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语文 | 课程类型 | 必修 | ||
教材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 适用年级 | 小学六年级 | ||
教学课时 | 70课时 | 设计教师 | 楚丽红 | ||
教材背景 |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结构和思路体现与前面的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向初中教材的平稳过渡。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 ||||
学习目标 | 1.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汉字的优美。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倒叙、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以小见大、叙议结合,修辞方法,对比、映衬、暗示等写法,以及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8.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习作5次,6次小练笔。学写读书笔记和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等常见的应用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10.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结合自己了解的材料、思考,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在交际中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 11.开展综合性学习,能用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小学生活,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围绕主题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在实践活动中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谢。对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资料、组织讨论或展开调查活动。 12.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悟人生的哲理,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感受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受到传统教育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进一步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对周围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怀有感激之情。 | ||||
学习内容 | |||||
教学主题 | 教学内容 | 所需课时 | |||
第一单元 |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 5*手指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 13 | |||
第二单元 | 6.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 12 | |||
第三单元 | 6.北京的春节 7* 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 13 | |||
第四单元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16* 鲁宾孙漂流记17* 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 13 | |||
第五单元 |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 12 | |||
第六单元 | 一、成长足迹 二、依依惜别 | 5 | |||
◆ | 10首古诗词 | 5 | |||
备注 | 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 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 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前提出要求,读后交流感受或质疑问难,逐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 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
实施建议和策略: |
1、课程资源: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挖掘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民风民俗”这一单元,可联系春节习俗,让学生调查、研究、交流;又如毕业前夕,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
2、教/学活动: 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主题演讲(《我的理想》)、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班级纪念册展评。 |
3、学习评价内容和方式: 【课程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纸笔测试: 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主题演讲(《我的理想》)、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班级纪念册展评。 分项实施: 识字写字:每课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学习小伙伴互查,用自己喜欢的“图标+等级”方式进行互评,标注在课本上。全对为“优秀”;错一个为“良好”;错两个为“合格;错两个以上没有图标,继续学习,再争取。 阅读:朗读和背诵主要采用自评、家长评、同桌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 写作: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 |
4、教学建议和实施策略: (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实际学情进行作业设计 (二)、布置作业 (三)、进行完成作业的相关指导 (四)、学生完成或合作完成 (五)、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价 (六)、师评 (七)、修改订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