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
2025-09-29 18:16:27 责编:小OO
文档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  

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

作者:邱 克  

  单位:芜湖市第八中学    

字数:约3280字

日期:2009年5月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  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

作者:邱克    单位:芜湖市第八中学     电子邮箱:qkqdyqy@sina.com

【课 题】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

【教 材】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装机历程》,本单元围绕装机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遵循的步骤,共安排了3个活动。《了解多媒体计算机》为活动1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活动1由2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第二课时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组装。由于本单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装机,所以在活动1第一课时中,我将指导学生们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较为深入地分析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们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了解目前计算机的主流配置情况及行情,使学生们对购买计算机和组装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年级非零起点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对整个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上还不是很清晰,学生们对计算机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还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剖析计算机的结构及硬件知识,对自主购买和组装计算机还感到很困惑,很神秘。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于计算机硬件知识的介绍要避免过分理论化和专业化,力求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2).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2、过程性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计算机的组成。

(2).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通过实践操作,完成“虚拟装机”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性目标:

(1).通过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兴趣。

(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并且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划分。

【教学难点】

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上来分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1). 在教学上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适时点拨予以指导。

(2). 在教学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虚拟装机”的学习环节,通过完成这一虚拟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气氛轻松愉悦。

(3). 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小组协作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法

    本课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主题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虚拟装机”,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模拟装机,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工作:

1、教学设计。

2、收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3、布置学生预习新课。

4、教具准备:

⑴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1台和学生用计算机50台。

⑵ 报废的计算机主机箱4台。

学生准备工作:

1.预习课本,填写课本“研究室”。

2. 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硬件知识,了解目前计算机的主流配置情况及行情。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

导入

1.展示:计算机外观示意图

2.提问:仔细观察多媒体计算机外观,包括哪些部件?

 教师小结:

①我们把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硬件”。

②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学生互相补充)。

2.理解“硬件”的概念。

3.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使学生对计算机外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出本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为新课奠定基础。

质疑

探究

第一部分:计算机组成

师:你们知道主机箱内部有些什么部件吗?

1.实物展示:打开的主机箱

图片展示:主机箱内部

2.知识扩展:

计算机工作原理

师: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来讲,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CPU、存储器、输出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3.简单介绍各部分硬件的作用及产品:(课件展示)

①输入设备 ②CPU ③存储器 ④输出设备 ⑤主板  ⑥其他设备

1.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补充)。

2.听老师讲解分析,了解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

3.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分析,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硬件知识。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通过简单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机箱内为何有这些部件,进一步加深硬件的概念。

3.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计算机组成及硬件知识。

综合活动布置综合活动1:

组织学生上网查找和了解当前多媒体计算机中CPU、内存和硬盘等硬件的主流配置情况。

1.分小组进行活动,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

2.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1.任务驱动:规定具体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2.发挥学生协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评价交流组织各小组讨论、发言1.组长结合本组意见进行汇报交流。

2.同学们互相补充、交流信息。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综合    

活动

布置综合活动2:

“虚拟装机”: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

(教师可推荐几个“电脑DIY”的网站供学生参考)

利用所学知识,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多媒体计算机。

1. 任务驱动,学以致用。

2.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填写“活动评价”。

听老师总结,填写“活动评价”。

加深学生的理解,让知识技能得到提升。
布置课后任务1.继续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

2.预习新课:

第二部分:组装计算机

利用所学知识,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多媒体计算机。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如何组装计算机。

1.任务驱动,学以致用,巩固学习内容。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为新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计算机硬件这样的新事物的认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计算机硬件,迅速产生亲近感。考虑到初一学生在小学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温故而知新”,通过观察计算机的外观,引导学生们根据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来分析计算机的组成和硬件结构。此外,我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组织学生上网查找和了解当前多媒体计算机中CPU、内存和硬盘等硬件的主流配置情况及行情,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虚拟装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互联网上虚拟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配置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原来并不是一件深不可测的事情,通过学习,自己也完全有能力组装配置一台经济实用的多媒体计算机。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做到了“温故”;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做到了“知新”,使得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不会因为由小学跨入初中出现了断层,而是通过“温故而知新”,实现了知识链的连接,帮助学生们尽快适应并过渡到初一年级的信息技术的世界中来。

在学生们利用互联网资源,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以及“虚拟装机”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一部分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比较生疏,对计算机硬件知识也没有很好的掌握,两节分化较为明显。教师可适当地安排这两类学生坐在一起,让学生们互相帮助。

【板书设计】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