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
2025-09-29 18:13:56 责编:小OO
文档
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国情 理解国策》基本观点

1、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是表现在一两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党和国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用来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7、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0、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12、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

1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符合“三个有利于”这个判断标准的

14、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5、改革的根本目的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6、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17、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8、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0、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1、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称之为国有经济。

22、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称之为集体经济。

23、集体经济直接体现的原则,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国家正在完善法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制度制度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8、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9、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30、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2、教育的功能: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33、教育的作用: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34、科教兴国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5、科教兴国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6、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7、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也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国情之一。

38、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资源状况,也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国情之一。

39、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是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也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国情之一。

40、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起的责任。

41、计划生育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2、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43、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质量。

44、环保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45、环保应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46、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和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体现。

48、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符合中国实际、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49、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基本问答

1.1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P5第三段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是表现在一两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三) 为什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1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2 科技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 社会主义社会的具度还不够完善

(四) 我们认识这一最基本国情的意义是什么?

答:这一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二、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 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答: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党和国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三、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 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 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什么?为什么?

答:工作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1)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 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基本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

(五)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改革的实质?根本目的?

答: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3、结论: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符合“三个有利于”这个判断标准的。

(六)为什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答: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2 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经济

(一) 公有制经济包含的内容?

答: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二) 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如何?

答: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 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如何?

答: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的保障。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二 、什么是国有经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称之为国有经济。

作用和地位: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什么是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称之为集体经济。

作用和地位:集体经济直接体现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非公有制经济

(一)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的内容?

答: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三)国家家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

答:国家正在完善法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一)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制度制度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六、在我国,人民怎样实现当家作主?

答: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保障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管理自已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八、一国两制

(一) 一国两制的含义

答: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二) 港澳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答:港澳回归后保持着繁荣稳定,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三) 为什么说回归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答:回归,祖国统一能带来社会进步、经济繁荣,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何有关“”、“”或“”的主张,都是违背中华民族利益和中国人愿的,是绝不允许的。

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答:基本内容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目的是指引我国经济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二、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1、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互联网把网络与电视结合起来创造出“虚拟世界”,使高新技术得以实现,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3、结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如何?应怎样面对现状?

   答: 现状: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在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等方面硕果累累,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如何面对:只有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才能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四、教育的重要性?

答:1、教育的功能: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

2、教育的作用:

   A、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B、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C、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D、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五、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

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六、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一)科教兴国的含义?

答: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二)科教兴国的要求?(怎样科教兴国?)

    答:1、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答: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原因是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七、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进程中,中学生该做些什么?

答: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如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

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八、我国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是什么?

答:国情之一: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国情之二: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

的资源状况。

 国情之三: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这是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

九、我们应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

答:1、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我们中学生应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十、如何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答:1、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2、 目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3、 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4、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质量。

十一、如何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答:1、环保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

2、应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先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十二 、如何实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答:1、坚持节约和开发并举

    2、把节约放在首位

    3、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4、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