画例,为同学树立标准。 

(2). 设色方法要卧笔平涂,避免笔尖描画。 

五、作业讲评 

(1). 学生互评,将学生的作品摆放在前边,让学生讨论欣赏,并且指出优缺点。 

 (2). 教师点评:教师对造型准确,色彩较好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教师表扬作业较好的同学,为自己的居室献上一个小小的礼物。 

板书:标题   铅笔淡彩画 

一、铅笔淡彩画的特点 

二、铅笔淡彩画的欣赏方法 

三、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步骤 

活动评述:

铅笔淡彩画看似简单,但它对铅笔的造型要求和着色要求和着色时的色彩运用及渲染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可分小组进行创作;先由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绘制铅笔画稿,然后再由色彩渲染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绘制。不论是配合创作还是单独创作,都应该在色彩充分干燥后,用铅笔对色彩覆盖但需要突出的局部进行勾画,方法与铅笔起稿时相同。对于需要运用色彩细致刻画的部分可以用小笔结合较浓厚的色彩进行刻画。  

第三单元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设计 .应用领域,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各种废弃材料,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工艺品,清洁并美化自身和社会环境。内容涉及纸材、线材、蛋壳、泥等材料的制作,学习其制作方法。 

单元总目标: 

1、了解和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媒材特性,进行创和设计,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2、通过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纸盒、瓦楞纸板、旧电线、塑料瓶、蛋壳、胶泥及其他多种可能利用的材料,设计与制作小摆设。 

课    题:线材人物、动物造型 

课    型:设计、应用 

课    时:1课时 

【设计理念】 

美术来自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美好的东西就是人们在生活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精品,本课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最喜欢的动物入手。从述、描到创作这一个过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爱护好人类的邻居。增强环保意识,爱护生态,共创和谐社会。 

教学目标: 

用可弯曲的线材(旧电线)的造型创作,体验线材人物、动物造型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