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2025-09-27 16:09:34 责编:小OO
文档
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免费论文网  张江君,徐新建  2007-6-4 14:09:00 网友评论 条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本文 ※我要投稿! 

关键词:CT诊断;肠梗阻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回顾性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肠梗阻,X线腹部平片和CT资料齐全的病例,把CT所见与手术病例结果对照。结果  25例中CT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其中20例经手术,CT诊断部位明确为19例,病因明确为18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95%和90%。另5例中,3例肠梗阻原因不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临床出院诊断为肠粘连, 2例临床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CT诊断;肠梗阻 

        

  肠梗阻是一种由肿瘤、炎症、内疝、肠套、肠粘连、粪块堵塞等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急腹症,临床需要了解有无梗阻及梗阻的病因与部位和严重程度,以便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了CT检查25例肠梗阻病例,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照,旨在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2~78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3例有腹部手术史。 

  1.2  检查方法  CT用GE公司sesytec-1800i,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腹腔与盆腔,层厚及层距10mm/10mm,重点部位5mm/5mm或2mm/2mm层厚及层距薄层扫描,15例平扫后行增强检查(快速团注法),因为肠梗阻患者的肠管内大量液体和气体,本组有6例服1%~1.5%的泛影葡胺溶液100~600ml。 

  1.3  诊断方法[1]  肠梗阻判断:小肠肠管扩张内径>2.5cm,结肠内径>6cm,见到近则肠管与塌陷肠管或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间的“移行带”,即梗阻部位。 

      

  2  结果 

  本组25例,腹部立卧位平片确诊肠梗阻18例;可疑小的肠液气平面7例,平片未能明确诊断肠梗阻,CT表现为扩张肠内的液体影,部分有小液气平面。25例CT均确诊为肠梗阻。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0例,较高位小肠梗阻4例,不同部位结肠梗阻9例,大小肠均扩张2例。在梗阻原因上CT诊断为肠道肿瘤5例,术后肠粘连3例,肠套叠3例,粪石2例,柿石2例(其中1例合并胃柿石),闭孔疝2例,股疝3例,肠梗阻原因不明确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临床结合病史症状诊断为肠粘连(即有腹部手术史),临床结合病史症状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治疗后痊愈2例。20例在1~20h内行手术治疗,其中部位明确的为19例,符合率95%,病因明确的为18例,符合率90%。

3  讨论

  本组25例腹部平片只有18例能明确诊断肠梗阻,约占72%,与报道基本相符[2]。对梗阻部位大部分未能作提示,因为腹部平片的信息非常有限,CT检查所示横断面可避免体内各种组织的相互重叠,准确显示扩张肠管真正内径及腔内积液情况,特别是可以发现梗阻的原因及肠管的血供情况。CT确认梗阻两端的“移行带”即梗阻部位,与手术结果相符,“移行带”的特点为其近端肠管扩张最大,以充满液体和气体为主,“移行带”远侧萎陷,无气体、液体,呈高密度条索状或团块状。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有多种多样,CT根据“移行带”的形态学改变可梗阻原因:本组20例经手术确证病因诊断的有18例。(1)肠肿瘤:CT报告5例,均手术证实。CT表现为梗阻部位软组织肿块或肠壁不规则增厚,结合增强检查,诊断率较高。笔者体会是当疑为肠壁增厚或肿块时应作薄层扫描,肠肿瘤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并注意周围淋巴结增大及数量等情况及有否肝脏病变。(2)肠粘连:多见于小肠梗阻。 CT报告5例,经随访3例临床保守后痊愈结合病史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CT表现为梗阻部位“移行带”渐行性狭窄,肠壁光滑,偶见到粘连带,而见不到其他明确病变者。与肖芝豹等[3]报告的相仿,同时要注意有无伴随的并发症如肠扭转或肠绞窄。(3)肠绞窄、肠扭转:本组2例均出现中腹近肠系膜根部区“漩涡征”(whirl sign)[4],其中1例肠壁增厚,肠壁间少量积气,肠壁强化不均、延迟强化,手术证实为小肠扭转伴肠系膜扭转,肠壁缺血坏死。(4)粪石、柿石:粪石2例在左半结肠,表现为“移行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团块影,增强不强化;柿石2例,其中1例在回肠,另1例在空肠并有胃内柿石,肠内柿石表现为“移行带”内壁呈高密度内呈低密度的类圆形块影,直径分别约4cm、3cm,壁厚薄不一,调节窗宽窗位后内可见大量纤细条状影,手术及标本病理可见其内为柿核、柿皮和植物纤维等结构,胃内柿石1枚漂浮于胃液中,形态密度与肠内相同。(5)腹外疝:本组发现2例闭孔疝,临床可能与闭孔疝少见[5]及临床不易诊断有关[6],但CT可直观的发现闭孔疝的存在,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早手术解除嵌顿,股疝3例,其中1例合并肠缺血坏死肠穿孔,腹腔见大量液性密度影,疝环区脂肪层模糊,结构欠清,腹腔内见游离气体影。(6)肠套叠:3例,均为回盲型,CT能清楚的显示,表现为腹腔内分层状软组织肿块呈“同心圆”状或“袖套”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临床和X线疑为肠梗阻时,应及时进行CT检查,大部分能显示梗阻的部位及原因,并了解肠壁血供情况和各种并发症,对临床及时制订治疗方案有极大的帮助。

  【文献】

  1  柳学国,熊大芾,占军,等.机械性肠梗阻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1,16:178-181.

  2  Akera Furukawa,Michio Yamasaki,Kenji Furuichi,et al.Helic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Radiographies,2001,21:341-355.

  3  肖芝豹,郭小蓝, 刘源,等.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基层医药,2005,10:1399-1401.

  4  黄进,赵廷常,李文华,等.急腹症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2-103.

  5  Watson LF.hernia:Anatomy etiology symptom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prognosis and treatment.3rded.St.Louis,MO:Mosby,1978,457-475.

  6  曾玉剑,杨家印,林琦远.闭孔疝诊治的探讨.四川医学,2005, 7(26):728-729.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