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2025-09-27 16:10:00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中考阅读

      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峡口①进友人

司马署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诗中交代送别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峡口花飞欲尽春

【解析】峡口花飞欲尽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联系诗歌的意思,说说“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解析】“花飞欲尽春”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

3.根据诗歌的意思,思考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怎样的感情?分析“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惜别   司马署  惆怅忧伤   王勃  乐观旷达  

【解析】《峡口送友人》是司空曙与好友离别后所作,此诗使用多个意象来描摹当时春天的景色,作者采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根据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可知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二、文言文阅读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4.根据句子的意思,给下列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3处。

魏 有 隐 士 曰 侯 嬴 年 七 十 家 贫 为 大 梁 夷 门 监 者

【答案】魏 有 隐 士 曰 侯 嬴 /年 七 十/ 家 贫 /为 大 梁 夷 门 监 者

【解析】此句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根据句意“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来划分节奏即可。

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 欲厚遗之(     )            B.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

C.公子从车骑,虚左(      )    D. 愿枉车骑过之(     )

【答案】A.  给予       B. 因为      C.空出            D拜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注意A. 欲厚遗之的“遗”在这里读作

wèi意思是动词“给予”的意思。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答案】侯生整理一下他的破旧衣帽,径直走上车去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来窥测公子的态度。

【解析】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敝”是破旧的意思。“冠”是帽子的意思。

7.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主要表现魏公子(信陵君)的什么品质?请简要回答。

答:                                                                                   

【答案】信陵君:礼贤下士,谦逊忍让。   

【解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落    叶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消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哪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8. 结合文章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嫉妒:

    ②憧憬:

【答案】①嫉妒:原意是“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在这里是“羡慕”的意思。②憧憬:原意是“所向往的境界”,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9. 结合文章分析第③节中画线句“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对法桐叶子凋落十分失望的心情。与“失望”意义相近的词,如“伤心、伤感”都可给分。

【解析】根据“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来思考可知,表达了作者对法桐叶子凋落十分失望的心情。

10. 第⑦节文章写道,“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请结合文章内容,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我“哀叹”了什么? 

【答案】法桐叶子凋落、变得削瘦、寒伧,不再柔软婀娜。

【解析】根据第三段“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消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可概括此题。

11. 文章中作者对法桐的态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春日里对长满叶子的法桐的      ,秋日里对法桐的                ,到作者醒悟后对法桐的              (在横线上填写表示人的态度的词语)。

 

【答案】喜爱(欣赏);哀叹(怜悯);敬仰(赞美)

【解析】分析人物感情变化,应做到通观全文,筛选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人物的情感态度。

12. 本文第①②段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说说第一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答案】修辞手法:拟人   作用分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法桐叶那娇美的情态,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13. 你认为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托物寓意。作者借落叶这一具体事物,通过描写它的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感悟。

【解析】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想象。本文作者借落叶抒发了自己的感悟,是托物寓意的手法。

(二)说明文阅读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间,很多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查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根据《科学24小时》等资料改编)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4.仔细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上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5%左右。

【答案】C

【解析】A说法太绝对,没有注意到“很多”这个性的词语。B应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D应为死亡率达到了35%以上。

15、第一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比较,用20万单位就能杀灭的肺炎球菌与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的新品种作比较,突出强调了新品种的毒性强。

举例子,举肺炎球菌的例子,具体清楚的说明了耐药细菌的毒性强,大多数抗生素都征服不了。

【解析】划线句子将20万单位就能杀灭的肺炎球菌与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的新品种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6、阅读第②段,说说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唤醒细菌的耐药基因,增强细菌的修复功能,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

【解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此处从“唤醒基因”“增强修复功能”“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三点即可。

17、根据文意,在第③段段首加一句恰当的话,使之成为该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第一句“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来思考,可以填写为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

【答案】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

18、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你认为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卡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流行性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不可使用抗生素,而她服用的阿莫西林、头孢氨苄胶囊都是抗生素。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药物也不行。

【解析】(1)流行性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不可使用抗生素,而她服用的阿莫西林、头孢氨苄胶囊都是抗生素(从药物是否对症看);(2)未遵医嘱,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药物(从药物使用禁忌看);服用前未检查药物是否过期(从药物使用期限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