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安徽省六安市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2025-09-27 16:07:16 责编:小OO
文档
安徽省六安市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 要:从安徽省六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并结合中国的中小城市发展的基本概况,进而获得以六安为代表的中国的中小城市的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对策。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城市历来是大城市圈的附庸,是大城市的经济腹地,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都较低,与发达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六安市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把城市定位正确、明确,依靠自身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经济活动。

关键词:中小城市;六安市;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

1 六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根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城市的划分标准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1.1 六安市基本概况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全市(2010年)年人口为704.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40万,gdp(2010年)为676.1亿元,人均gdp为9593元人民币,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六安市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特别是中西部的中小城市)的工业不发达的、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既非东部沿海城市,也非国家重点规划、重点扶持的城市。六安市市区人口为40万,在城市化水平上属于小城市。

1.2 六安市发展的现状

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六安市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gdp为439.83亿元,同比增长15.2%,从2004年开始连续四年gdp的增长速度都超过13%,2007年比安徽省gdp增速排在全省第四位。从表1反应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得到,2000年—2003年六安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都是以比较低的速度在增长,但是,2003年以后,六安市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从2000年的233个增长到2008年的771个,增幅明显,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757478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2020700万元,增长近3倍,六安地区的发展速度在加快。

初步核算,2010年六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59.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7.4%。六安市处于一个以农业产业较为突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的阶段。

1.3 六安市的发展特点

2010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将中国的中小城市的基本状况可以概括为:整体城市化水平不高,辐射能力有限;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经济水平落后于大城市,基本上是大城市的经济附庸;各地区之间差距很大,中小城市发展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东部中小城市都是靠劳动密集性产业发展起来,面临产业升级,中西部中小城市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发挥,整体上东中西的中小城市的创新能力不强。除了具备我国中小城市的基本特点以外,六安市的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

(1)产业结构不协调,工业化水平不高,对农业促进作用有限,但是工业发展速度在加快六安市的工业水平低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业基础也较为落后。我国整体产业结构现状是第三产业比重太低,第二产业比重太高,第一产业有待优化,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六安市本身就具有农业的区位优势,该地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粮、棉、油供应地,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角度来看,六安必须突出农业区位优势,走现代化农业道路,开发绿色环保农业。因此,六安市应该重点发展工业,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

(2)农业落后,但是农业区位优势明显。我们总结六安市的区位特点,认为六安市发展农业具有很大的优势,在东部人地矛盾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这些资源会促使农业产业往六安发展和积聚,未来六安完全可以作为东部重要的农业基地。一个地区不一定都要实现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状况才是产业结构合理的表现,相反,六安市应该根据本地区自身的特点,通过提高本地农业经济效益,打造本地农业品牌,农业生产力,强化农业产业在经济发展的作用,走特色农业道路和特色工业化道路。区位条件是影响农业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六安市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宁西铁路使大别山腹地与合肥、南京、西安等大中城市的距离缩短;这些有利于皖西地区农业经济产品市场的拓展,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对外贸易。

(3)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六安是一个自然和人文资源都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对六安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六安瓜片”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千百年来皖西人民在采茶、制茶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而且,六安瓜片2008年成功申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安是古代诸侯国,拥有淮南王墓,六安王墓,孙叔敖所建的“水门塘”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霍邱铁矿、金寨钼矿、霍山金矿、金寨铅锌矿等矿产资源。六安市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皋陶法制文化,属于国家级文化牌的楚都文化,属于中华民族自然和文化遗产重要品牌的皖西奇特生态文化,以及重要圣地文化。

2 六安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六安市既面临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六安所拥有的资源禀赋来看,六安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不应盲目的工业化,而是要根据本地的特色开展工业化,尤其要以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开展与农业特色相符合工业化道路。

(1)六安市面临的机遇。

中国已经将“中部崛起”上升到国家战略,因而六安乃至整个安徽都面临巨大的优势,六安市要珍惜国家的倾斜,做好域内基本工作,同时借鉴域外经验,加强与域外省市在产业布局上的配合,相互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同时,合肥经济圈正在有条不紊地构筑中,“泛长三角”这一重要的新概念已由国家领导人正式提出,“泛长三角”所涵盖的范围中就包括六安。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因而未来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协调的矛盾必须得到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城市的发展机遇就是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没有中小城市的发展,就没有未来中国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

(2)六安市面临的挑战。

六安市城市化水平不高,大部分人口仍然是农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人外出务工,人口的教育水平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六安市发展所需要的资本、人才和技术都不足,这是六安市面临的最大挑战。2009年六安市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占从业人员的4.8%,大学本科学历尤其是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比重仍较低。六安市固定投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投资绝对量很低,一直处于500亿元以下的水平,资本的不足是制约六安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3 六安市发展的对策思考

城市的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发展定位、建设与管理、产业分工与联动、与企业的联系等问题上面。2009年10月23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中小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总人口达9.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23%,地方财政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1.23%。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更多的依靠中小城市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城市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未来。根据六安市的区位条件和自身特点,我们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