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物理实验报告.
2025-09-29 18:14:36 责编:小OO
文档
吸声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学校:宁波大学

专业:建筑142

学号:146330422

姓名:俞卓成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一种测定材料吸声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仪器等:

1、100mm 声学驻波管

2、双通道声学振动分析系统

三、实验原理

驻波管法是以在一小块试件上入射和反射的纯音比较为依据。由于来自吸声材料的反射声存在1/4波长的相位变化,也就是说反射波的最大振幅与入射波振幅最小的位置重合。同样,入射波振幅的最大值与反射波振幅的最小值重合。

四、实验步骤

1、将一块直径为100mm 的吸声材料试件,用托座装于测量管的一端。设备的装置如图所示:

2、将纯音振荡器调至125Hz ,移动传声器与探管直至在声压级分析仪器上读出最大声压级与最小声压级,并作记录。

3、通过公式测得该材料的吸声系数。

4、按上述步骤测量到频率为1500Hz 。

五、实验数据处理:

吸声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2

(1A

B

n -=α(1)

0lg

20p p L p =,B A B

A p p -+=min

max ,B A B A n -+=(2)

1

242++=

n n n n α(3)

A —发射波的振幅;

B —入射波的振幅;

注:可以使用的驻波管的最大直径是声波波长的一半左右,最小管长为1/4波长,因此本仪器的测量范围在63Hz ~1800Hz 之间。

频率混响时间

1.250000E+2 4.500000E-1

1.600000E+27.460000E-1

2.000000E+2

3.290000E-1

2.500000E+2

3.0000E-1

3.150000E+2 3.780000E-1

4.000000E+2 4.620000E-1

5.000000E+27.980000E-1

6.300000E+2 3.470000E-1

8.000000E+2 6.860000E-1

1.000000E+38.810000E-1

1.250000E+38.520000E-1

1.600000E+3 4.330000E-1

七、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造成误差的原因包括:驻波管外部噪声、移动小车速度的影响等。

由实验和资料查阅可知,多空材料对中高频吸声效果较好,多孔板共振吸声和薄膜材料的空腔细声方式对中低频吸声效果较好。

混响时间测定实验报告

学校:宁波大学

专业:建筑142

学号:146330422

姓名:俞卓成

一、实验目的

1、充分认识混响时间在厅堂音质设计中的作用。

2、学会测量厅堂的混响时间。

二、实验设备、仪器等:

1、全指向性声源

2、双通道声学振动分析系统

三、实验原理

利用双通道声学振动分析系统产生粉红噪声,当声音达到稳定后停止发生,使平均声能密度从原始值衰变到其百万分之一,测量所经历的时间即得到混响时间。

四、实验步骤

使用声望VS302USB系统(已校准)、无指向性声源和功率放大系统,按实验要求进行软件操作和测量,并收集软件所采集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

频率(Hz)混响时间(s)频率(Hz)混响时间(s)

1.000000E+2 1.860000E+08.000000E+2 1.590000E+0

1.250000E+2 1.360000E+0 1.000000E+3 1.780000E+0

1.600000E+2 1.320000E+0 1.250000E+3 1.550000E+0

2.000000E+2 1.240000E+0 1.600000E+3 1.390000E+0

2.500000E+2 1.570000E+0 2.000000E+3 1.520000E+0

3.150000E+2 1.820000E+0 2.500000E+3 1.430000E+0

4.000000E+2 1.690000E+0 3.150000E+3 1.560000E+0

5.000000E+2 1.570000E+0 4.000000E+3 1.580000E+0

6.300000E+2 1.550000E+0 5.000000E+3 1.870000E+0

六、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引起误差原因:室内人声和噪声。

影响混响时间的主要因素:房间的体积和表面积、空气湿度、声音频率和室内对声音的吸收程度。不同大小的房间作不同用途时,有不同的最佳混响时间和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一般是在响度要求和清晰度之间取折衷。教室、起居室、会议室、报告厅、大会堂等专门或主要为语言应用的建筑,以及办公室、实验室等脑力劳动场所,要求短暂的混响时间。音乐厅、剧院等则需要较长的混响时间。

房间隔声实验报告

学校:宁波大学

专业:建筑142

学号:146330422

姓名:俞卓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声级计。

2、了解房门及隔墙允许噪声级的指标。

二、实验设备、仪器等:

HS5660系列精密脉冲声级计

双通道声学振动分析系统

三、实验原理

隔声量是发生室与受声室的平均声压级差,再加上受声室吸声量的修正得到。

四、实验步骤

1、将双通道声学振动分析系统、功放、扬声器按下图连接好。

2、在两个不同房间(如下图所示),分别在同一水平高度(1.2米为佳)布置测试点,传声器位置离

房间界面或扩散体应大于0.5米。

3、发出白噪声,用声级计在这两个测试点分别测量2次,并记录数据。双通道振动声

学分析系统

放大器扬声器测点测点测点

五、实验数据记录1、实验数据记录

室内声压级室外声压级

8662.9

2、计算隔墙的隔声量:

公式:

lg

10T T D D nT +=D nT —标准声压级差(dB);

D —声压级差(dB);

T —受声室的混响时间(s);

T 0—基准混响时间,取0.5s;带入得D nT =23.1+10lg3.72≈28.8(dB)

注:如果两房间具有不同的体积,则隔声量与传声方向有关。在给出结果时应注明传声方向。

声压级读数的修正

声级之间的差值从声源工作时测得的声压级中减支的修正项以获得仅由声源产生的声压级

(分贝)

<3 3 4~5 6~9>10测量无效

3

2

1

3、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

引起误差的原因:室内外因人活动产生的噪声、测得的混响时间不准确等。

影响墙体门窗等的隔声效果的因素:墙体和门窗缝隙、墙体和门窗使用的材料等。提高墙体和门窗隔声性能的方法:使用隔声材料、减少门窗缝隙和墙体开裂等。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